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艇、殖民者、金币和铅弹:一场冒险之旅

潜艇、殖民者、金币和铅弹:一场冒险之旅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和沉船地点所属的州对沉船有所有权。[4]通常认为这艘潜艇的发现者是小说家克莱夫·卡斯勒和他的团队。[6]这艘约12米长的潜艇被发现时呈侧翻状,以45度角陷在水下约9米的海底淤泥中。把潜艇安全放入实验室的淡水箱后,学者立即开始对它内部进行考古调查。迄今已经发现了所有8位艇员的骨架和颅骨。

潜艇、殖民者、金币和铅弹:一场冒险之旅

美国南方邦联军的“H.L.亨利号”潜艇

1995年,人们在离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海岸不远处的水中发现了一艘南方邦联军的潜艇,名叫“H.L.亨利号”。1864年2月,130多年前的南北战争期间,“亨利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战斗中击沉敌舰的潜艇。被击沉的敌舰是北方联邦军“胡萨托尼克号”战舰。“亨利号”其实没有发射鱼雷,而是直接撞上“胡萨托尼克号”,用装在潜艇头上的鱼雷金属刺[1]扎透了它的舰身,那个金属刺长约5米,像一个长鱼叉。

鱼雷按计划捅进了舰内。人们过去一直以为,接下来“亨利号”后退了约50米,然后艇员拉动一条系在鱼雷上的绳子引爆了鱼雷。然而,新近发现的证据表明,亨利号的艇员可能在驾驶潜艇离开“胡萨托尼克号”时遇到了困难,鱼雷爆炸时亨利号刚退到6米开外,所以可能落得了与敌舰同归于尽的命运。南方邦联军也许没有估计到爆炸造成的冲击波,也可能是爆炸震松了指挥塔上的活闩,因为后来人们发现那个活闩没有扣上。无论如何,鱼雷爆炸后,“胡萨托尼克号”立即在查尔斯顿港萨姆特堡(Fort Sumter)附近的沙利文岛(Sullivan's Island)旁沉没了,“亨利号”也随之沉没,带着8名艇员长眠于约9米深的海底。这艘潜艇在演习攻击时已经沉没过两次,两次都是艇员全军覆没,但这一次它彻底消失了,[2]直到1995年被找到。

考古界把对公元1500年以后的近现代世界的考古研究称为历史考古学,打捞“亨利号”便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段时期发生的事件一般都有历史记录。考古学者能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进一步充实书面记录的内容,在很多情况下也会提出与书面记录截然相反的证据。以“亨利号”潜艇为例,完成了对它的保护和打捞后,考古研究可以帮助解开它沉没的谜团,揭示它的构造和活动,并提供关于艇员的大量信息,而这些在书面记录中均付阙如。

1987年提出的法案《被弃沉船法》(Abandoned Shipwreck Act)在1988年正式颁布为法律,“亨利号”也是按照这部法律进行考古发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出台这部法律的目的是阻止各州或联邦管辖水域内对沉船的打劫,无论是在密歇根湖、波托马克河(Potomac River),还是在佛罗里达沿岸。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和沉船地点所属的州对沉船有所有权。[3]“亨利号”潜艇在南卡罗来纳州管辖之下,因为发现它的时候,《被弃沉船法》已经颁布了7年。又过了5年,也就是2000年,它才被打捞出水。[4]通常认为这艘潜艇的发现者是小说家克莱夫·卡斯勒(Clive Cussler)和他的团队。

南卡罗来纳州成立了“亨利号委员会”[5],命其作为监护方来负责关于潜艇的打捞、管理和展览等具体问题的谈判。今天,“亨利号”潜艇在北查尔斯顿展出,放在一个装有约340立方米淡水的水箱里,以便去除渗入艇身金属部件之间微小缝隙的盐分,防止进一步锈蚀。[6]

这艘约12米长的潜艇被发现时呈侧翻状,以45度角陷在水下约9米的海底淤泥中。据考古现场负责人戴夫·康林(Dave Conlin)所说,研究者对“亨利号”艇身上覆盖的沉积物的分析表明,这艘潜艇沉没后不到30年可能就由于自然的淤积被掩埋了起来。打捞工作有很多人参加,运用了巧妙的工程手段:人们在潜艇下方铺了许多套索,做成绳床的模样,两头接到起重机上,把潜艇吊出水面。把潜艇安全放入实验室的淡水箱后,学者立即开始对它内部进行考古调查。不久就找到了3根人的肋骨,还找到了纺织物的残片、一段皮带和一个带软木塞玻璃瓶。艇身上的淤泥保护了艇内的遗存,使之免于被海潮冲走或被海水完全侵蚀,艇内相对缺氧的条件也保护了人的骸骨和人工制品。[7]

