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度保护的后果:丧失安全感

过度保护的后果:丧失安全感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恰恰就是父母的过度保护,以及我对母亲的过度依赖造成了我的安全感缺失。由于这些爱,我过度依赖我的母亲,从而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上中学之后,我的心智渐渐成熟,关于“喜欢”这个话题也不再过于敏感和恐惧,但还是十分抗拒的。高中时期我很容易对别人产生好感,但一旦我发现对方也对我有好感,我就会非常不适。就在我对班长产生回避情绪并拒绝他之后,我很快喜欢上了另一个男孩子。

过度保护的后果:丧失安全感

01 过度保护也会造成安全感缺失

一开始我认为我的原生家庭是十分健康和幸福的,从小父母就一直陪着我,也十分开明,尊重我的决定,甚至有些过度疼爱,很多事情都依着我。但我特别胆小,容易焦虑、恐慌,常常会杞人忧天,担心一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连我妈妈都十分纳闷为什么我是个性格如此怪异的孩子。但恰恰就是父母的过度保护,以及我对母亲的过度依赖造成了我的安全感缺失。

我爸爸是我爷爷奶奶的第一个儿子(我爸爸上面有四个姐姐),而我是我爷爷奶奶的第一个孙女(我上面有四个哥哥),所以我从小就是我们家最受宠的孩子,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他们所有人都把我保护得特别好,营造了一个特别美好善良的环境。所以当我从其他地方了解到邪恶、疾病、死亡等事物时,这种崩塌感及落差感会让我觉得特别恐慌,我从小学开始每次听说疾病,就会担心会不会发生到我爱的人身上,并因此失眠。我从来不敢看或者听别人说一些恐怖的东西,甚至到现在我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恐怖电影,因为我总是喜欢把事情代入到自己身上,自己吓唬自己。由于这些爱,我过度依赖我的母亲,从而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同样,母亲的压力也是让我缺失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种压力并不是学业或生活上的压力,它更多的体现在心理上。比如,我小的时候视力不好,看不清黑板,我妈妈为了引起我的重视,就会下意识地夸大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而我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胆小的孩子,会十分焦虑恐惧,甚至想我会不会瞎掉。女孩子最依赖最愿意诉说的人一般都是妈妈,但同时我妈妈又是压力的施加者,我没办法同她诉说,只能憋在心里,有时甚至会因为害怕,自己偷偷躲在房间里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觉得这也是造成安全感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理论认为,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更具体地说是和童年时期的依恋类型有关。

孩提时期由于父母的宠爱和夸赞,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必须要围着自己转,但当他一点点开始接触到父母之外的世界,就会发现总会有更漂亮更优秀的人成为焦点,而自己只是人群中不起眼的一员。我就是这样一点点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一点点积累自卑,一点点开始不自信。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内向,因为我嫉妒和自卑;我开始害怕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因为我怕出丑怕、别人看不起我,除非我能保证我是全场中最优秀最漂亮的那一个,否则我将十分抗拒去表现自己。我只会在我熟悉的人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所以总是给人一种虽然友好但很疏离的感觉。自从开始了学生生涯,我总是回避跟人有过密的交往,如果我的父母在行为、言语上表现得过于爱我,或者我的朋友总是黏着我,我就会极度不适,甚至是恶心。

02 不同阶段对爱的不同感受

虽然我的恋爱史为零,但我的情感经历也是比较丰富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恋爱的感觉和态度也在不断改变。

(1)小学阶段——恐惧。我小时候特别胆小怕事,看到有人打架都能吓得不行,更别提早恋了。虽然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提过不可以早恋,但早恋一直都是我心里的禁忌。小学三年级时,有一个小男生一直跟我同桌,但因为我视力不好,坐后排看不清楚,就被老师换到了前排。临走时,他很难过地跟我说:“我只想跟你当同桌。”小男生长得挺好看的,成绩、性格也都很不错,我还挺喜欢他的。但我当时并没有说话,心里是满满的恐惧。后来上五年级时,老师让我们按成绩自己选座位,我先选的,他径直走过来坐到我旁边。我内心十分惊喜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恐惧。我的恐惧可能一方面来源于我的自卑,觉得自己不配被别人喜欢,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可以早恋的观念在我心里根深蒂固,觉得喜欢别人是一件很不正确的事情,如果我有喜欢的人,那我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了。再后来我俩上了不同的中学,也没有互留联系方式。

