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案例:拓宽幼儿视野,了解中国地理

活动案例:拓宽幼儿视野,了解中国地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活动室内挂一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幼儿了解有关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之最等有关情况,扩大幼儿的视野。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民族大联欢活动”。材料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纸工》第4页,剪刀、糨糊。

活动案例:拓宽幼儿视野,了解中国地理

(最好能找到电子图书,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

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31]

1.主题概述

传统文化积淀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是中华民族强盛不息的内在基因。

进入这个主题的有趣学习情境,幼儿会直观地了解独特的汉字,夸张而又充满象征意味的京剧脸谱;领略青花瓷的清秀典雅,水墨画浓淡相宜的天然神韵;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中,切身体验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特点,感受各民族在大家庭中和谐相处的快乐;在民间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中,他们会领悟劳动人民应对社会矛盾自然灾害的机智勇敢......

历代民众创造了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又决定性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通过主题活动,每一个孩子都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娃而自豪。

2.环境创设

结合幼儿收集的图片、实物资料,师幼共同讨论环境布置的形式、位置、所需材料等,如可以分别张贴“有趣的汉字”“青花瓷”等图片,布置“祖国特产展”“民族服饰展”。随着活动的开展,环境不断丰富、变化,孩子们的创造力会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的情感会不断地积淀。

在活动室内挂一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幼儿了解有关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之最等有关情况,扩大幼儿的视野。

鼓励幼儿将收集的名胜古迹的图片、自己游览的城市的照片、各自画好的作品合理的组合布置。

3.家园共育

有意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欣赏、了解祖国各地的土特产、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习俗文化,向孩子介绍有代表性的外国风土人情与节日。

带领孩子共同品尝和制作1~2种不同国家的食品,如沙拉汉堡包三明治等;共同制作和品尝1~2种不同民族的小吃,如羊肉串、馄饨牛肉奶茶等,体验各国、各民族的饮食文化

收集不同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和书籍,首都北京的照片和录像片,与孩子们一起欣赏,并回答孩子的问题。

利用书报、网络、参观展览和博物馆等方式,扩展孩子对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了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民族大联欢活动”。

4.区域活动

(1)语言区。

提供象形文字卡片、本班幼儿认识的汉字卡片和相对应的图画卡片,供幼儿自由认读交流。

汉字转盘,制作一个三个层面的转盘,表示同一个事物的图画、古代象形字、常见汉字分别贴在不同层面上,从上层到下层,一层比一层大。转动转盘可以使三者对应。

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第27~30页的《聪明的阿凡提》,第31~36页的《木屐咯叽叽》,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题。

(2)表演区。

提供各种京剧脸谱和京剧唱段录音带,引导幼儿模仿、哼唱一些经典的京剧唱段。

提供家乡地方戏曲的图片和唱段录音,供幼儿欣赏。

提供《中国功夫》的音乐,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创编,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提供各民族的代表性音乐、相应服饰、器乐,供幼儿自由欣赏表演,了解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乐器或物品,如马头琴、手鼓、哈达等,感受各民族音乐的特征、风格。

(3)建构区。

提供石拱桥天安门长城和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及家乡的建筑图片,引导幼儿用积木、积塑和沙土等进行搭建。

(4)美工区。

纸绳贴画。提供各种颜色的绉纸,供幼儿搓制纸绳,然后在画好的天安门、太阳等的图案的轮廓线上粘贴成富有立体感的画。

①青花瓷盘。

材料准备:一次性纸盘,彩色水彩笔

指导要点:用好看的花纹,有规律地装饰纸盘的边缘;纸盘中间可画山水风光、亭台楼阁等主题内容。

国宝熊猫。

材料准备:玩具熊猫一个;宣纸或毛边纸(吸水性强)、旧报纸、毛笔墨水、瓷碗、抹布等。

指导要点: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头、眼、耳、身体、腿、尾;引导幼儿用毛笔蘸足淡墨,用中锋画头、身体轮廓,再用笔尖蘸足浓墨,画眼圈、耳等部位;鼓励幼儿画出熊猫动态;引导幼儿添画熊猫爱吃的竹子。