自那以来,“亨利号”的发掘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迄今已经发现了所有8位艇员的骨架和颅骨。骸骨是在他们生前的岗位上被发现的,这说明他们几乎是即时死亡,或者因丧失了行动能力而溺亡。

2004年,研究者通过DNA比对[8]确认了一位艇员的身份,他是马里兰州托尔伯特县(Talbot County)的约瑟夫·里加韦(Joseph Ridgaway)。艇长乔治·E.狄克逊(George E.Dixon)上尉的骸骨也得到了确认,不过是靠旁证推断的。谁都知道狄克逊随身带着一枚刻字的20美元金币作为护身符。那是一个姑娘送给他的,有的报道说那位姑娘是他的未婚妻。这枚金币曾救过他一命:在田纳西州的夏洛战役(Battle of Shiloh)中,他中了枪,但子弹击中了金币,使他逃过一难。

发掘“亨利号”的考古人员在一具骸骨旁边发现了这样一枚金币,上面弹痕宛然,还刻着这样的字样:“夏洛;1862年4月6日;我的救命宝。G.E.D”。后来,他们又发现这具骸骨的左大腿上有一个愈合了的枪伤,腿骨上还嵌着碎铅片和金屑,很有可能是来自子弹和金币,所以,这具骸骨显然是狄克逊的。另外还发现了他的怀表[9]、钱包、大手帕、火柴和烟斗。2004年,里加韦、狄克逊和其他艇员的遗骸在查尔斯顿的玉兰公墓隆重下葬。如康林所说,“亨利号”的发掘工作“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努力维护极为重要的考古资产提供了范本”[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开始致力于保护世界各地的水下文物,于2009年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两年后,史密森学会计划举办9世纪在爪哇海沉没的一艘阿拉伯船上所载文物的展览时,这项公约发挥了有趣的作用。

那艘沉船装载着中国唐朝的一些物品,堪称无价之宝,但发掘沉船的不是专业考古人员。一家私人公司打捞起了这些物品,后来据说以3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另一家公司。对史密森学会计划举办的这次展览,3个不同的考古学会以及史密森学会内部研究部门的几个成员提出了抗议。他们说,获取这些文物的手段不是正当的考古发掘,更像是劫掠。最终,在一片抗议声中,展览先是推迟,后来干脆被取消了。[11]

从南卡罗来纳沿东海岸上行,就到了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Jamestown)的挖掘现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廉·凯尔索(William Kelso)一直担任挖掘工作的负责人。詹姆斯敦的挖掘行动是最新技术使传统的挖掘方法如虎添翼的典型例子。

詹姆斯敦是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居住点,后来这里成立了弗吉尼亚州。1607年,大约100个男人来到这里定居。开始几年,日子非常艰难,几年后,来了增援的人,其中包括妇女。今天的人知道詹姆斯敦,也许主要是因为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这位美洲当地女子,据说她救了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1]上尉的命,后来又嫁给了一个名叫约翰·罗尔夫(John Rolfe)的殖民者。她的经历通常被渲染为排除万难、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以她为名的迪士尼电影就是例子[2]。罗尔夫后来带着他培育的烟草新品种返回英国时也带了波卡洪塔斯同行。这次英国之行结局悲惨,因为波卡洪塔斯死在了那里。[12]

几个世纪过后,詹姆斯敦原来的遗址已基本消失。[13]凯尔索开始挖掘前,对詹姆斯敦只是一知半解,大多是靠查阅图书馆储存的档案得来的认识。他根据史密斯上尉和其他目击者的记叙、一个西班牙间谍为遗址画的一张小小的地图,以及后来用砖头建造的一座教堂钟楼,确定了第一条壕沟的挖掘地点。他作为考古学家的直觉可谓神准,动土几小时后,挖掘队就发现了一些人工制品和建筑物的遗存。

他们都发现了什么呢?首先是武器和甲胄,然后是陶器、玻璃、钱币和17世纪的其他物品。他们还发现了一排柱坑,它们是原来碉堡的木头防护栏仅存的痕迹。木制的栅栏柱早已腐烂解体,但是地上埋柱子的坑仍明显可见。

