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分析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分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是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各项管理内容的规范化描述。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从注重实体管理、全程管理,到以注重病历档案信息的管理模式。确定电子病历系统的边界主要是指,在医疗机构发展战略的框架下,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管理组织,并将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战略与医疗机构发展战略相衔接。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分析

(一)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是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各项管理内容的规范化描述。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构建中心数据库,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电子病历档案信息等环节构成的一种病历档案管理模式。

(二)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特点

1.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丰富病历档案管理内涵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从病历档案的本质属性出发,突破对实体病历档案的认识,将病历档案看作是实体与信息的统一体,而且着重强调从病历档案信息的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利用等过程。按照管理的对象分为狭义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与广义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狭义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是指在病历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之上,对病历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从病历档案中采集出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存储、传递,向特定的信息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广义的病历档案管理不仅对病历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而且还对涉及病历档案信息及其管理活动的主要要素进行管理。病历档案信息管理从注重实体管理、全程管理,到以注重病历档案信息的管理模式。将病历档案信息作为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丰富了病历档案管理的内涵。

2.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是病历档案信息化的直接结果

病历档案作为医疗机构中各项医疗业务的基础,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开始对病历档案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开始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病历档案信息化结果是实现了病历档案载体与病历档案信息内容可分离,突破了病历档案利用的物理距离与空间局限性,使病历档案实体概念得以弱化,可以对病历档案信息内容直接进行管理。

3.数据库是电子病历档案信息的主要存储形式

数据库是按照事先确定的数据结构、数据字典、数据流等要求增加、删除和修改等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管理不仅可以管理,而且还可以转变成用户管理数据的方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表明,基于关系数据库开发的电子病历系统仍然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占主流地位。

4.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系统工程

电子病历系统开发需要具备必要的基础条件。开发电子病历系统会涉及医疗机构的各个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顺利建设电子病历系统,需要在筹建电子病历系统之前,首先要得到医疗机构高层领导的重视,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视,因为电子病历系统是“一把手”工程。其次是要有明确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这种需求既来源于临床一线医疗活动,又来源于医疗机构外部对于电子病历系统的需求。临床医务人员需要获取病人的全面健康信息,刺激了电子病历系统需要集成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医学教育研究者对教学科研数据的收集与应用需求,使电子病历系统的内容不仅是为临床服务,还要为教学科研提供科研电子病历;医务部门为了实现对电子病历的全程质量控制,需要利用电子病历系统的质控管理功能。再者,按照诺兰模型理论,很难想象,医疗机构在处于初装、蔓延、控制等阶段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最后,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组织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现状调查,医院管理基础工作以及人财物的可行性分析。如医疗机构的基础业务数据量:每日门急诊量、出入院病人的数量,病床使用率、周转率等。成立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筹建委员会,由一把手院长负责,可以对医疗机构行使定的机构调整、人员调动、设备调配、制定规章制度以及一定的资金使用权。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学专用软件,单纯依靠软件开发公司,或者医疗机构自身的实力,或者是利用现成的软件开发电子病历系统都不是理想的开发方式。笔者认为,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方式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综合医疗机构由于涉及的医疗业务复杂,利用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的方式可以将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实力与医疗机构的力量进行结合,便于成功开发电子病历系统。

5.电子病历系统具有生命周期

开发电子病历系统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规划、分析、设计、测试、实施、运维等几个阶段。电子病历系统规划阶段主要有三项任务:确定电子病历系统的边界、明确电子病历系统项目需求、制订电子病历系统建设计划。确定电子病历系统的边界主要是指,在医疗机构发展战略的框架下,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管理组织,并将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战略与医疗机构发展战略相衔接。典型的做法可以利用战略集转移法,将医疗机构的战略集中与电子病历系统相关的战略进行有效转化,为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提供决策保障。明确电子病历系统项目需求,即在识别和选择开发电子病历系统战略的前提下,定义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项目的范围,并且编制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项目范围说明书。制订电子病历系统项目建设计划,可利用关键日期表、关键线路法、甘特图和计划评审技术等方法制订一个详细的电子病历系统项目建设计划,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时间、工作安排,以便医疗机构配置资源与绩效考核

医疗机构一旦将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作为本单位的发展战略之后,则进入了电子病历系统分析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是包括两项任务:收集临床业务需求和对需求进行排序。收集临床业务需求,因为业务需求是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故让医务人员提供其详细的临床业务功能需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医务人员并不是电子病历系统的专业开发人员,他们提出的需求可能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开发人员很难理解,有时还会曲解医务人员的临床业务功能需求。因此,具有医学背景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其临床业务功能需求。临床业务功能需求确定之后,则需要将它们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进行可行性分析。(www.xing528.com)

