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调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某一具体调查中,到底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调查目的及其对象的特点,同时还要视客观情况和调查条件的变化而适当加以选用。客观检验法大多用于大型调查,也有的同时采用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

调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某一具体调查中,到底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调查目的及其对象的特点,同时还要视客观情况和调查条件的变化而适当加以选用。通常,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只借助一种方法搜集资料往往是不够的,应该注意各种方法的结合运用。

(一)问卷法

问卷法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料搜集方法,常用于抽样调查之中,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结合,构成了现代统计调查的基本特征。

1.问卷法的定义与特点

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预先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资料搜集方法。由于问卷法采用的调查工具,是调查者事先设计好的书面的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因此,它与其他资料搜集方法相比,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如表6-6-1 所示。

表6-6-1 问卷法主要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问卷的一般结构

在实际的调查活动中使用的问卷各不相同,但它们一般都会包含有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已经在信息收集的方法一节中进行过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3.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

一份合格的问卷,常常需要经过多次讨论、修改,甚至反复才能够形成。一般情况下,问卷设计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情况摸底

情况摸底是指在问卷设计之前,要先熟悉、了解一些相关的基本情况,以便对问卷中各种问题的提法和可能的回答有一个初步的总体考虑。问卷设计者围绕所要调查的问题,与各类对象交谈,从中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及个人情况,对各类问题的看法,形成对所要调查的各种问题及其可能的答案的一个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就有可能根据被调查者的社会背景、社会规范、习俗等设计问卷的有关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设计问卷的问题和措辞,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设计出封闭式问题的全部可能答案,避免含混不清、不切实际的问题出现。

(2)设计初稿

经过摸底探索,对有关问题有了初步印象,便可动手进行问卷初稿设计。实际工作中,有如下两种具体设计方法:

①卡片法

卡片法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根据摸底工作所得到的初步印象和认识,把每一个问题和答案写在一张卡片上,一题一卡;第二步根据卡片上问题的主题内容,将卡片分成若干类,同类性质问题的卡片放在一起,不同类问题的卡片分开;第三步在每一类卡片中,按所提问题的先后顺序将卡片排序;第四步根据问卷中各类问题的逻辑结构,排出所有各类卡片的前后顺序;第五步反复检查各种卡片的前后顺序及连贯性,主要看是否有利于被调查者的阅读理解,是否方便被调查者填写,是否会造成被调查者的心理压力,对不当之处逐一调整和补充;第六步把调整好的卡片上的问题和答案依次写在纸上,形成问卷初稿。

②框图法

框图法的步骤:第一步,根据研究假设和所需资料的内容,在纸上画出整个问卷的各个部分及前后顺序的框图;第二步写出每一部分所提问题及其答案,并依序排列;第三步对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和补充,重点看是否方便调查者阅读和填答问卷;第四步将调整好的各类问题及答案依次重新抄录在纸上,形成问卷初稿。

卡片法和框图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从具体问题着手,然后归纳同类性质的问题,最后形成问卷整体;后者先着眼整体结构,然后考虑各个部分,再形成每一个具体问题。两种设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试用修改

任何一份好的问卷,都很难一次性设计成功,通常都要经过试用和多次修改,才能用于正式调查。问卷初稿试用修改的方法有两种:

①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就是将设计好的问卷分别送给有关专家、研究人员、有代表性的被调查者审阅、分析,并根据他们的主观评价、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意见,经设计者认真考虑后,着手进行修改。主观评价法一般适用于小型调查。

②客观检验法

客观检验法就是在正式调查总体中随机或不随机抽取一个小样本,然后用问卷初稿向他们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检查和分析。检查和分析的内容包括: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填答内容和方式是否错误、填答是否完整。通过检查和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据此进行修改、完善。客观检验法大多用于大型调查,也有的同时采用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