几年来,随着发掘的进展,考古人员确定了整个碉堡的轮廓,也找到了另外5座建筑的废墟,包括教堂、总督府、兵营和一个车间或贸易站(凯尔索也称其为工厂)。2007年,凯尔索发表了关于这些发现的概述,[14]当时他们已在多处发现了坟墓和骸骨,其中一处公墓埋着70多人,教堂地下也发现了单独的坟墓。那些骸骨表明,男人大多死于25岁以前,女人的寿命也长不了多少。

有4具骨架特别引起了凯尔索的兴趣。它们是2013年11月找到的,地点在凯尔索的考古队已经发现的一个教堂里。那个教堂是波卡洪塔斯和约翰·罗尔夫结婚的地方。骨架保存得不好,为确认死者的身份,研究者使用了化学测验和高精度微型CT扫描等方法。2015年7月末,媒体兴奋地报道说那些死者的身份已经确定,是殖民地早期的一些领导人。[15]

据有些媒体报道,[16]那些遗骨送到了史密森国家自然博物馆,生物人类学家道格·奥斯利(Doug Owsley)在那里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任教的奥斯利是享誉世界的权威,曾做过许多这类研究,包括研究刚才讲到的“亨利号”上的骸骨。奥斯利和他的团队使用法医分析与历史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对詹姆斯敦遗骨做了身份鉴定。

他们在历史记录中查到了从教堂建成的1608年1月到它失修破败[17]、搬离该地的1617年之间死亡者的名单,这就缩小了遗骨主人的范围。接着,他们通过法医分析确定了这4具骨架的主人死亡时的大概年龄和性别。

他们还通过化学测验来确定死者的饮食和骨头的含铅量等指标。测验结果显示,这4位死者很可能是社会地位很高的英国人,因为他们的饮食蛋白质含量很高,他们也经常接触锡碗和上釉的陶器,这两类物品都含铅。还有一点可以证明他们社会地位较高,至少在殖民地是大人物:他们埋在教堂的高坛(也就是教堂东端的圣坛周围的地方)下面,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无名公墓里。[18]

4位死者都是男性。两个属于1607年最早到达的那一批移民:一个是加布里埃尔·阿彻(Gabriel Archer)上尉,死于1609年或1610年,时年35岁,当时他正要离开殖民地去内地寻找金矿和银矿;另一个是罗伯特·亨特(Robert Hunt)教士,他是这个殖民地的第一位牧师,到达詹姆斯敦未满一年[19]就去世了,卒年39岁。另外两人属于1610年前来增援的那批人:一个叫费迪南多·温曼(Ferdinando Wainman),大约34岁,到达后才几个月就去世了,据推测是死于疾病;另一个是他的亲戚威廉·韦斯特(William West)上尉,他也是死于刚到达詹姆斯敦的几个月后[20],是在1610年被美洲原住民杀死的,年仅25岁。

凯尔索和他的团队在2012年发现了一些人骨,他们认为这些骨头不太寻常,值得进一步研究。骨头中有残破不全的颅骨碎片、牙齿下颌骨,还有一块断了的腿骨,确切地说是胫骨。凯尔索是在詹姆斯敦一所房子的地下室里找到这些人骨的,周围遍地都是被宰杀的马和狗的骨头。在这样的地方发现人骨是很不寻常的事。凯尔索找到奥斯利,请他来检查这些遗骨。[21]

奥斯利根据智齿和胫骨的发育程度确定,这些骨头属于一位年轻女性,确切地说是一位14岁的英国女孩。他们给她起名为简(Jane)。虽然只靠这寥寥数块骨头无法确定她的身份或死因,但奥斯利和助手们注意到骨头上有一些异常的砍削痕迹。根据史密森学会线上版(Smithsonian Insider)的报道,她颅骨的前额部分有4个浅浅的切痕,法医人类学家认为,这说明有人企图打破她的头颅。然后,她的后脑遭到了斧头或砍刀的连续重击。最后一击把她的头颅劈成了两半,估计是为了取她的脑子。[22]

他们还注意到她下颌骨的底部和侧面有穿刺伤和砍削的痕迹。他们说这些是“用刀子切割脸上和喉部的肉”[23]留下的痕迹。(www.xing528.com)

根据这些证据,奥斯利、凯尔索和其他人判断简死于所谓的“饥荒时代”,那是1609至1610年的严冬,当时殖民地在饥饿和疾病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在增援到来之前险些崩溃。他们还认为,简死后被其他殖民者吃掉了。[24]证据表明,当时的殖民者饿急了眼,不惜同类相食。

法医科学家使用CT扫描和其他技术复原了简的头颅。复原后的头颅一度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目前,简的骸骨原物展览在詹姆斯敦历史纪念堂,那是“詹姆斯敦再发现项目”在詹姆斯敦岛上办的教育性旅游中心。[25]

