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是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创新意识、创新要求渗透于整体中的每个环节与结合点,通过每个“点”的优化和系统优化组合,开创21世纪教育的新局面。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实施素质教育。再次,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潜在危机的需要。最后,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我们所面对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精神的时代。国家和社会都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每一个希望对国家和社会能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也都渴望自己成为创新性人才。要培养创新人才就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唯有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是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失去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育将无法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一)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新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一部分的教育,同样要靠创新的推动才能发展。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现在,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教育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党和政府已经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党和政府为了支持和促进教育的发展,把教育纳入了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真正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教育自身没有任何理由不加快发展的步伐。

根据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前一阶段的研究和实践超过的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从典型示范为主转向以整体推进和制度创新为主,即主要通过21世纪的课程教材革新、评价机制革新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提供制度和师资保证。所谓“整体”,包含了各个层面、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具体一些说,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办学体制、教育结构、课程建设、教材、教法、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决策和管理、教学活动、实际操作等层面,高、中、低(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层次,另外还包括学生、教师的个性特长、潜能等,所有这些构成了教育创新发展的整体。创新意识、创新要求渗透于整体中的每个环节与结合点,通过每个“点”的优化和系统优化组合,开创21世纪教育的新局面。

(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根据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呼唤,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我们已经走入新世纪,我们已经加入WTO,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我们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正在努力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正如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发展教育,实行教育改革,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无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明显特点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新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每一个人都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www.xing528.com)

再次,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潜在危机的需要。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种种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种种问题,诸如资源与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与生态失衡。所有这些都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此外,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将人类推进到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高可见犯罪。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诱发了一部分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滋生和个人主义的无限膨胀。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人在拼命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相反却带来了精神的空虚和许多的烦恼,进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这就使得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生活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使得人们更需要学会关心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实现这些目标,没有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不行的。

最后,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是党和政府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法律要求。所谓义务教育,指的是依据法律,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保证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义务教育是无偿的,它的广泛实施,标志着全社会对教育的极大重视,也标志着社会教育观念的重大变化。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得每一个人都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发展,而素质教育正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恰恰反映和满足了义务教育的要求。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反映了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其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那么,素质教育本身最根本的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在素质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呢?显然,我们要着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最终不能成功地培养起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这样的素质教育就是失败的。

实际上,正是因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当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时候,创新教育以及由此而来的教育创新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的热点和重点。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未来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人才的数量上,更重要的表现在人才的质量上。人才质量最重要的表现又是什么呢?当然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哪些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强,就表明他们作为人才的质量就更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类极其可贵的一种特质,同时,也是人才最重要的一种素质。离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最重要的素质,人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就很难发挥较大的作用。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一生当中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列宁,一个是毛泽东。邓小平之所以最佩服这两个人,就是因为他们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创新确实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我国的教育传统一向片面强调被动求知,而忽视主动创新。过去几乎将读书求知当作了受教育的同义语。读好书就可以拥有一切。所谓万般皆下品,唯一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读好书,必须“学海无涯苦作舟”,必须“头悬梁,锥刺股”。至于“百事之工”,再好也只是“奇技淫巧”,是正规读书人所看不上的。孩子们只要好好听话,就是好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将来就会有出息。这些教育思想及其贯彻这些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非常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现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第一要务。

(三)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我国科举制度历史悠久,从“应试”的土壤和环境里走出来的人,虽然不乏根基深厚、知识渊博之才,但也有不少成了保守、听话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目的的创新教育,相对于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特征的“应试教育”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创新,它不仅将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人才观念,也必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评估标准等一系列变革。因此,实施创新教育离不开教育创新,只有积极地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和实现创新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