(2)中学阶段——回避。上中学之后,我的心智渐渐成熟,关于“喜欢”这个话题也不再过于敏感和恐惧,但还是十分抗拒的。由于从小就被教育说男生和女生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因此我可以在女生面前表现得十分活泼,却总是习惯性地回避、远离男生,有时甚至与很多男生相处一年都没说过几句话。

高中时期我很容易对别人产生好感(只是偷偷喜欢,不会表现出来),但一旦我发现对方也对我有好感,我就会非常不适。可能安静乖巧的女孩子比较讨人喜欢,高中三年,我还是听到了很多关于别人喜欢我的八卦。青春期的孩子哪一个没有一些弯弯绕绕的小心思,或明或暗,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

高考后是恋爱高发期,我高三时的班长,特别优秀,可能是出于对学霸的“敬仰”,我一直对他挺有好感的(谈不上喜欢),也听说他喜欢的女孩子挺多的,但他为人绅士,讲题细致,特别照顾女生,长相也不错,戴个细框眼镜,高高瘦瘦的,确实挺讨女生喜欢。高三我跟他没有过太多接触,高考后我俩就开始在微信上聊天,我慢慢开始对他产生好感,但随着我们聊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我的回避抵触情绪又慢慢上升,再加上高考成绩公布,他是我们县的“状元”,而我失利了,差距一目了然。“我们往往爱的是月亮,而不是月球。”我觉得他只是喜欢我所表现出来的那一面,根本不了解真正的我,一旦他深入了解,他肯定不会喜欢我的。我开始恐惧,开始回避,但我越冷淡,他追得越紧,当时的我已经被不适感充斥着,喜欢的感觉荡然无存,我一次次拒绝他,告诉他我谈不了恋爱,我受不了亲密关系,希望他不要喜欢我了,但他总觉得我是在试探,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定。那段时间我再也没有回过他的任何消息,我觉得自己特别渣,既然我谈不了恋爱,那我也不能吊着别人。后来我和闺蜜出去旅游,他每天发一堆消息让我注意安全,我真的觉得他人挺好的,但就是接受不了。当时的我还没察觉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只是觉得可能还没遇到真心喜欢的人,如果遇到一个让我主动出击的人,我一定不会这样。最后这个男生不愿为难我,就放弃了。

(3)大学阶段——从主动尝试到逃避。我第一次听说“性单恋”这个词,是我闺蜜听了我的经历之后告诉我的,我当时还不信,觉得如果让我主动追一个我真正喜欢的男孩子,我肯定不会这样。

我就是那种一旦产生恶心感,就会潜意识地去寻找下一个目标的人。就在我对班长产生回避情绪并拒绝他之后,我很快喜欢上了另一个男孩子。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喜欢一个男孩子,并且愿意为了他主动出击。我们是在一个兴趣班认识的,其实一直没有过多交集,虽然他高考成绩不太好但很有才华,积极热情,活泼搞笑,长相也不错,我一直单方面对他有好感,出于女生的第六感,我总觉得他也对我有好感。暑假班结束时,我害怕自己再也见不到他了,就问同学要了他的联系方式,开始追求他,持续了好几个月。我们两人的大学距离很远,谈恋爱不太现实,所以一直没有捅破窗户纸,我俩有时也会相互试探。我也一直在回避过密的交往,只是比较浅层次地交流,没有交心。国庆节放假时,我回家了,他也回去了,那几天我明显发消息少了,我害怕他会提出见面要求,我一想到可能会跟他见面,就开始恶心了,我知道我跟他不可能了,而且潜意识里我已经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了。他没有提出见面,国庆节过后,回学校后我们就又和原来一样聊天,虽然表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有些东西已经改变了,之前我还在期待他对我表白,但国庆节后我已经开始恐惧他的告白了。(www.xing528.com)