电子病历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技术框架和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模型。设计技术框架是指确定电子病历系统运行所需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通信设备等组成的技术框架。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模型是指利用专业的绘图工具描述电子病历系统建设过程,包括对电脑屏幕、报告、软件和数据库等事件的描述。

电子病历系统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建立技术框架和建立数据库与编程。该阶段核心任务是完成电子病历系统由逻辑模型转为物理模型。建立技术框架是指购买电子病历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类软件、硬件和其他必需的设备,搭建电子病历系统运行的平台。并利用此平台,建立支持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库和编写电子病历系统所需要的各类软件代码。

电子病历系统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编写测试条件和实施系统测试。模拟电子病历系统运行环境,从病人入院、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单、医嘱下发与执行、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与归档等,每一个步骤的测试条件与结果都要进行详细的描述。电子病历系统测试者将执行每项测试条件,并将设想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对。为了确保电子病历系统的成功,所有的测试条件都必须经过测试。实际测试时,可以单元测试,如护理单元测试、医疗单元测试、医技单元测试等独立单元的测试;也可以系统测试,如以上几个独立的系统之间病人的数据能否共享,病人的检验检查报告是否能够自动传输,医嘱下发与执行是否能够连贯等。

电子病历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编写用户说明书和培训用户。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者最终还是医务人员,安装完成电子病历系统之后,必须向医疗机构提供一套完整的该电子病历系统的用户说明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可以通过该用户说明书完成相应的操作,因此,还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电子病历系统操作培训。如果一个医疗机构在开发新的电子病历系统之前已经存在老的电子病历系统,那么在实施阶段还需要掌握新电子病历系统与老电子病历系统之间的切换与衔接。有并行实施、直接实施、引导实施和分段实施四种方法可供选择。

电子病历系统运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立电子病历系统运维应急小组和提供支持电子病历系统变化环境。电子病历系统运维应急小组主要对于电子病历系统用户的临床业务功能新需求和新问题做出响应,并提供可行应对方案。提供支持电子病历系统变化环境是指当医疗机构业务的改变、外部环境的改变时,电子病历系统应急小组要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评估内外部环境变化给电子病历系统带来的影响,并做出应对之策。

6.病历系统自身需要管理

开发电子病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管理对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对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进行计划、控制、维护和评价等环节。医疗机构在定义电子病历系统需求时,一方面由于本身专业知识技能所限,造成其提交的开发需求目标不明确,任务边界模糊,使得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团队较难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机构在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过程中新需求不断被激发,新增很多需求,导致电子病历系统程序、界面以及相关文档经常需要更改,造成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进度、所需费用也随之变化;由于临时激发的需求对原有程序造成了应激性的更改,给未来电子病历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可能会在电子病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之后才爆发出来。电子病历系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用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来对其进行全局性的思考,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对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进行最优化的控制。

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具体包括:信息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第一,信息管理。是指对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的计划编制、实施、变更等过程涉及的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综合调整和控制,确保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工作顺利完成。第二,范围管理。电子病历系统建设范围是根据电子病历系统的目标,经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管理组织审定与批准的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工作确定的。第三,时间管理。根据电子病因系统建设范围确定工作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分解成具体的活动、完成所需时间,按照先后顺序编制进度计划。第四,费用管理。确定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在资金预算范围内完成。控制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成本,实现对总开发项目的控制。一般公立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建设是一个大型的项目,需要通过公开招标,整个建设过程基本可以在预算范围内完成。第五,质量管理。为了确保开发的电子病历系统符合医疗机构的开发目标而对整个开发过程执行质量要求和标准规范等进行控制与检查等。第六,绩效管理。通过开发电子病历系统的各类人员参与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和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使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提升。第七,风险管理。通过对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分析,并制定应对之策加以控制,使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的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避免或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除了可以利用项目管理手段对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进行管理之外,还可以利用软件质量控制理论、软件质量检验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理论对电子病历系统开发进行管理。无论是采用哪种管理方法对开发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管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成功开发电子病历系统。

[1]陈乃辉.数字病历档案共享研究[J].决策探索,2020(04):90-91.

[2]余武南.试析病历档案的全程管理[J].北京档案,2011(12):33-34.

[3]孙梓淇.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才智,2019(15):218.

[4]颜巧元.医院知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