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均衡投资增长模型研究

区域均衡投资增长模型研究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通过研究区域均衡投资增长模型,试图说明这一结构化倾向。通过模型的建立以及对模型的解释,我们着重说明投资的区域分布特征和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根源,进而说明某一区域投资增长的方向。

区域均衡投资增长模型研究

正如现代区域投资理论所指出的,在进行区域投资分析时,不仅要关注投资者本身的利润,而且还要关心这一项投资对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结构化的特征,要求投资者关心更多的目标函数。我们通过研究区域均衡投资增长模型,试图说明这一结构化倾向。通过模型的建立以及对模型的解释,我们着重说明投资的区域分布特征和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根源,进而说明某一区域投资增长的方向。

1.区域投资特征的静态分析

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区域资源的原因,通常会形成一定的投资区域性特征。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以区域为特征的一些经济现象,如扬州的盐商、山西的票号以及安徽的徽商等。一般而言,这些投资者通常以区域为特征,从事大体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活动。这种投资结构趋同的经济特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例如,浙江地区的“小企业集群”现象就说明了某一特定的投资特征会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突出的主导性地位。

假设我们所研究的区域具有两类企业,一类企业从事传统产业(a)的生产,另一类企业从事新兴产业(b)的生产。这两类企业的生产并不受制于自己所属的产业特征,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也可以生产新兴产业的产品。但是,它会有一个损失系数,我们设之为生产折减系数μ,其含义是:相同配置的资源在生产另一个产业的产品时,会有一定的生产效率损失。这一现象对从属于新兴产业的企业也成立。我们假设这些企业的产量为一个线性系统,这个系统的优点在于每一个新进入的企业(即新的投资)可以不因其生产优势而被限定于从事某一行业。因此,对a和b两种产业来说,它们的产业产量如公式3-6所示。

上式中:Qa和Qb分别为集群a和集群b的产量;Eaa、Ebb 为拥有该集群技术且在该集群中进行生产的企业数;Eba(Eab)是指拥有集群a(b)技术而在集群b(a)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数量;A为新兴集群b相对于传统集群a的生产优势,且有A>1;μ是生产折减系数,其含义是指由于所拥有的集群技术不能适用于另一集群的生产而造成的生产率的下降。

从公式(3-6)中可以发现,新进入的投资者可能会对自己的技术能否准确地应用于专业性的生产中并没有太大的把握。本来具有a产业生产优势的企业可能会因为错误的判断而错误地进入了另一个行业。如果设传统集群产品的收益Waa=1,且设投资者的企业可以自由流动,并设新兴产业产品对传统集群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利用均衡的原初状态,则可计算出其他三种企业的收益:Wba=1-μ,Wbb=PA,Wab=PA(1-μ)。

投资者在前期会对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合理地评估。此后,在生产过程中,投资者将会把收益作为自己的生产目标。企业收益的相对大小决定了企业的流动方向。如果要保持原有的状态,投资者就应该在进入传统产业与进入新兴产业问题上无差异,则需满足以下的阈值条件:

从公式(3-7)中可以看出,在价格的上下限(,P)内,投资者会保持原有的选择而不会转移到其他的产业中去。如果产业之间的相对价格P<,则传统产业将占有绝对优势,地区将保持原有的产业格局。反之,如果产业之间的相对价格P>,则新兴产业将占有绝对优势,地区转变为新兴产业格局。

显然,以上的分析仅是一个静态的分析过程。我们通过这个静态关系证明,如果因为资源或技术的区域特征而形成了某一种区域经济特征,除非发生市场需求的变化,否则,就不会发生区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2.区域投资特征的动态分析(www.xing528.com)

在前面的模型分析中,我们使用了产业内的企业数量来解释区域的主导性投资特征。对于一些存在大型企业的区域,尤其像钢铁城和汽车城这样的情况,在分析时就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例如,将大型企业按市值拆分为一般规模的小企业,通过这样的处理,同样也可以应用以上的公式和分析过程来说明区域的产业特征。

如同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所说的“小孩子下意识地学到了当地技能”,投资者对于投资目标地占有统治地位的企业数量也比较了解。由于投资者与这些占有统治地位的企业接触的机会要多一些,所以,学习到这些企业的技能的可能性也增大了。这也表明,投资者的学习成本与当地企业的数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设Lb为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数量占总企业的比例。在t时刻时,新投资在传统产业中的相对学习成本函数则为:

上式中,β为学习折减系数,它表示学习的难易程度。

投资者通常不只关心自己的当期收益和成本,而且会关心其生命周期内的总净收益。利用折现法,我们知道,如果需要在t时刻进入的投资者选择新兴产业而不选择传统产业,那么,要求其生命周期内的新兴产业收益现值大于传统产业收益折值,则应有:

上式中,r为无风险利率(其余参数参见静态分析部分的定义)。我们以式(3-10)表示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相对收入净值

则公式(3-9)可改写为

由公式(3-11)可知,在这一条件下新生企业愿意进入新兴集群。同样可以看出,在t时刻,如果新兴集群的企业数量较多,新生企业进入新兴集群的“门槛”就较低,从而会更容易地进入新兴集群。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公式(3-11)中看出,Φ(t)是一个期望收益值。也就是说,如果人们预期到进入新兴集群的收益高于进入传统集群的收益值,他们就会更愿意在新兴集群创办企业。以浙江黄岩为例,自从该地区因为市场的原因将187家橘子加工厂压缩为20多家时,人们不仅发现进入这个行业只会得到较低的收益,而且也使后来的投资者发现获得这个行业的生产技能的机会大幅下降了。这时,新兴的行业——模具加工业应运而生。在政府也给予了足够的鼓励和支持的情况下,人们预期到这个新兴行业将会带来更多的收益,更多的新的投资者也就加入到这个新兴加工业中来。有意思的是,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模具加工业果然如人们当初所想,成为黄岩的支柱产业;而且,这一现象与金融经济学中所说的“准确预见”也相一致。

以上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为我们对区域投资的形式及当地投资的主导性特征提供了一个思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用来分析像“苏南经济”的模式转变等问题。显然,如果某种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占有主导性的经济模式中,投资者会因为静态的结构因素而很难改变这种结构性特征。由公式(3-11)可以发现,人们愿意也只能依据原有的结构模式进行发展。因此,如果要引导区域性的投资结构发生转变,不仅需要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选择,而且还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正确干预引导,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关于这一现象的实证性分析,不难从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得到验证。石磊在《中国农业组织的结构性变迁》一书中,在对乡镇企业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指出:中国农业分化的过程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传统种植业的份额下降,农村工商业和服务业份额上升,使单一性农业成为结构性农业。这一实证结果对于公式(3-11)也是一个较为有力的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