(4)正式定稿

问卷的问题和答案经试用修改定稿之后,再在问卷的前后加上封面信和结束语,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定稿问卷,这意味着问卷设计步骤的结束。下一步便转入问卷调查的具体实施,即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回收问卷。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社会调查搜集资料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基本特点是用口头交谈的方式搜集资料,因此它在调查中更注重访谈员与访谈对象之间的互动。访谈法便于访谈员根据当时的情况调整调查战略和具体问题,有利于获得访谈员最急需的信息。因此,对访谈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1.访谈法的定义与特点

访谈,顾名思义,就是调查者“寻访”“访问”被调查者,并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通过访谈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获得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

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法具有如下突出特点,如表6-6-2所示:

表6-6-2 访谈法的主要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知识链接】访谈与日常谈话的区别

社会调查中的访谈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访谈要有一定的主题、一定的目的,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可以没有严格的目的和主题,随意性比较大。

②访谈要有调查者的主动反省和反思的过程,要有不断追问和倾听的技术。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可以随便地对话,不需要谈话者的反思认识。

③访谈主张在细微处发现被访者的感受和想法、态度和观点,从而建构与访谈主题有关的认识意义,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由于没有深刻的目的和相关的主题,谈话者之间没有刻意去了解对方内心深处想法的意图。

④访谈强调调查者重在倾听,而被调查者重在倾诉,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则以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为主,在于信息的传递和感情的倾诉,“倾”和“诉”两者是兼有的。

2.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1)访谈前的准备

访谈法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选择适当的访谈方法

这是访谈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其依据是研究的目的。如果要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一般应选择结构式访谈法;倘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探索性研究,则可选择非结构式访谈法;若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采用个别的访谈的方法较为适宜;若要迅速了解多数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则可采用集体访谈的方法。

②制定访谈问题提纲

在访谈方法确定后,访谈者要根据访谈目的和访谈方法制定相应的问卷、访谈表或访谈提纲。进行结构式访谈时,访谈者要在全面了解访谈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规范、统一的访谈问卷。进行非结构式访谈时,则需要将访谈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后,形成一个概要性的访谈提纲,以便在访谈时提出问题。不管采取何种访谈方法,参与访谈的人员事先都要对与访谈问题有关的知识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以便在访谈中就被访谈的问题与被访谈者进行深入的交流。

③确定并了解被访谈者个人情况及其所在社区的特性

被访谈者作为访谈资料的提供者,能够直接决定访谈调查的成功或失败。因此,确定适当的被访谈者是访谈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被访谈者的选择要能够满足访谈调查的需要,所确定的被访谈者应是对所访谈问题最了解、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为了更好地准备访谈问题、选择恰当的访谈方式和灵活地运用访谈技巧,访谈员对被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历、性格、兴趣、习惯、爱好,以及当前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应有初步的了解。为了访谈调查的成功,在准备工作中,还要对被访谈者的社区特性有所了解。这里所说的社区特性包括社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点,社区文化传统、人文自然等因素会影响个人和集体的行为。若事先不了解这些特点,不仅会给访谈工作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④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一般而言,访谈时间应选择在访谈对象学习、工作及其他事务都不太繁忙的时候,例如农村调查不宜在农忙时进行。访谈地点和场合的选择,应以有利于被访谈者准确回答问题和畅所欲言为原则。

⑤选择和培训访谈人员

对于一些需要抽调专门人员进行的大规模访谈调查,调查组织者还需对访谈人员进行选择和业务培训。访谈调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人员的个人品质、业务水平和交谈能力。承担访谈调查的人员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访谈人员应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访谈人员要有积极的工作精神,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能够克服访谈过程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调查任务。

第二,访谈人员应具有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访谈人员的工作目的是把访谈过程中被访谈对象的回答如实记录下来。如果访谈人员不忠于调查事实,随意推测调查结果,或对访谈记录敷衍了事,将严重影响访谈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三,访谈人员对访谈问题应有一定的兴趣。如果访谈人员对所要进行的访谈调查没有一定兴趣,经过几次访谈后,访谈将成为一种单调枯燥的重复,访谈人员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将大大降低,势必会影响访谈结果。

