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阳山庄:古人避世的隐居胜地

首阳山庄:古人避世的隐居胜地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辑入多地首阳山,以飨读者。由于孤竹国出了两名礼让去国的圣贤人物伯夷和叔齐,遂使他们隐居避世过的首阳山也天下闻名。别看今天此溪已无其名,古时却是声名远播,或许与首阳山有关。首阳山西南侧不远处有宅院,名为首阳山庄。六、山西省永济市首阳山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南32公里处,一称雷首山,又名首山。

首阳山庄:古人避世的隐居胜地

按:历史上关于夷齐采薇的首阳山究竟在哪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论争的硝烟未散,莫衷一是。国人向有附会名人名事的传统,其实是一种良好的价值取向问题,不能一概斥之为愚昧无知。本文辑入多地首阳山,以飨读者。

由于孤竹国出了两名礼让去国的圣贤人物伯夷和叔齐,遂使他们隐居避世过的首阳山也天下闻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至少有16座叫做首阳山的地方,各有说辞,各有论据,都认为自己那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阳山,是夷齐采薇病饿而死的地方。

一、河北省滦州市首阳山

位于河北省滦州市新城北部偏东30公里油榨镇孙薛营村北滦河南岸。据各代《永平府志》记载,至少自明至清时期,这里还曾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孤竹城,后改建为夷齐庙,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前来拜谒者络绎不绝。历代朝鲜使臣的《燕行记》中也都有对这里相关的记载。如朝鲜一个叫权拔的使臣这样写道:“夷齐庙在滦河上流土城中,城门书‘孤竹城’,下书‘仁贤旧居’。中门书‘敕赐清节庙’。”权拔所记提供的信息极为重要,那就是至少在权拔时代,孤竹城还是“土城”,说明孤竹城筑城年代较早,至少应该早于明清之际。因为如果是明清之际筑城就该是砖石结构了,不至于“夯土筑城”,夯土筑城,起于殷商时代,到汉代夯土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夯土城墙中开始使用水平方向的木骨墙筋,称为"纴木",这种做法上至汉长安城,下至唐、宋,最晚到元代还在使用。这说明,这座孤竹城夯土城墙的建筑时间至晚不晚于元代,至于究竟是不是商周之际的那座孤竹城,另说。

孤竹城的南面不过500米,就是那座大名鼎鼎的首阳山,顾炎武记为“孤竹山”,《永平府志》记为“洞山,亦称孤竹山”,《滦县志》记为“首阳山”。此地属滦州市、迁安市、卢龙县三地交界,长期属永平府管辖,1946年7月,划归滦县。首阳山主峰海拔177.2米,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山体由太古代磁铁石英岩和花岗片麻岩构成。表层为淋溶褐土,植被稀疏。西坡曾植苹果树梨树1500棵,因当年开矿多已砍伐殆尽。古时这里林木葱笼,花草繁茂,夏天无风自凉,为一消夏避暑胜地。山中有四汪泉眼,两两相对,状如鼻耳,当地人称鼻耳泉。泉水旺足,四溢而出,流水成溪,入北营横街而过,此溪就叫鼻耳溪。滦地方言常常发“鼻”音为“卑”语,因此时间久了,鼻耳溪便成了卑耳溪。卑耳溪旁杂花生树,溪内游鱼历历,多为红鳍赤尾的赤鳞鱼。白水红鱼,晶莹可爱。百姓传说此鱼与山中薇莱熬汤可治百病,村中多百岁寿星,即与常吃赤鳞薇莱有关。这条小溪全长不过数里,从首阳山中流下,蜿蜒东流不久即入滦河,且不知何年何月,这条溪水即已干涸不见踪迹,只到雨季,仍然会有首阳山水从这条干涸的河道潺湲而下,穿过孙薛营的村街,注入滦河。别看今天此溪已无其名,古时却是声名远播,或许与首阳山有关。《永平府志·山川》记载:“洞山,城西十八里,古孤竹山也,孤竹城在其阴,其山墂(biao山字旁加一票字,打不出,以此字代之)有洞,下滦水会之,或曰即古卑耳溪。”史载齐桓公北伐山戎,遇见山鬼俞儿,吓个半死,即是此地。这里的百姓自信满满,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首阳山。当然,也有“假首阳山,真孤竹城”或“真假首阳山,的确夷齐庙”的说法。