既然提到了道格·奥斯利,我们就正好顺势从美国东岸横跨北美大陆来到西岸的华盛顿州。奥斯利曾检查过一具近9000年前的骨架,考古学者称这具骨架为“肯纳威克人”(Kennewick Man),当地的原住民部落则称其为“古人”(the Ancient One)。这具骨架自1996年在华盛顿州肯纳威克附近的哥伦比亚河畔[26]被发现后,引起了大量争论;过去几十年间美国最著名的与考古相关的法律,即1990年的《美国原住民坟墓保护和返还法》(简称《坟墓保护和返还法》),本来已是争议不断,此次发现使相关争论更加激烈了。

《坟墓保护和返还法》要求美国每一个接受联邦资金的博物馆和类似机构开列清单,列出它们手中的美国原住民文物,包括人骨、葬礼用品、墓葬品等等。每一个拥有这类物品或遗骨的机构都必须确定是否有哪个现有的原住民部落与清单上的物品有关系。如果有这样的部落,有关机构就要向那个部落表示愿意归还相关的文物或遗骨。[27]

这类物品中包括已知的最后一个生活在加利福尼亚荒野中的原住民伊希(Ishi)的大脑。伊希是亚希(Yahi)部落的一个成员,1911年他离开了藏身的地方,立即造成轰动,成为媒体的明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罗伯因为对伊希的研究而大名远扬,他同为人类学家的妻子西奥多拉(Theodora)出版了一本关于伊希的畅销书——《两个世界中的伊希》(Ishi in Two Worlds)。[28]

伊希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生萨克斯顿·波普(Saxton Pope)过从甚密。酷好用弓箭打猎的波普和伊希交上了朋友,从伊希那里学会了自制弓箭的方法。波普后来写了一本书《用弓箭狩猎》(Hunting with the Bow and Arrow),该书1923年出版,至今仍备受好评。[29]

伊希1916年去世后,大脑被送到史密森学会在马里兰州休特兰(Suitland)的一个仓库,保存在一个密封的罐子里。1990年通过了《坟墓保护和返还法》后,伊希的大脑被送回加州,[30]和他的骨灰团聚了。

《坟墓保护和返还法》再次成为注意的焦点是1996年7月末发现“肯纳威克人”的时候;据说两个大学生在哥伦比亚河里蹚着水观看赛船的时候发现了他。他们最初是在离岸约3米的地方发现了一部分颅骨。一开始他们怀疑发生了谋杀案,所以叫来了验尸官,和当地一位名叫詹姆斯·查特斯(James Chatters)的考古学者一起寻找遗骸的其余部分,很快他们就找齐了几乎整个骨架。[31]最后才发现,此人已经死了大约8500年。

“肯纳威克人”刚一发现,人们就围绕着他打起了官司。一些美国原住民团体争论说,“肯纳威克人”是原住民,应当归还给他们;一些著名学者却说他不是美国原住民,因为他的遗骨太古老了,和任何现存的原住民部落都没有关系,既然遗骨是在联邦土地上找到的,就应该由联邦政府保管。2002年,法院对此案做出了对学者有利的判决,2004年上诉法院维持了原判。这场诉讼牵涉8位考古学家、5个原住民部落和美国联邦政府,持续了10年之久,其间“肯纳威克人”的遗骨一直保存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伯克自然文化博物馆。遗骨没有公开展览,但法院的判决允许学者研究。[32]

关于这个案子的争论并未就此停止。2015年,哥本哈根大学和其他地方的几个遗传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把“肯纳威克人”的DNA和科尔维尔保留地(Colville Reservation)联合部落的成员的DNA做了比对,得出结论说,和“肯纳威克人”关系最紧密的就是现代的美国原住民。根据这篇文章和后来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对这篇文章的结论进行的独立认证,2016年4月末做出的决定要求返还“肯纳威克人”,最终由包括科尔维尔在内的5个原住民部落群体结成的联盟[33]将其下葬。

让我们从濒临太平洋的西北部转到美国的西南部,那里有一些令人惊叹的原住民遗迹,新墨西哥州的查科峡谷(Chaco Canyon)就是其中之一。查科峡谷是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附近的一个国家历史公园,198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那里有古普韦布洛人(Ancestral Pueblo)[34]在公元850年到1250年之间留下的壮观古迹。

