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育的实用性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育的实用性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是以境育情的情感教育方法的主要应用地。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丰富的情感资源,运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等。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出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境育情的效果。政治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重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多媒体动画代替师生间枯燥文字的交流,拓宽情感教育的渠道,更好地实现以境育情的效果。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育的实用性

课堂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是以境育情的情感教育方法的主要应用地。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情境、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1)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丰富的情感资源,运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等。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抽象的原理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初中生在身心发展上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具体到每节课前的备课,一定要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实施情感教育,认识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不同的情感教育价值,从而能够很好地完成发展学生情感的课程教学目标,避免教育教学的片面性。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教师如果不认真详细地备课,而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和背记知识点,这个单元的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太过于理论化和空泛。如果首先从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入手,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个问题:意识到初中生要扮演哪些角色,并有哪些相应的责任,学会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初中生应该怎样对社会负责。通过分析和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发现整个单元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而且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提升课堂的活力。

(2)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出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境育情的效果。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善于运用富有情趣和适合学生特点的语言,配合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进行情绪渲染,让学生寓学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站出来,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采取小品表演、辩论赛、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情感体验。(www.xing528.com)

以上面说到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为例。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演《小华的一天》作为导入,详细地叙述小华在上学的路上、在学校里、在家里分别扮演了乘客、学生、子女等角色。对应的这些角色有不同的责任,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要承担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又因为不同的角色而要承担多种责任。同时,与本单元后面的内容进行了串联,使知识更加连贯。通过先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再联想和预设相应的情境,从而使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初中生意识到思政课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启发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增加更多的情感体验。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政治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重视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整合,用多媒体动画代替师生间枯燥文字的交流,拓宽情感教育的渠道,更好地实现以境育情的效果。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借助PPT、视频、音乐漫画等手段,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部分形象化,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话题授课,创设最佳的情境。以上面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为例,要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教师仅凭讲解和举例很难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但是如果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负责的榜样的优秀事迹,如“最美教师张丽莉”“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钟南山”的故事等,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从情感上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最后用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真正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