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设计指南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设计指南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作用课上运用预习思维导图回顾自主学习的收获,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为教学明确了方向。预习思维导图不仅运用于课前学习,还可以贯穿整个学习始终。按照这样的步骤绘制,一张语文预习思维导图就完成了。(五)练习请绘制鄂教版《语文》的两篇课文《我的老师》和《傻二哥》的预习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设计指南

一、语文

(一)概念

预习思维导图是让学生在预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导图的方式呈现自我学习、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的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个性化学习收获。

(二)案例

我们知道,预习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预习好了就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何使课堂变得高效,尤其是对多篇课文进行整合教学时,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预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关注些什么?老师要提出相关的预习要求,比如标自然段、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字查字典、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课文读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等等。然而对于高效的课堂来说,特别是高段学生还显不够,还应该更加深入文本,关注课文文体、具体内容、写作方法以及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深入的思维沉淀,课堂上才有生成与互动,才有思维的碰撞和火花。

因此我们研究构建了预习思维导图结构的基本模式,包括课题、文体、课文内容、写作方法、表达情感五方面内容,一般采用树状图呈现。

如图所示,这是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海的颜色》《生态金字塔》两篇课文的预习思维导图:

六(1)班 曾靖富

这是基于整合教学环境下,我们通常把主题相同或文体相同的两篇或三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要把两篇或三篇课文放在一起预习,但无论单篇还是多篇课文,预习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都是不变的。《海的颜色》《生态金字塔》这两篇课文都是说明文,都是说明事物、阐明道理的文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按照导图的模块,明确课文文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脉划分层次,初步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祝你生日快乐》和《浮冰上》:

六(1)班 朱礼轩

这两篇课文的预习思维导图也是按照预习导图的模块,从明确课文文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脉划分层次、初步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几方面绘制而成的。

(三)作用

课上运用预习思维导图回顾自主学习的收获,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为教学明确了方向。

学生通过预习导图,能明确自己的困惑或能够提出疑问,培养探索性、试错性,这也是我们要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的思维品质。用思维导图做预习很灵活,形式上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灵活调整,具有个性化。在预习导图中,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或存疑之处,教师一目了然。这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策略有了依据,也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预习思维导图不仅运用于课前学习,还可以贯穿整个学习始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预习导图上可以随意及时地、充分地补充、添加、修改……学生预习中未关注到的知识点,思考不完整、不全面的,甚至是认识有误的知识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总结思维导图做好准备。

在教学中,“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教师和学生都更关注答案,却忽视了答案的生成过程。然而,“答案的累积”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生成答案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才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变“强调答案”为“强调答案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再依赖于记忆中的“答案库”,而是靠自己的大脑理性地思考答案。过程性导图使答案的生成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四)方法

预习思维导图主要采用树状图,也是鱼骨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从具体问题出发,推导出所有可能的因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绘制过程:第一,最上层是主题,接着引出两条分支,写上两篇课文的课题;第二,课题下方引出分支,写上课文的文体;第三,课题下方引出分支,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课文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的分支下方又可以引出更小的分支,课文划分几个部分就引几个分支,用短语或关键词提炼各部分的内容;第四,各部分的下方引出分支,归纳出课文的表达手法或写作方法;第五,最后引出分支,写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各分支上用不同色笔标注出预习的认知程度,如“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等。按照这样的步骤绘制,一张语文预习思维导图就完成了。

(五)练习

请绘制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两篇课文《我的老师》和《傻二哥》的预习思维导图。

13 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

今天想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东西。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的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4 傻二哥

我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的。那时,天津是一个热闹的工业城市,天津人又有爱玩爱唱的传统。

那时的天津,好像到处都是音乐,连做小买卖的吆喝声,都是有腔有调的。比如有一个卖药糖的,他的吆喝就很讲究。“卖药糖呦!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

这个卖药糖的,当时不过十五六岁。他非常聪明,会做很多活,会修锁、修鞋、修车、修灯,差不多什么都会修。东西坏了,交给他,一会儿就好了。他还有一个特点:爱给人帮忙,一帮就帮到底,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由于他这股傻劲儿,大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傻二哥”,说他“傻灵傻灵”的。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瓶口上有一个很亮的铜盖子,可以打开一半儿。围着瓶子,还装了一些靠电池发亮的小灯泡。瓶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药糖。瓶子旁边挂着一把钳子,是为了夹糖用的。