二、河北省卢龙县首阳山

位于河北省卢龙县城东南7.5公里,山底面积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52米,因山体为弓型,大部分向阳,故名。这座首阳山本名阳山,所谓“阳山列屏”为古卢龙八景之一。阳山峦峰高耸,下多溪谷,东、南两面山势陡峭,西接一座山峰名鹰不落,北面坡度较小,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直达峰顶。据《卢龙县志》载,阳山“古乐水出焉,其阴有小寺,即九莲庵”“山岭起伏,倏升倏降约五、六里许,至张家沟,而径渐幽。”阳山上曾有大洼寺、九莲庵,“规模颇隘,佛宇三楹,左右厢数楹”。庵寺均建在奇险之峰峦处。清代王金英留下游记:“群峰环拱,万松夹涧,水声潺潺起足下,心目豁然盖别洞天矣”。今卢龙人谓此即夷齐采薇处。

三、河北省迁安市首阳山

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南15公里,古称岚山,今称首阳山,与滦州市交界。当地百姓认为,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地方就在这里。这座首阳山主要由吊崖、公子帽、四门顶三座山峰组成,南山为秦王顶。方圆不足十里,高不过千尺,但主峰吊崖高耸,状如利剑,陡峭险峻。有邑人为文曰:大碾沟、石盒沟、狼沟峪、桃花峪、青草峪等沟峪纵横,称“五沟十八峪”,景中有景,兼具北方山脉之雄浑和南方山脉之秀美,此首阳山盛名一也;虽晴空万里,若首阳山吊崖云雾笼罩,则大雨必降,虽阴云密布,若首阳山清气缭绕,则无雨浇之虞,验之毫厘不爽,此首阳山盛名二也;山之半有洞三,自南而北依次首阳山山洞、四门洞和烟筒洞,其中以首阳山山洞最为奇观,洞上有百丈崖,下临万丈渊,惟一羊肠小道通往洞口,洞口有高数丈的独石五块,排成一线,第二块独石重约数十吨,只一角触地,看似摇摇欲坠,使人望而生畏,深入洞内,豁然开朗,可容数百人,渐进而愈窄,人不能行,深不可测,若于洞中燃柴,可见山顶青烟袅袅,此首阳山盛名三也。

四、辽宁省兴城市首阳山

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古城东北方向13公里,古称首山,因三峰矗立,状若人首,故名。有“欲守兴城,必扼首阳”之谓。因此,首阳山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的“宁锦大捷”,首阳山就是主战场,其主峰尚存明时烽燧。首阳山秀美多姿,每当轻云缭绕之时,峰峦时隐时现,古人誉为"三首云冠",为兴城八景之首。首阳山西侧102国道有座漫水桥,名“首阳桥”。首阳山西南侧不远处有宅院,名为首阳山庄。这里今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五、山东省昌乐县首阳山

位于山东省昌乐县朱刘镇十里堡,旧名孤山,亦称首阳山,主峰海拔266.2米,面积2.9平方公里。山势高耸,挺拔秀丽,有“孤峰夕照”“龙洞云开”“山神庙”“夷齐祠”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现已发现古文化遗址55处。

六、山西省永济市首阳山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南32公里处,一称雷首山,又名首山。传伯夷、叔齐于此山采薇隐居。春秋晋赵盾遇翳桑饿人灵辄之首山,亦即此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雷首山》载:“一名中条山,在平阳府蒲州东南十五里,首起蒲州,尾接太行,南跨芮城、平陆,北连解州、安邑及临晋、夏县、闻喜之境......延长数百里,随州郡而异名,一名中条山,一名首阳山,又有蒲山、历山、薄山、襄山、甘枣山、渠潴山、独头山、陑山、吴山之名。”

