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实思考:学生阅读思考的真实收获

真实思考:学生阅读思考的真实收获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思考过程的展示,让人感受到学生是真的投入到了研究和思考中。他们分享了研究的过程,从初读到产生疑惑,然后有了新的认识,又产生了新的困惑,最后综合各类资料,真正读懂了这首诗(词),甚至联系曾经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对苏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甚至对那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了自己的认知。这种真实的思考,带来的是真实的结论。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们收获的是老老实实的阅读、踏踏实实的思考带来的内心的安定。

真实思考:学生阅读思考的真实收获

因此,在学生的展示环节,我们能看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探究成果。

思考过程的展示有过程有心得,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怎么解决的?读不懂的地方如何通过查找资料弄懂?观点不同、合作不妥我们如何协调解决?问题典型,解决得力

探究成果的展示有理有据:为了读懂这首诗,我们查找了什么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作品,同时我们对作者有了怎样的认识。观点明确,支撑合理。

特别是思考过程的展示,让人感受到学生是真的投入到了研究和思考中。

比如交流《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小组,他们在发言中说:

我们初读诗文后有好些疑问。“倾城随太守”是什么意思?经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了是说全城的百姓都跟随着苏轼,“太守”是指苏轼自己。那么“冯唐”是谁?“天狼”又是什么?再次查找资料,我们知道“冯唐”是朝廷派遣去赦免魏尚罪的人,让魏尚重回朝廷。“天狼”是天狼星,在这里指当时侵略宋国边境的辽国与西夏。那么为什么苏轼要提到冯唐?为什么又要“射天狼”呢?……由此看来,作为读书人的苏轼,还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这让我想起《大学》里的一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苏轼和中国古代大多数的文人一样,将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渴望获得重用,施展抱负。

他们分享了研究的过程,从初读到产生疑惑,然后有了新的认识,又产生了新的困惑,最后综合各类资料,真正读懂了这首诗(词),甚至联系曾经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对苏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甚至对那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了自己的认知。

对探究成果的展示,让人能看到学生的发现是以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才慢慢得到的,很不容易!(www.xing528.com)

比如:交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小组,他们在交流时说:

尽管我们一直都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给他冠以的标签永远是乐观、旷达,可是,旷达的人,内心真的就是无所羁绊,整日都是开心、愉快的吗?至少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苏东坡不是这样。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走下神坛的、真实的人,他也有思念,也有悲伤,也有凄苦,也有孤独。……我想,读过了这首词,读出了他心中的悲凉、凄苦和孤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他的豪迈和旷达。也正是这样的苏轼,才更让我们崇敬和铭记!

再比如研究《食荔枝》的小组,他们在最后不禁发出感叹:

苏轼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被贬谪的日子通常都是艰苦的,他却总能笑着面对,这是不是就叫乐观?他不仅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不自怨自艾,还能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就好像黄州猪肉、惠州的荔枝,这是不是就叫作豁达?有人说,苏东坡这一生一半靠才华一半靠心态,他的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仅让自己能坦然地面对一时的失意,更是给自己留下了逆转的机会,这多么了不起啊!

透过不同的作品,学生一步步走进了苏轼柔软的内心世界,对苏轼的旷达和乐观不再是标签化的理解,有了更加贴近生活、合乎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真实的思考,带来的是真实的结论。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们收获的是老老实实的阅读、踏踏实实的思考带来的内心的安定。浮躁的社会也许会让人不安,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却能让人心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