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债的功能和种类介绍优化

公债的功能和种类介绍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债的筹集建设资金功能意味着公债可以作为稳定的长期的收入。(四)偿还到期债务当债务到期时,政府用来偿债的资金来源有四个:其一是增加税收,其二是建立偿债基金,其三是发行货币,其四就是借新债还旧债。

公债的功能和种类介绍优化

一、公债的基本功能

公债之所以能在现代国家迅速发展,在于公债具有其他财政分配范畴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可以从现代公债的主要功能反映出来。

(一)弥补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正是以此为基础而派生出来的。从财政角度看,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当国家财政一时出现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意外事故时,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发行公债比较简捷,也容易被人们接受,有利于迅速有效弥补财政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可以采用三种方式来解决。一是增加税收,二是增加货币,三是举借债务。但是,第一种方法在面对经济衰退国民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是难实施的,第二种方法则很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举借债务,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用发行公债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实际上是将不属于政府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以有偿的方式让渡给政府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让渡,所产生的负作用较小。

(二)为非经常性重大支出需要筹措建设资金

非经常性重大支出的典型变现就是战争引起的支出。当发生战争时,军事支出急剧上升,使得财政支出的规模迅速扩张,加上战争期限的不确定性,更加大了军费需求的变化。如果仅靠相对稳定的税收来筹集资金将难以满足需要。因此,根据战时的需求随时向社会发行公债则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可济急需。

非经常性重大支出在和平时期通常表现为一些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支出,这些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从长远看,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如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往往需要政府积极介入。公债的筹集建设资金功能是指通过发行公债,将社会暂时闲置的资金有效地集中起来,并按国家计划和宏观调控政策用于经济建设的功能。公债的筹集建设资金功能意味着公债可以作为稳定的长期的收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的起飞,也会通过向国外借债的方式为本国的一些重要经济建设项目筹资,已解决特殊发展阶段上急剧增加的资金需求。

(三)执行经济调节政策的工具

公债是政府执行经济调节政策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会通过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需求,如果政府采用加税的方法来增加财政支出的需要,必然会减少私人的消费。因此,最好的财政政策就是利用公债,由于公债集中起来的是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对私人的消费和投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增大社会总需求,所以公债的发行具有“反衰退”的作用。经济衰退的主要表现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这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以增加有效需求,而这时如果用加税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支出的来源,一方面会增加了政府的支出,另一方面却减少了私人的消费。通过对闲置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公债能促进社会储蓄的转向投资,提高资本的形成率,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政府随时可以通过调整债务规模,改变债务期限,选择债务使用方向等手段来贯彻松紧不同的财政货币政策及结构调整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通过公债融通资金,能对通货膨胀产生平抑作用;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筹资扩大公共投资支出,能快速直接地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可见,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四)偿还到期债务

当债务到期时,政府用来偿债的资金来源有四个:其一是增加税收,其二是建立偿债基金,其三是发行货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其四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当一个国家的政府每年都面临着以债务来为预算支出筹集部分资金时,其到期的债务显然就不可能通过增加税收来偿还(因为没有结余);偿债基金是政府为偿还举借的债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基金(通常针对的是某些特殊公债的偿付,因为偿债基金多数情况下是用这类公债筹资项目的收益来建立的),但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取决于偿债基金是否能按规定形成并未被挪用;而为财政的目的去发行货币,这在现代各国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使其难以作为偿债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政府可采用的偿债方式目前主要是借新债还旧债,这也是二战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的一贯做法,当然其结果则是债务累积额越来越高。我国近年来的债务偿付中也有相当部分用了这种方法,如2011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亿元;全国近两成、共78个市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举借新增来偿还旧债。

