首页 理论教育 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的原因

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的原因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增长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发达国家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居民收入中可用于投资的闲置资金所占比例上升,理财需求随之增大。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其原因是客户需求和银行供给的共同驱动,既有顺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成长的积极因素,也有出于监管套利的动机扭曲。同时,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形成了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速度。

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的原因

经济增长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发达国家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居民收入中可用于投资的闲置资金所占比例上升,理财需求随之增大。同时,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收入分布差距也逐步拉大,表现为基尼系数上升、财富集中化趋势显著,富裕阶层的形成为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了商机。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浪潮为理财业务的创新提供了制度和市场环境。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其原因是客户需求和银行供给的共同驱动,既有顺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成长的积极因素,也有出于监管套利的动机扭曲。

(一)投资者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财富持续增长,资产配置需求的结构也趋于多元化。存款收益偏低,股票的投资风险较高,而个人难以直接进入债券市场,银行理财产品的问世填补了居民投资工具谱系的空白,为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财产性收入提供了投资渠道。

(二)利率管制与市场化

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选择了渐进式进程,在利率管制和通货膨胀并存的背景下,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被长期压低,甚至呈现负利率状态,导致存款逐渐流失而追逐高收益投资工具的金融“脱媒”。银行需要通过发行可以进行市场化定价的理财产品,扩大资金来源,维护客户关系。同时,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形成了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速度。(www.xing528.com)

(三)市场竞争与银行的业务创新

随着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投资工具日趋丰富,网络平台销售的各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对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造成较大冲击。为了应对竞争,银行需要致力于发展理财业务,以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商业银行在整合个人零散资金、进入银行间市场的便利性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理财业务可以作为银行调整业务结构、构建新型盈利模式的重要手段。

(四)监管博弈与银行的监管套利

在机构型监管的格局中,银行存在利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则差异进行监管套利的倾向。由于非保本理财产品在会计处理方面的特点,它成为银行通过“交叉性金融创新”进行监管博弈和套利的工具。具体的操作方式主要是银行借助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模式,利用同业业务通道,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实现信贷资产的表外化,绕过贷存比指标、贷款窗口指导等约束,节约资本和拨备的占用,以图获取更多收入。除了资产端的贷款监管套利之外,银行还利用理财产品进行负债端的存款监管套利。银行通过精心安排理财产品发行与到期时间,在关键的监管考核时点将理财资金转化为存款,以满足贷存比考核等监管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