我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下一个喜欢对象——某部电视剧的男主角,完全符合我的“理想恋人”的标准,我开始有了“快快乐乐追星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谈恋爱呢?”“独自美丽地等待‘理想恋人’也不错呀”等想法。既然我已经不可能和他在一起了,为什么还要耽误他?我想快点结束,所以两天都没有回他消息,他以为我出事了,打了好几个电话,我因为愧疚感跟他坦白了我的想法,自那以后我们就没有再联系了。我可能真的伤害他了,他很快就和另一个女孩子谈恋爱了。

03 给性单恋者的建议

自那以后,我就开始喜欢“偶像”,没有再喜欢或追求过其他人,我也基本确定自己就是性单恋者。

事实证明,约有30%的不安全依恋者经磨炼,可改变为安全型依恋者。我也一定会努力改变自己。

(1)努力爱自己。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爱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勉强自己,积极地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挫折,做出改变,使自己变得强大、勇敢。先谈自爱,再谈爱人。

(2)深入了解自己。梳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理解过去发生的各种事件,学着对过去的经历进行不同的评价。即便童年时有很不幸的事情发生,用今天成人的眼光来看,我们也可以改写自己的故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敢地面对,重建自尊,重新塑造自己。

(3)学会依赖和信任别人。性单恋者拒绝跟别人有过密的交流,总是一味地疏远逃避和退缩,不愿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这就是不够信任对方的表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和安全型依恋者聊天出游,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一点点地重塑信任。

(4)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将恋人理想化,也不要等待想象中的“理想伴侣”。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学着去接纳别人缺点的同时,也要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要总是包裹住自己,让别人无法深入探究,要相信自己,真实的自己即使不够完美,那也是最本真的我们,真正爱你的人一定会接纳你的一切。

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即使现在我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它也会不断地被新的经验一点点地改造、更新。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直面问题,直面痛苦,用勇气和智慧来改变自己,创造新的未来。

点 评

一般的性单恋者,可能在小时候渴望寻求父母关爱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回复,或者直接忽视需求。这样导致性单恋者慢慢会觉得被爱、需求被满足是一件羞耻的事情,甚至会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不回应自己爱的需求。因此性单恋者无法接受别人的关爱,对他们来说越关爱越想逃离,别人对他们越好,他们越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和回应。这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原生家庭的教育中,就没有学会正确的爱和被爱。性单恋者最主要的特征是:认为自我价值很低,不能让别人看到真正的自己,一旦看到了,就觉得被看穿了“丑陋”的自己,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如果对方喜欢自己,因为觉得自己很不好,那么连带着喜欢自己的那个“Ta”也不好了,所以会产生“恶心”等负面的情绪。

作者在孩提时代受到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她对父母过于依赖。由于害怕失去父母的宠爱,她只能表现得很乖,而隐藏住真实的自我。作者的很多能力都没有发展出来,长大以后遇到外界的一些挫折,让她有较大的挫败感,自我价值感比较低。

高中阶段,作者容易对别人产生好感,但一旦对方也喜欢她,她就会非常“恶心”,别人追得越紧,她就会越回避和抵触。大学阶段她也第一次喜欢一个男孩,并愿意为他主动出击,但她一直在回避过密的交往,并没有交心,尤其是对方走近她,她不舒服的感觉又会涌现出来,潜意识里又在寻找下一个目标了。以上的这些现象和性单恋者的恋爱过程很类似,作者对自己的剖析也比较细致和深刻,最后一段对未来如何改变以及如何得到成长的思考,具有针对性。也许对她来说,学会认识自己、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学会信任和恰当地依赖别人,是她未来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重新找到自我的一条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