(五)调节季节性资金余缺

政府每年的支出都是均衡进行的,按时按计划要完成,但是税收往往不能以均衡的速度流入国库,这就意味着有个别月份会由于国库资金的周转短缺而出现赤字,这时就需要发行短期公债,即国库券(国库券是一年期以内包括一年期的国家发行的债券利率相对公债低,但比同期定期存款利息高,流通性好,被称为金边债券)。公债是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债券,利率较高,同时风险性大和变现能力较差。我国国库券的期限最短的为一年,而西方国家国库券品种较多,一般可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四种,其面额起点各国不一。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在于筹措短期资金,解决财政困难。当中央政府的年度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赤字时,国库券筹资是一种经常性的弥补手段。一般将公共收入入库较多的季节称为收入“旺季”,而将收入入库较少的季节称为收入“淡季”。这样在“淡季”发行一定的国库券,而在“旺季”则将其购回就成了政府调剂国库资金的一种手段。

二、公债的种类

从政府债务的构成来分析,公债的内容可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特点的债务种类。

(一)按公债发行地域的不同,分为内债和外债

内债就是国内公债,是政府在本国的借款和发行的债券。发行的对象是本国的公司、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发行和偿还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外债是国外公债,是政府向外国政府、银行获国际金融机构的借款,及在国外发行的债券,其发行和偿还使用外汇进行结算。合适规模的外债利于引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外债过多,就会给债务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带来沉重的压力,甚至会造成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困难。内债和外债的区别不仅在于两者所处的地域不同,更主要的差别在于:内债主要来自国内资金,形成的债务收入一般只是国内资金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一种再分配,不会因此而增加国内资金的总量;而外债的资金来源于国外,形成的债务收入会增加一定时期内本国可支配的资金总量。

(二)按公债本位的不同,分为货币化公债和实物公债

货币化公债是以货币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公债,也就是政府借的是货币,还的也是货币,债权债务关系是以货币计值来表示的。实物公债则是以实物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公债,可以避免由于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的损失。其中借得是实物,还的也是实物,称为直接实物本位公债。例如:我国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以稻谷为本位的“胜利公债”。如果借的是实物,还的时候以一定的实物购买量为依据进行货币折算则称为折实公债。例如:我国政府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现行各国均发行的是货币公债,其中向本国发行的公债一般以本国货币计值,而向国外发行的公债则一般以外国货币计值。实物公债一般在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才用。

(三)按公债的发行期不同,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

短期公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期以内的政府债务,又称为流动公债。其时间一般以周为单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国库券。这是为了解决国库由于税收入库与支出拨付在时间上的脱节而造成的财政资金短缺,因此其还本资金通常是当年的税收。

中期公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内的政府借款。中期公债主要是用于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因而是弥补年度预算赤字的主要手段。发行中期公债,政府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使用这笔资金,因此在许多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公债是指发行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有的可长达二三十年,其中还包括永久公债或无期公债。长期公债一般多用于特定的公共支出项目融资。发行长期公债,政府长期使用资金,但由于发行期限过长,持有人的利益会受到货币和物价波动影响,因此长期公债的推销往往比较困难。

(四)根据公债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是否自愿,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强制公债是指政府通过强迫的方式让人们认购的公债,以分摊的方式发行,一般用于特殊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政府发行强制公债,就是要求人们在缴税时按一定比例认购。我国在改革之初也曾采用过由上到下按地区、单位的人头分摊的公债指标的发行方法。(www.xing528.com)

自由公债是指人们自愿认购的公债,完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这也是现代各国通常采用的发行方式。

(五)根据公债可否自由流通,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

政府的借款通常是不能流转的,只有债券才有上市和非上市之分。

上市公债是指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和转让的公债。上市公债增强了公债的流动性,在推销时比较顺利。多数公债都是可以进入证券市场自由买卖的。

非上市公债则是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转让,主要是一些长期公债。之所以限定某些债券不可上市,往往具有政治、经济方面的特定原因和目的。为了保证发行,政府通常必须在利率和偿还方法上给予某些优惠。

(六)根据公债举债的形式,公债可分为契约性借款和发行公债券

政府契约性借款,又称合同之债,是政府和债权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共同协商,签订协议或合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主要用于向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举借的外债和向本国中央银行的借款。契约性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的优点。但是,借款范围通常受到限制,不具有普遍性。