傻二哥走巷串街卖药糖,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吆喝。看见小孩们多了,他就做吆喝的准备了。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因为他有一副好嗓子,这时候,就像唱戏一样高低音配合,都是一套一套地吆喝出来,招来很多人看他。晚上,他开亮了红色绿色的灯泡,照着发亮的铜盖子,非常显眼。大人小孩挤着来买糖,也有不少是来看热闹的。说实在话,这药糖没什么好吃的,不过是五颜六色的好看。比如绿色的,是薄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的,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甜酸味。这些五颜六色的药糖,吸引了很多小孩子。

傻二哥卖药糖,有耐心,不怕麻烦。小孩子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耐心对待,不嫌麻烦。

1948年,我到青岛唱戏,离开了天津,还常常想起卖药糖的傻二哥。1958年,我到天津演戏,傻二哥来看我。他告诉我他在糖工厂工作,还是业余演员呢!

二、数学

(一)概念

数学课前预习思维导图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文字、线条等直观方式表达预习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及归属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二)案例

【案例1】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预习思维导图。

六(1)班 朱礼轩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是学生预习课本以后画的预习思维导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首先写出了课题,从而明确了这幅思维导图的主题,然后通过三条直线,表示由这个主题引出的三个一级分支。

在第一个分支中学生介绍了怎样把圆柱转化成等体积的长方体,这一转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很难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这一转化过程。但是利用图形和文字,学生清楚地表达了把圆柱沿上下底面的半径切开,然后再拼组就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在第二个分支中学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却揭示了转化后的长方体和转化前圆柱的内在联系,不仅仅是体积相等,而且底面积和高也都相等,连这样深层次的联系都分析表达得这么清楚,可见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扎实的。

第三个分支中学生揭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然后用二级分支体现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V=Sh=πr2h”。

这幅思维导图全面反映了学生在预习时思维活动的过程,难能可贵的是除了揭示圆柱的体积公式,还通过图形和文字体现了公式是怎么来的,怎样把圆柱转化成等体积的长方体,体现出学生较高的预习水平。

【案例2】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预习思维导图。

六(1)班 曾靖富

六(1)班 谢佳希

《负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是两位学生在观看微视频之后画的预习思维导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首先写出了课题,从而明确了这幅思维导图的主题,然后通过线条表示由这个主题引出的多个一级分支。

我们先来看看在第一幅图的第一个分支中,学生表示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第二个分支中对正数从分类(整数、分数、小数)和读法上进行了梳理,第三个分支则是对负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了罗列。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到学生大致的思维过程,就是对数进行分类,即零、正数、负数。但是对于这节课的重点——负数的意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侧重对该生进行负数的意义这方面知识的指导。

再来看看在第二幅图的第一个分支中,学生表示出正负数的对应关系“每一个正数都对应一个负数”。第二个分支尝试用图形(数轴)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从数轴中让我们可以直观看出负数、零、正数之间的联系。第三个分支则揭示了负数的意义“可以用来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最后一个分支则强调了零的作用,它是正负数的分解点,因此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到学生把握了这节课重要概念“负数是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但是对于正负数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整数,没有深入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我们已经学过的数。

通过检查对比学生的预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即时调整教学内容,把预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作用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所谓数学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显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预习思维导图一般是对预习材料或视频进行知识点罗列或梳理,并且在运用预习收获解决问题时可以提出疑问和猜想,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出质疑,对有自己想法的的地方进行标注。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思维导图,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或者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内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标记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制作方法(www.xing528.com)

数学课前预习思维导图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文字、线条等直观方式表达预习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及归属关系,因此往往采用鱼骨图来呈现。

首先让学生在白纸的左侧或者上方,用一两个词写上本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作为核心主题,然后从中央主题出发向右或者向下画分支。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展开,因此数学预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往往并不能按预习材料的呈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绘制,需要先对预习材料进行通读,以便有整体认识,然后再思考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要经历哪些关键的步骤,从而决定一级分支的个数和内容。将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填到主分支线上,当主分支线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则重复上述操作。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除了文字和线条,还可以加入图形,利用数与形的结合直观呈现思维过程。

