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巨城镇:乡村振兴、工业强镇、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耐火行业

巨城镇:乡村振兴、工业强镇、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耐火行业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巨城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富镇、文化旅游兴镇、生态环境靓镇”四镇建设。2018年,巨城镇始终把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挥全镇资源、交通、人文和区位等优势,狠抓项目建设。5月,邀请洛阳耐火学院院长到巨城镇针对耐火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专题授课,为全镇从事耐火行业的企业家指明发展方向,提振发展信心。

巨城镇:乡村振兴、工业强镇、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耐火行业

【概述】 巨城镇位于平定县北部,镇界东接娘子关镇,西连阳泉市郊区,南接石门口乡,北与岔口乡毗邻,镇政府驻巨城村,距县城20千米。全镇总面积162平方千米,辖30个行政村和远鑫社区。2018年底,全镇总人口2.58万人。巨城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富镇、文化旅游兴镇、生态环境靓镇”四镇建设。全镇税收完成1850万元(其中国税1684万元、地税16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37.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33万元(其中国税505万元、地税128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2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87.2%;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20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0.05%。同时,民生事业、生态文明、安全环保社会综合治理等各项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任务完成。

2018年,巨城镇始终把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挥全镇资源、交通人文和区位等优势,狠抓项目建设。5月,邀请洛阳耐火学院院长到巨城镇针对耐火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专题授课,为全镇从事耐火行业的企业家指明发展方向,提振发展信心。以“一村一品”特色村布局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方向,全镇特色农业走向产业化。投资500万元的半沟红薯恒温库及深加工建设项目,建成100万斤恒温库、300平方米红薯深加工车间和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办公大楼;由省政府批准的全市唯一示范片区——半沟丰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写项目顺利推进;投资200万元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完工。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为切入口,推动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红色旅游建设项目。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加大民生投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投资1.57亿元,涉及巨城、河东、龙门垴3个村1555户群众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公路两侧、村周边为重点清理陈年垃圾3000吨,对镇域内307复线两侧进行专项治理,美化临路临街32处,组建10余人规模的镇环卫队,重点对307复线、西岔线全长12.5千米的公路进行保洁。  (赵 帅 赵玉成)

【工业转型项目初具规模】

2018年,巨城镇工业转型项目初具规模。冠中高温耐火投资3000万元的年产6000立方米煤矸石合成莫来石隔热耐火材料技改项目,4月完成一期建设并进行试生产;新创耐火投资2000万元的年产2万吨高档耐火材料项目,建成隧道窑并进行试生产,日产高档耐火材料20吨;志胜耐火投资2800万元的12万吨竖窑铝矾土熟料技术改造项目,实现通电、通路、通天然气,4支立式煅烧窑开始生产;投资3000万元神子山耐火小区建设项目,完成两支窑炉护墙的垒砌,并接入煤气管道。(www.xing528.com)

赵丹丹)

【文化建设别具特色】 2018年,巨城镇坚持文化惠民,以基础文化活动为依托,结合传统佳节、庙会适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两节文艺汇演、“柳树峪杯”广场舞大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书画剪纸根雕展等各类精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全省开展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中,龙门垴村花仙子舞蹈队获优秀基层文化团队称号,水峪、巨城、神子山有3人获“乡土文化能人”称号,推动全镇文化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继续加强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传承,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南庄村被县文化局定为“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移穰小学被定为“龙灯舞传承教育基地”,并进行挂牌保护。“连庄刀切面”入选县级“非遗”。移穰龙灯舞邵文兰等3人被认定为阳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卫明宝葫芦工艺坊在山西青年创业板(第五期)成功挂牌。

(赵丹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