七、山西省长治市首阳山

位于山西省长治县西南部的师庄乡境内,这座首阳山又名羊头山,它西延长子,南接高平,临顶远眺,三县景色,尽收眼底,俗有“鸡鸣三县”之说。这座首阳高峻挺拨,绵延近百里,山顶松林茂盛,山腰灌木丛生。因主峰上有两塔如双锥直刺青天,当地人又称其为锥锥山。据北魏《风土记》载:“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上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后汉书·王莽传》中载:“羊头之扼,北当燕赵”。此山从山腰到顶峰,石刻遍布。有石窟石碑,有石塔石树,有群体集合,有单个造型,大都为北魏时的古物。此山传为炎帝驻跸之地,亦是夷齐采薇之所。

八、陕西省周至县首阳山

位于秦岭北侧周至县九峰乡耿峪,乃域内著名高峰,海拔2719米,东距西安6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30公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目不暇接。这里的首阳山从周边的耿峪,涝峪,甘峪,田峪均能登顶。但路程最短的是耿峪,涝峪、甘峪、田峪路途遥远,少有人行。常走路线,自耿峪民生村至砂石路尽头,走河道左手一道六七十度陡坡到将军石,后经熊岔,到达首阳胜境庙,上方海拔2710米处有五花石,可观。再上方,便是首阳山极顶。(www.xing528.com)

九、江苏省宝应县首阳山

位于江苏省宝应县东部三阿乡,本名箕山,亦有称首阳山者,不多。清初名流刘中柱登箕山考察,作《宝应县名胜记略》,其中写道:“……中小墩有断碑,镌曰:伯夷叔齐墓。亦莫识何时人也。”当地人俗呼“夷齐墓”。

十、甘肃省渭源县首阳山

位于甘肃省渭源县东南方向34公里的莲峰乡享堂沟,海拔2509米,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这座首阳山最早见于庄子所言“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还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逊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饥饿而死”。又东汉经文学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赋》说:"夷齐饿于首阳山在陇西首阳。"渭源在秦末汉初建县,就名首阳县,归陇西郡管辖,县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县。这座首阳山巍峨高峻,其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山湾正中为伯夷、督齐的墓冢,高2米,直径3米,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幽静肃穆。墓前石碑上镌有左宗棠篆书的“百世之师”和“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碑文。碑坊门砖上刻有陇西书法家王霖后所书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为“高山仰止”。现存碑坊系1934年重修。墓后有清圣祠(夷齐庙),初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尚存正殿五间,殿前碑石林立,系清光绪年间所立。山西北侧有石门,因两座石岩东西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石门夜月”为当地一景。两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乐园。水库后面为长十五里名为天井峡的大峡谷,这里陡崖挺立,四山合围,蓝天变成一线,人如处在井底,其地势恰似一大锯解开的板缝,故此,当地把天井峡俗称解板沟。天井峡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27处。明万历二十三年户部主事杨恩就夷齐行迹撰文论证,文章被人雕刻成碑,立在渭源县莲峰乡莲峰山五台下。此碑高7尺,宽3.5尺,文1184字。碑文认为全国虽有五处首阳山,而以渭源首阳山为真。作者引经据典,多方论证。刻石字迹清晰,书法刚劲有力,堪为明代碑碣书法中的上品。在墓后面百余步,是后人为纪念伯夷、叔齐而修建的清圣祠。此祠最早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后因兵乱而毁。清同治十三年人们集资重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有正殿五间,殿前左右墙壁上嵌着墨绿色的大理石,上刻清代湖南范绍儒撰写的《首阳山怀古诗(并序)》以及陇西汪凌撰写的《重修清圣享堂碑记》。院内还有一块《首阳山新建清圣庙碑》,碑文亦为左宗棠所撰。

十一、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邙岭乡,为邙山在偃师境内的最高峰,海拔359.1米。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山下有镇,名首阳山镇。

十二、河南省登封市首阳山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此村原名孤竹坡,这里百姓认为孤竹坡即孤竹国。1985年5月安庙村段扩建207国道时,挖出一通镌有“古孤竹国”的石碑,落款明万历年间丁应泰镌,同时出土了大量夏商时期的古陶器及古铜铸钱币,故认为这里是夷齐故里。另据明万历年间《嵩山志》《嵩书》和清康熙、乾隆年间刻印的《说嵩》《登封县志》记载:“旧志曰孤竹城在太室山西南三十里,颍水穿城址而流”,即指这里。