③月亮船。

材料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纸工》第4页,剪刀、糨糊。

指导要点:观察幼儿能否按要求完成剪、折、粘的任务;鼓励幼儿在完成作品后,手持“月亮船”给同伴讲述故事;建议幼儿把作品带回家,给家人讲述故事。

(5)数学区。

①城市之间。

目的:学习用回形针、水彩笔帽、牙签等测量距离。(www.xing528.com)

材料准备:中国地图(粘贴于墙上),回形针、废弃的水彩笔帽、牙签等放于小筐内,直尺,记录纸(上面标注两个城市的名称)。

操作方法:根据记录纸,从地图上找出相应的两个城市,如“杭州”和“北京”,用直尺在地图上将两个城市直线连接;选择一样物品作为测量工具,如回形针,从“杭州”(或北京)开始,一个挨一个首尾相连,整齐地排至“北京”(或杭州);点数回形针的数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如,“杭州—北京,____个回形针(笔帽、牙签)”。

观察要点:用工具测量时能否从起点开始一个一个首尾相连;能否手口一致的点数,不跳数;能否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不同城市之间距离的远近。

指导策略:当幼儿不会用直尺量出直线距离时,教师可及时给予帮助;如果出现点数结果不正确的情况,引导幼儿将回形针依次排在直线上,并点数使用工具的数量。

活动延伸:幼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②整点。

目的:了解钟面图卡与图文卡、数字卡的对应关系,认识整点。

材料准备:塑封的整点钟面卡(图卡,图文卡,数字卡),分别用回形针分类夹好。

操作方法:将图卡逐一摆放成整齐的一排;拿图文卡,从左到右同图卡一一对比,若时间相同,则摆放在下面。比对时,幼儿读出钟面卡表示的时间:“现在是×点整”;用同样的方法一一比对、摆放数字卡。

观察要点:能否准确地比对;能否准确读出钟面卡显示的时间。

指导策略:当幼儿不能准确比对时,提醒幼儿仔细观察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当幼儿不能准确地读出钟面卡显示的时间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针指到“12”表示是整点,时针指到几即为几点。

活动延伸: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拨时间”的游戏,教师出示表示时间的数字卡,幼儿在可活动的钟面卡上拨出相应的时间,或教师拨时针,幼儿用数字卡表示相应的时间。

5.教学活动及计划表(节选)

续表

案例:娃娃游中国[32]

活动目标

1.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旅游经历。

2.运用多种形式表现祖国的景色。

3.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萌发对祖国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和家人旅游的照片。

2.有关祖国各地有代表性的风景画或明信片若干。

3.各种制作材料:纸、泥、盒子等半成品及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旅行

(1)教师结合自己的旅游照片,说说自己去过哪里,看到了什么。

(2)请几名幼儿结合有代表性的风景画或明信片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如:你是和谁一起到什么地方旅游的?在旅游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感觉怎样?

(3)启发幼儿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并能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让去过这些地方的幼儿补充讲述。

2.祖国的美丽风景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制作材料,说说自己想要用何种方法、材料表现美丽的风景。

(2)鼓励幼儿自由组合,选择材料,讨论表现的内容。

(3)组织幼儿与同伴分工制作。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安排好景物的比例。

(5)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祖国风光好”的展览,师幼共同欣赏。

3.我们一起游中国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游戏前,每人说出一个自己去过或想去的旅游景点名称(尽量不重复)。游戏开始时,全体幼儿整齐地拍手,一名幼儿先说“我的飞机开始飞”,其他人齐问“飞到哪里去”,另一名幼儿回答“飞到北京去”,然后回答的幼儿接着说“我的飞机开始飞”,如此反复进行。

(2)幼儿分组游戏,提醒幼儿记住同伴所说的名称。

(3)视幼儿熟悉游戏的情况,逐渐增加每组人数,以提高难度。

建议:

1.幼儿的旅游经历不尽一致,讲述内容应当不拘一格,没有去过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讲述家乡的好去处,重要的是能将欣赏、喜爱的情感融入讲述之中。用美工手段表现自己的旅游经验也不需求大求全,能表现一个局部即予以鼓励。

2.可将幼儿外出旅游的照片布置成小墙饰,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讲述、交流自己去过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