发行债券,即向社会各单位、企业、个人的借债采用发行债券的形式,又分为记账式公债(无纸债券)、凭证式公债(半无纸储蓄债券和无纸化电子记账)和实物券三种(有纸债券)。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缺陷是成本较高,需要以发达的信用制度为基础,尤其是要求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

(七)根据利息支付方式为标准,公债可分为零息、附息、贴现公债

零息公债是指只有在到期日才能领取本金和利息的债券,公债到期时和本息一起一次性付清,利随本清,也可称为到期付息债券。付息特点之一是利息一次性支付,其二是公债到期时支付。我国发行的无记名公债一般属于零息公债。零息公债有确定的票面利率,利息额根据面值、利率和偿还期限计算,计算公式是:

利息=面额×票面利率×期限

附息公债是指债券券面上附有息票、定期(一年或者每半年、每季度),在规定的日子按息票利率支付利息,剪息票分期付息的公债。无记名式附息公债附有息票,凭剪息票每年(半年或季)领息;记账式无纸化附息公债无息票,可凭证券账户在分期付息的付息日期内领取利息。附息公债也有规定的票面利率,每次的利息额(以按年取息为例)等于面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要指出的是,附息公债票面利率与相同期限的零息公债相比要低些。

年利息=本金×利率

到期利息=年利息×期限

附息公债因分期获取的利息收入可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等进行再投资,在公债偿还期限内看相当于复利性质的公债。附息公债满足那些依靠一定的资本定期取得收入的投资者需求,丰富了公债市场的品种。国外大部分中长期债券采取附息债券的形式。我国自1993年第一次发行附息公债以来,它已成为我国公债的一个重要品种,1996年推出10年期和7年期的记账附息公债。

贴现公债又称贴息发行公债,这是指券面上不含利息或不附有息票、以贴现方式发行的公债。贴现公债发行价格与票面额的差额即为所得利息。贴现公债票面上不规定利率,其发行价低于票面额,到期按票面额偿还。从利息支付方式来看,贴现公债在公债券面上不附有息票,发行时按规定的折扣率,以低于面额的价格发行,可以看作是利息预付。因而又可称为利息预付债券。贴现公债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公债;贴现公债的发行价格与其面值的差额即为债券的利息。其利率可根据每百元面值贴现公债的发行价和贴现公债的期限计算出来。

利率=[(面值-发行价)÷(发行价×期限)]×100%

此外,按计息方式分类,公债还可分为单利债券、复利债券、累进利率债券。

(八)按债券利率在偿还期内是否变化为标准,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

固定利率债券是指在发行时规定利率在整个偿还期内不变的债券。固定利率债券不考虑市场变化因素,因而其筹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可以事先预计,不确定性较小,但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仍然必须承担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下降,发行人能以更低的利率发行新债券,则原来发行的债券成本就显得相对高昂,而投资者则获得了相对现行市场利率更高的报酬、原来发行的债券价格将上升;反之,如果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新发行债券的成本增大,则原来发行的债券成本就显得相对较低,而投资者的报酬则低于购买新债券的收益,原来发行的债券价格将下降。固定利率债券,在不发生信用风险的情况下,其未来现金流——各期利息和到期偿还的本金是预先确定的,应用贴现理论,可以依据必要收益率计算它的理论价值;也可以根据买价计算出到期收益率,因为未来现金收益是确定的,所以这里计算出来的是实际收益率。

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发行时规定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定期浮动的债券,即债券利率在偿还期内可以进行变动和调整。浮动利率债券往往是中长期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通常根据市场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来确定。美国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水平主要参照3个月期限的公债利率,欧洲则主要参照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指设在伦敦的银行相互之间短期贷款的利率,该利率被认为是伦敦金融市场利率的基准)。

由于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浮动,采取浮动利率债券形式可以避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出现任何重大差异。债券利率的这种浮动性也使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事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较高的风险。

(九)其他分类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类:按公债的用途分科分为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按发行目的对象分可分为普通公债(不定向)和特种公债(定向);按是否保值分可分为保值公债和不保值公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