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注意力发展的优化策略

幼儿注意力发展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颖多变、活动、刺激强烈的因素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幼儿兴趣各有不同,引起注意的对象也有可能不同。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与大脑额叶功能水平密切相关。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象成为幼儿的直接行动对象,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注意力发展的优化策略

【本节考纲考点】

1.掌握注意的概念。

2.掌握学前儿童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

4.熟悉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5.熟悉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方法。

【历年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2011下】11.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7分钟

【考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的特点

【2012上】19.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考点】注意力的概念

【2014上】1.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15分钟左右,是因为幼儿有意注意时间一般是( )。

A.20~25分钟 B.3~5分钟 C.15~18分钟 D.10~11分钟

【考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的特点

【本节备考指导】

本节重要知识点是幼儿期注意力发展的特征,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难点是对幼儿注意力品质发展的理解,对幼儿注意力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特点的区分。纵观近年考点,本节内容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主要涉及对注意力概念、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年龄特征及其与教学的联系的理解。

考生在本章节学习和复习中,首先应理解注意力的概念与特点,对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概念、特点进行理解,然后重点掌握幼儿期注意力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并注意与幼儿教育实践相联系,最后能正确理解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并且据此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提出合适的教育建议。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注意的概念和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有两个特点:

(1)指向性:人在清醒的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

(2)集中性: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

命题点2:幼儿期(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无意注意占优势

(1)无意注意的发生与发展。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定向性注意,它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2)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特点。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如下两大类:

①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新颖多变、活动、刺激强烈的因素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非常有利于对幼儿的教育以及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

教师选择和制作的玩具、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多变的,只有遵循这一心理规律才能更好地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要求教师说话清楚,符合儿童特点,同时说话要抑扬顿挫。这样幼儿才能够听懂教师所说的话,并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恰当安排、布置教育环境。既要避免繁杂干扰,又要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利于幼儿正常活动的开展。

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因素。

②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使得幼儿对更多的事物产生无意注意。只要幼儿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兴趣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因素。幼儿兴趣各有不同,引起注意的对象也有可能不同。有的孩子在街上看见汽车会特别注意,而且可以注意很长时间,但对自行车则不去注意,这是因为他对汽车特别感兴趣。

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漂亮的玩具,极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非常喜欢玩,喜欢活动,喜欢游戏,如果有小朋友在游戏,其他小朋友就会马上引起注意并要求参加进去。

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与幼儿的无意注意的产生有关。凡是幼儿很熟悉的事物或见过的东西,都非常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幼儿听过的故事、动画音乐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还有幼儿自己经常玩的玩具或吃的东西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系。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有意注意的萌芽与发展。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的注意由成人的言语指令引起和调节。例如,成人对宝宝说:“宝宝,看!狗狗!”“宝宝,听!谁唱歌了!”边说边用手指向狗或人,这时儿童的注意不完全是无意的了,而开始带有有意性的意味。

第二阶段: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儿童在玩橡皮泥时自言自语说:“看我搓一个汤圆。”这就是自觉在用自言自语来使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到当前的活动上。

第三阶段: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控制和调节行为。儿童逐渐学会自己确定行动目的、制定行动计划,并排除干扰,使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与任务相关的对象上。

(2)幼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到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与大脑额叶功能水平密切相关。额叶在大于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远远未能充分发展。

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儿童进入幼儿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各种生活制度和行为规则,是使幼儿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幼儿的有意注意需要成人的指引。首先,成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其次,成人可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最后,成人在儿童有意注意过程中因克服困难需要一定的方法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儿童逐渐学会一些组织有意注意的方法。

③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象成为幼儿的直接行动对象,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意注意。

命题点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

1.注意的广度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和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就是说明一个人阅读时注意的范围比较广。心理研究认为,人的注意广度是生理性的。扩大注意的广度主要是把信息对象组成块,使各个对象之间能联系为一个整体。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狭窄,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以及生活实践的锻炼,注意的广度会逐渐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还比较差,但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发展。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

3.注意的转移

幼儿还不善于调动注意,小班儿童更不善于灵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大班幼儿则能够随要求而比较灵活地转移自己的注意。例如,幼儿在课间玩游戏,上课之后,较难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如播放音乐、弹奏钢琴、做小游戏等,用这些方式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4.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例如,幼儿教师在上课时,需要一边弹奏钢琴,一边引导孩子唱歌和根据音乐做动作,这就体现了注意的分配能力。幼儿还不善于同时注意几种对象,但幼儿期中,注意分配能力逐渐提高。3岁幼儿在饭桌上想要给别人讲述事情,往往都把筷子或勺子放下,绘声绘色地说,不能做到边吃饭边聊天。小班幼儿在做操时,很难一边跟着音乐一边调整队形,而大班幼儿的注意力分配能力提高,能够跟着音乐排好队形,还能兼顾自己的动作。

命题点4: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1.无关刺激过多

幼儿很容易被多变、强烈的刺激物所吸引,这些都容易使幼儿的注意分散。例如,幼儿正在听老师讲故事,教室里突然响起了清脆的鸟叫声,不少幼儿就会转头去注意教室里的鸟笼子,这就引起了幼儿注意的分散。实验表明,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时,一般以提供四五种不同的游戏为宜。提出太多的游戏,幼儿难选择,也难集中注意玩好。

2.疲劳

幼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还未充分发展,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发生疲劳,起初表现为没精打采,随之注意力开始涣散。疲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生活规律。有的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晚上要幼儿长时间看电视,或让孩子像成人一样晚睡,造成幼儿睡眠不足,进而使得幼儿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

3.目的要求不明确

有时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具体,过于笼统,或者活动的目的不能被幼儿理解,这也是引起幼儿注意涣散的原因。幼儿在活动中常常因为不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左顾右盼,注意力分散,影响其积极完成相应活动。