在绘制图形草稿时,学生的大脑处于快速思考的状态,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阅读。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例如,在各分支上用不同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也可以使用“√”“×”“?”等符号来标记。

(五)练习

1.阅读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页——《利率》,画预习思维导图。

2.阅读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页——《成数》,画预习思维导图。

3.阅读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页——《税率》,画预习思维导图。

三、英语

(一)概念

英语课前预习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课前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利用图片、线条、关键词等,根据每一课的主题梳理旧知、联系新知的导图。

(二)案例

预习外研社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chool life。本单元的难点和重点是衣物单词,以及描述人物的穿着。而衣物单词在三年级下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了一些,因此本课预习的重点在于回忆以前学习过的衣服单词和表达方式,学习新授的衣物单词和表达方式。

根据分析,绘制思维导图如下:

五(2)班 余昕颜

(三)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预习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明确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会事半功倍。如果预习活动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则达不到预习的效果。传统的英语预习模式,以读书为主要目的。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英语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将老师布置的内容(单词和句子)跟着录音反复读书。学生将读书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缺乏对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把握,缺乏对前后知识的联系,而且,枯燥的形式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老师也不容易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预习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1.激发旧知,学习新知

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通过联想的方式把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句型与单元内容相连,为课题新知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弥补自身所学不足,首先就要摸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英语课堂知识通常是有前后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因此学生课前应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找出学习的薄弱点,而且也可以勾画出新知识的学习要点,可谓一举两得。

六(1)班 陈文蕴

以学习外研社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Food and health为例,以“food”为主题的单元内容在三、四、五年级均有涉及,作为六年级学生应该可以掌握至少20个以上的food单词,而掌握一定量的food单词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课前预习的关键就是梳理以前学习过的food单词,然后预习本单元的新授单词和句型,勾画出单元学习的要点。

2.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并将枯燥的英语知识转变为色彩鲜艳的图片,将预习变成一个寓教于乐的绘画过程。同时,丰富、直观的思维导图会让学生有重点、有突破地进行课前预习,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找出学习的薄弱点。小学的英语要求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关联性的特征。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幅幅色彩丰富、形状多变的图画。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加感兴趣,为英语学习增添了色彩。

三(2)班 欧阳莲莲

例如,在预习Animals这个单元时,学生以animals为主题发散联想了一系列的animals的单词,如dog,cat,lion,tiger等,并根据含义绘制相应的图像,实现语义和单词形的结合,既增强了记忆,也增添了乐趣。

四(2)班 操欣玥

例如,在预习Shapes单元时,学生根据学习过的形状单词,联想到了具有相似形状的物品,如摩托车、单轮车、自行车等,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增强了对词语circle的理解,并且激发了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形状,并将其应用到英语学习中。

3.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保障了预习效果

预习活动的效率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预习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体现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保障了预习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制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预习主题。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每一课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散。因此,英语预习思维导图也可以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提前确定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保证预习方向的合理化。

第二步,围绕主题,联想以前学习过的单词和句型。

每一课的主题知识具有前后的联系,对旧知的巩固和梳理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此,在确定了主题后,学生应该联想主题下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为学习新授知识做好准备。

第三步,通过旧知,联想新知,预习新授单词和句型。

在旧知的基础上,系统地、有条理地整理新授的学习材料,勾画学习的要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练习

绘制外研社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Time预习思维导图。

四、道德与法治

(一)概念

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思维导图是呈现学生通过预习对本课主题、栏目、图例或故事的了解,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得出基于已有知识、已有经验、已有认识的前期思考的图示。

(二)案例

《我们爱整洁》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首先写出课题,下面有四条一级分支,分别是这一课的四个栏目。接着看图,领会图意。通过二级分支,我们看到,学生从栏目一“镜子里的我” 中知道了:保持整洁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衣领、服装、头发等整理好,保证外观形象的整洁。通过栏目二“这样做好不好”,学生分辨出边玩玩具边吃东西,香蕉皮乱扔,边看书边啃手指,桌面物品零乱等都是不爱整洁的行为,而小女孩穿着整齐去上学是爱整洁的表现。栏目三中,通过图中学生们的对话知道了不少保持整洁的办法。栏目四“这样做是爱整洁吗”,通过看图辨析图中小女孩因为觉得太脏,不让小男孩用沙土堆城堡;女孩因为怕双手弄上泥,不愿做泥塑都是不对的,这并不是爱整洁的表现。而那位小男生在打扫教室的过程中,虽然把衣服弄脏了,但让教室变得干净,这样做也是爱整洁的表现。通过导图的构架,文字的概括,以及对与错的判断,就能呈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问题的已有价值取向。最后,学生呈现自己预习后的体会或感悟:仪表整洁在人与人交往中很重要,要自主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从而养成保持整洁的好习惯,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这样一来,就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会更清晰,更好地理清学习重点和学习思路。