十三、河南省汤阴县首阳山

位于汤阴县西南宜沟镇索下扣村,相传是伯夷、叔齐的隐居之地。这里的旧戏有词曰:“昔日里伯夷叔齐二大贤,兄弟二人让江山。弟让兄来兄不坐,兄让弟来弟不担。兄弟二人无处奔,一同隐居首阳山。饿了吃些松柏籽,渴了就去饮清泉。老天下了鹅毛雪,冻死二人好可怜。太公身背封神榜,封他二人合和仙。”

十四、河南省新郑县首阳山

这里流传一首歌谣:“关于首阳山,高达三百三,行人一天难到顶,石滚下坡三整天。南北山岭百余里,东西山岭二十宽,当年满山松柏翠,涧下清流水潺潺,猿猴野鹿满山跑,正是人间第一山。”歌谣唱得很好,但这座首阳山其实只是一道隆起的土丘,目测海拔超不过七八十米,南北长不过四五百米,东西宽不过二三百米,不知那些秀才是怎么编导“南北山岭百余里,东西山岭二十宽”的。此山原来无庙,有塔,名文昌阁。据说夷齐曾在此塔居休。唐贞观二十五年,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两位圣人,捐资在塔下盖一庙,规模两宅四院,巍巍壮观。寺院山墙上曾有一画,其中捧金钱的是伯夷,捧莲花的是叔齐。后来这里的庙宇渐渐多起来,有玉皇殿,温神殿,祖师庙,关帝庙,藏王殿,魁星楼,文昌阁,四大天王殿,经堂屋,戏泪屋,议事厅,僧房等共三十三所,寺庙庵堂百余间。东院最前边是纪念伯夷、叔齐的大牌坊,高两丈余,上书“首阳山境”,后来院内又始建、重修各种纪念碑百余通。与他地不同,这里还流传着夷齐母亲的故事,说夷齐去国后,他们的母亲非常挂念,也追了出来,走到今孟庄境内曾卸妆更衣,故小村改名“卸妆”,后谐音为今谢庄村。前行不远,便是娘娘庙村,是埋葬夷齐母亲骸骨之地。这里至今还有一座娘娘庙。娘娘庙村距首阳山不足5公里,附近百姓常来这里诣庙祈福,烧香礼拜。

十五、河南省襄城县首阳山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南5里,为800里伏牛之首,故名首山。首山西连华山,南连嵩山,二岳之首,隆然特起,首被阳光,又名首阳山。东汉王充《论衡·道虚篇》:“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须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七十余人……。”明万历四十六年《襄城县志》:“首山,在县治南五里,横亘九里。《史记》申公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国,首山其一也。’又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湖。庄周曰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见童子而问道焉,即此山也。”从古籍中看,此山本无首阳之名。

十六、朝鲜黄海道海州府首阳山

位于海州市中心区东北8公里,原名孤竹,直至公元940年才改名海州。汉属带方郡;高句丽时称内未忽郡、池城、长池;新罗文武王之后属汉州;景徳王改称瀑池;高丽太祖因其临海而改称海州。这是朝鲜西海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临黄海海州湾,人口约11.5万,历史上一直是中朝文化交流地和贸易港。这里有一处著名的景点,为黄海南道首阳山上的志欢亭,红柱绿瓦,奇的是亭的一根柱子由一块巨岩托起,岩缝涌出一缕清泉,据说能够疗疾祛病,吸引许多游客前来畅饮。此外还有首阳山瀑布、首阳山城等。

尽管古今曾有这么多自称是首阳山的地方,但清代康乾嘉3位皇帝曾至少7次巡幸驻跸的却是如今河北省滦州市的首阳山。乾隆皇帝在作《夷齐庙》诗序中,就首阳山在河南蒲阪、岐山西北、陇西、河南偃师、辽西等5种说法作出考证辨析,认为真的首阳山究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夷齐清风吹遍天下。其诗曰:“轩冕泥涂是本肠,肯容儒雅污冠裳。薇苓依旧西山岵,顽懦羞登夫子堂。只为心惭踪异武,敢将口实罪归汤。岂争陇右还蒲左,天下清风尽首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