查科峡谷有一些古迹被称为大房子,它们是巨型多层建筑物,里面有许多房间。一个最好的例子是普韦布洛·贝尼托(Pueblo Bonito),它共有5层,有600到800个房间。这个从公元850年到1150年间分期建造的庞然大物占地约1.2公顷,不过,学者无法确定里面曾住过多少人,居民数估计为800人到数千人。学者也不清楚它到底是举行仪式的场所,还是人丁兴旺的村庄。[35]

这个文明现在被称为查科文明,它的范围包括新墨西哥、科罗拉多、犹他和亚利桑那这4个州的部分地区。这个地区发现的包括贝壳和铜钟在内的外来物品证明此地居民和远至墨西哥的地方都有贸易往来。然而,不知为何,查科文明在1200年左右突然销声匿迹。有人猜想是因为发生了旱灾和瘟疫,[36]当地人被迫迁移他方。

另一处遗址在科罗拉多州西南部的梅萨维德(Mesa Verde)国家公园。[37]公园内有近5000处从6世纪到13世纪的遗址,大约有600处山崖住所,从小小的储物室到有150个房屋之多的颇具规模的村子。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内的遗址[38]包括著名的悬崖宫(Cliff Palace)、长形屋(Long House)、云杉屋(Spruce Tree House)和阳台屋(Balcony House),它们在1978年都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科罗拉多州的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美国中西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St.Louis)东北方向约16千米处的卡霍基亚土丘(Cahokia Mounds)[39]是198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建造它的人属于密西西比文化,时间为公元800年到1400年。在1100年前后,也就是它的鼎盛时期,此地的居民曾达到两万人。遗址大约共有120个土丘,所以它的居民俗称“建丘者”。遗址的面积至少有800公顷,据说比当时的伦敦都大,是美国最大的前哥伦布时期考古遗址[40]

最大的土丘叫“修道士土丘”(Monks Mound),约30米高。据估计,建造这个土丘用了约62万立方米的土。它占地约2.4公顷,比秘鲁莫切文明都城旁边的太阳金字塔略大一些,所以,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网页上被称为“新世界最大的史前泥土建筑”[41]乃实至名归。多数土丘小得多,本来的用途是公共建筑或坟墓的平台和地基。然而,早期的欧洲探险者和定居者不肯相信这些土丘是当地人所建。亨利·布拉肯里奇(Henry Brackenridge)1811年发表的第一份关于这些土丘的报告把它们比作埃及的金字塔。和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发表相关著作之前关于玛雅文明的种种猜测一样,卡霍基亚土丘也被认为是外来人造的,如果不是埃及人或古以色列人的话,就可能是腓尼基人或维京人。[42]

修建这些土丘的确工程浩大,它们所代表的复杂社会也令人惊叹。这些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土丘是对一个曾经遍及密西西比河谷和美国东南部的文明的永久纪念。如果这个社会的成员像玛雅人和其他新世界文明一样,为后人留下了详细的文字记录的话,我们无疑会对建造了这些古迹的原住民更加肃然起敬。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北美考古遗址值得参观,包括殖民时代的威廉斯堡和乔治·华盛顿的弗农山庄(Mount Vernon)。两地的工作人员都打扮成当时人的模样,重现当时的情景,希望寓教于乐,使感兴趣的游客对相关的历史有所了解。这两处遗址偶尔也欢迎志愿者来参与发掘工作。[43]

对于想在美国亲身参加正式考古行动的人来说,机会是很多的。[44]了解各个挖掘现场的情况、找到招收志愿者的挖掘项目并不很难。比如,克劳谷(Crow Canyon)考古中心[45]就在梅萨维德国家公园附近。那里有好几个考古项目对志愿者开放,个人参加也可以,全家齐上阵也可以。伊利诺伊州坎普斯维尔(Kampsville)的美国考古中心[46]也有一个较为成熟的类似项目。还有其他一些挖掘项目也欢迎志愿者参加。美国考古学研究所每年都会在网站上发布一个公告,列举提供现场考古机会的挖掘项目,[47]大部分招收志愿者的项目会位列其中。

本章谈到了南卡罗来纳州一艘沉没的潜艇和弗吉尼亚州一处被遗弃的居民点,还略述了美国西南部的废墟、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的考古发现和中西部的土丘。尽管对这些古迹的介绍仅仅是点到为止,我们已经看得出北美考古的丰富多彩。在北美大陆上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泥土中都埋着某些有趣的东西。

【注释】

[1]他是英国军人,詹姆斯敦建立之初的领导者。——译者注

[2]这部迪士尼电影是1995年的《风中奇缘》。——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