一(3)班 王秉和

(三)作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较多的活动性、探索性的问题,课堂学习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对教材的知识与信息进行初步的的梳理与处理,能引导学生将课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清晰得呈现出来。导图的绘制犹如主干到枝干,由枝干再到树叶,层层递进。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单元或课程主题,掌握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为更好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做好准备。运用预习思维导图记录每一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快速、准确地回忆起教材内容,更高效地学习。

学生制作预习思维导图,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前认知和思考的方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能体现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掌握教学内容等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为教师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提供了依据。因此,预习思维导图是一个双赢的教学工具。

(四)制作方法

道德与法治预习思维导图主要采用树状图。

绘制过程:最上层是课题,接着引出2~4条一级分支,写上本课的栏目,栏目下方引出二级分支,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文字或图例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对文字或图例的认知和判断,最后总结出自己对本课的体会和感悟。

(五)练习

请绘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我和我的家》的预习思维导图。

五、科学

(一)概念

科学学科的预习思维导图是学生在学习某年级某一具体单元前,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大致构建的整体印象。

(二)案例

【案例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预习思维导图。

这个单元的第1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第2~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浮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他们将通过实验一一检验这4种材料的哪一种物理特征最明显,讨论用什么词语定性地描述它们。在这4课的学习中,学生们还将通过其他的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6课将提供给学生应用检验材料物理性质方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并且选择准确的词语对它们进行描述。第7课学生将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木头、纸、金属、塑料、砖和陶瓷6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这一单元科学概念形成的状况、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描述物体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通过测试更多地了解材料的有关特性。

我们发现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生先从材料的外观等方面对其建立初步认识,再从硬度、韧性、吸水性、浮力等方面研究它们的特性,再通过来源和是否可以回收作为分类标准,最后倡导大家节约资源和回收材料。

三(1)班 李禛好

【案例2】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预习思维导图。

这一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对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四种天气特征进行观察和讨论,并测量和记录它们的数据。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学习《天气》单元以来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我们发现,尽管每一课具体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是天气知识的方方面面,很多还存在犬牙交错的情况,因此提前熟悉本单元的整体框架,就能把知识融会贯通。

四(1)班 余佳叶

(三)作用

我们知道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每一册书都分为四个单元,而每个单元则分为7~8课,学习时间大约为一个月。如果我们在学习前知道大概需要了解哪些知识,进行哪些操作,完成哪些创造,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在学习该课的时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绘制方法

科学的预习思维导图主要采用鱼骨图,由单元的主题名称为第一级标题依次展开,有时是根据课本上单节课的小标题作为二级标题,有时是根据学生自己对内容的初步归纳作为二级标题。在二级标题下,学生会写上这一课他认为重要的内容。如果有些学习内容,学生觉得很感兴趣或是很难理解,他就会提前在该区域画线或者画框,并标注自己的疑惑,等到上这一课的时候就能及时解决问题。

(五)练习

1.请根据教材,绘制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单元预习思维导图。

我们的身体时刻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冷热,有时候觉得冷,有时候觉得热。冷和热的程度用什么来测量呢?物体的冷热也总是在变化着:一杯热水会慢慢地变冷,而电水壶里的水又在慢慢地变热。水冷到一定的程度会结成冰,而电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又会变成气冒出来。是什么使物体的冷热以至形态发生了改变呢?

这一切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太密切了,我们要好好地去观察和研究一下周围物体形态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了。

2.请根据教材,绘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单元预习思维导图。

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外表以及它们身体结构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自己的身体是怎样的?

把手放在胸前,我们可以感觉到心脏的跳动,举起哑铃,我们可以感受到肌肉的力量,深吸一口气,我们可以感受到空气进入身体的舒畅。我们可曾想过身体内部的各器官是怎样工作的?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自己的身体展开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地生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