4.注意不善于转移

幼儿注意的转移品质还没有充分发展,因而不善于依照要求主动调整自己的注意。例如,幼儿看完一集有趣的动画片,可能长久地受到某些生动内容情节的影响,注意力难以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因此在从事新的活动时,惦记着之前的活动。

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教师只组织幼儿一种形式的注意,也能引起注意分散。例如,只用新异刺激来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当新异刺激失去新异性时,幼儿就容易产生注意力分散。如果只调动有意注意,让幼儿长时间地主动集中注意力,也容易引起注意力疲劳,结果注意力更容易分散。

命题点5: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方法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无关刺激的干扰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也就是引起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因此,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游戏时不要一次呈现不同的刺激物,上课前应先把玩具图画书等收起放好,上课使用的挂图等教具不要过早呈现,用过就立即收起。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教师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间不要让幼儿多看电视,或看得太晚;周末不要让幼儿外出玩得太久。这样才能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www.xing528.com)

成人应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学习,集中注意工作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学习或参加其他活动时不要随便行动或漫不经心,成人这时也不要随便干扰他们,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这里不是指购买的数量,而是阶段时间内提供给幼儿的数量。玩具过多,孩子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很容易什么活动也无法开展,什么也玩不长。留下适当数量的活动材料,其余的收起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教师或家长向儿童提要求时,总是喜欢反复说很多遍,唯恐儿童没有听懂。这种做法不利于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因为在儿童看来,这次没有注意听没关系,反正家长和老师还会再讲几次。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唠叨的习惯,幼儿反而会更加认真地注意听。

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幼儿注意的两种形式,虽然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但是两种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是相互补充、交替进行的。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设法使活动的方式与内容适合幼儿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减少幼儿的疲劳;同时,也要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坚持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防止其注意的分散。

7.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多方面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所用的教具色彩鲜明,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所用挂图或图片要突出中心,所有的语词要形象生动,为幼儿所能理解。这样做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进行。注意力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注意对儿童的活动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6岁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教师在组织儿童活动时,应分析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儿童集中注意坚持活动,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防止注意分散。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2.在良好教育条件下,3~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1~3分钟 B.3~5分钟 C.10分钟左右 D.10~15分钟

3.在适当条件下,大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可达到(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左右 D.20分钟

4.幼儿很难马上从课间自由活动状态转移到集中教育活动,这说明他们注意的( )。

A.广度较差 B.稳定性较差 C.转移能力较差 D.分配能力较差

5.幼儿能容易被新奇的玩具吸引注意力,这是因为( )。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C.刺激物的新异性 D.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

6.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7.小班的孩子在专心上课时,教室里忽然飞进一只小鸟,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等小鸟飞走以后,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难以回到课堂。这是因为幼儿( )。

A.注意力容易转移 B.注意力容易分散

 C.注意广度较差 D.注意的分配性较差

8.以下属于幼儿阶段注意力发展特点的是( )。

A.有意注意占优势

 B.注意容易发生转移

 C.在良好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

 D.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有意注意形成的三个阶段。

2.简述幼儿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

小班1班的陈老师发现,班上孩子上课时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周一早上,孩子们一来幼儿园就打着呵欠,上课也无精打采。最近,陈老师换了一个新发型,而且还涂上了鲜艳的指甲油,小朋友可喜欢了,争着要看。要上课了,小朋友还沉浸在刚才的游戏中,直到陈老师弹了钢琴才坐到小椅子上。陈老师让小朋友一起讨论“小白兔为什么那么可爱”,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老师收都收不住。接着,陈老师又给小朋友讲了膳食金字塔的知识,以及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刚开始小朋友还能认真听,不一会儿就开始东张西望了。

(1)请根据案例分析小朋友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2)陈老师要怎样防止小朋友注意分散?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D。幼儿在游戏中要与别人联系、合作,就需要发展出注意的分配能力,不仅能自己游戏,还能边游戏边与别人交往。

【考点解析】2.答案是B。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考点解析】3.答案是C。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考点解析】4.答案是C。幼儿注意的转移品质还没有充分发展,因而不善于依照要求主动调整自己的注意。

【考点解析】5.答案是C。新颖的玩具是一个新异的刺激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考点解析】6.答案是C。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是一种教学的组织策略,提醒幼儿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是一种有意注意。

【考点解析】7.答案是B。注意的转移是积极品质,是为了任务的需要而进行的;注意的分配是一种消极品质,是正在进行的任务被打扰或中断。

【考点解析】8.答案是D。幼儿阶段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容易分散,在良好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

二、简答题

1.【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有意注意形成与发展的理解。

【答题要点】

(1)儿童的注意由成人的言语指令引起和调节。

(2)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控制和调节行为。

2.【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注意品质的理解。

【答题要点】

(1)注意的广度。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狭窄,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以及生活实践的锻炼,注意的广度会逐渐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还比较差,但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发展。

(3)注意的转移。幼儿还不善于调动注意,小班儿童更不善于灵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大班幼儿则能够随要求而比较灵活地转移自己的注意。

(4)注意的分配。幼儿还不善于同时注意几种对象,但幼儿期中,注意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三、材料分析题

【考点解析】此题考察考生对于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方法的掌握。

【答题要点】

(1)①无关刺激过多。老师的新发型和指甲油过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②疲劳。孩子在周末没有保证良好睡眠,第二天精神不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③目的要求不明确。教师提的问题“小白兔为什么可爱”过于笼统,孩子容易注意力涣散。④注意不善于转移。上课前,小朋友容易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难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⑤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小班幼儿的理解力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教师又不断讲解理论知识,要求孩子保持有意注意,没有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用,容易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

(2)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提高教学质量。以上还需结合案例内容进行适当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