第四,访谈人员对访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认识。一个好的访谈人员,不仅要能够按访谈提纲取得丰富可信的资料,而且对于被访谈者的回答更要善于引导和追问,能够从被访谈者的口头回答中发现和引发一些对访谈内容有所帮助和启发的问题,从而将整个访谈工作引向深入,这就要求访谈人员应尽可能地从与访谈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员或有类似访谈经验的人员中选择。

第五,访谈人员要注意言谈举止,以诚待人。在访谈过程中,访谈人员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对能否形成一种融洽的访谈气氛都有重要的影响。访谈人员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应始终抱着一种尊重对方、虚心求教、以诚待人的态度与被访谈对象进行交谈,要认真耐心地向对方讲解调查问题,对被访谈者的回答要耐心地听,认真地记。

访谈人员挑选出来以后,调查组织者要对访谈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访谈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访谈范围、被访谈对象、访谈者的每日工作量、访谈步骤、工作要求、访谈时间等访谈调查工作事项,组织学习访谈人员手册、访谈提纲、访谈问卷等相关资料,组织访谈人员进行模拟访谈等。

⑥拟定实施访谈的计划,准备访谈工具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访谈调查的组织者应拟定一个内容详细的访谈计划表,就整个访谈调查的时间安排、工作步骤、工作方式、遇到意外问题的处理办法等内容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于实际访谈工作中,访谈者有章可循,能够顺利实现调查目的。当然,在进入实地访谈之前,还需准备访谈过程中所需要的访谈表格、问卷、记录工具、计算器、介绍信、调查证件等。

(2)访谈现场的技巧

①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访谈调查的主要手段和环节,在访谈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访谈技巧首先就是提问的技巧。

第一,提问的问题要灵活。访谈所提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实质性问题,根据访谈调查所要了解的实际内容而提出的问题,包括访谈对象的客观事实、行为和行为趋向、主观态度、建议性等问题;另一类是功能性问题,在访谈过程中,有利于创造访谈气氛、消除被访者拘束感,或顺利实现从一个话题转换到另一个话题的问题。访谈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功能性问题有利于促进访谈的顺利进行。

第二,提问的方式要适合。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提出问题,应根据问题的特点、被访谈者的具体情况和双方之间的关系,随机应变,其目的是使访谈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被访谈者容易回答的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对于比较复杂、敏感,被访谈者有所顾忌的问题,应采取谨慎、迂回、委婉的方式提出。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被访谈者,提问时要耐心解释、循循善诱、逐步深入;反之可以直接、连续地进行发问。在提问时,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解释问题,但访谈者要保持中立态度,尽力避免倾向性,以免影响被访谈者的思路,造成对被访谈者回答的诱导。

第三,提问的语言要通俗。在访谈过程中应使用被访谈者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语言,具体来说要努力做到“一短三化”。“一短”指提问的语言应尽量简短,用简短的提问换取充分的回答。“三化”是指提问的语言应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和地方化。口语化是切忌使用官方语言和书面语言;通俗化是要求尽量少用术语、专业名词,必须用时,要作出说明,使被访谈者能够听懂、理解;地方化是要注意一些词在不同地区、不同方言中有不同的含义。

第四,提问的语气要恰当。根据被访谈者及场合的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语气,对老年人说话音量要放大,速度要放慢;对孩子应使用浅显的语言、亲切的口气;对反应快的人应单刀直入,尖锐地发问;要激起对方的热情时,语调应该抑扬顿挫,节奏快些;要打消对方怀疑时,节奏应放慢,语调深沉,比较严肃、真诚。

②听取回答的技巧

访谈调查中的听是对提出问题回答结果的直接接收,必须把握住要点,提高效率。要做到有效率地听,必须尽量做到:

第一,排除各种听的障碍。听的障碍有很多种,如访谈者不喜欢被访谈者态度,访谈者听取回答的需求不旺、兴趣不浓、情绪不好,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对于关键概念的理解不同,被访谈者的语言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周围环境的干扰太大,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访谈者听取访谈信息,获得真实的访谈结果。

第二,做出对回答的恰当反应。要想有效率地听取访谈中的信息,首先可采取对被访谈者的回答不干扰的方式,不轻易插话、表态,专心地听,做到边听、边记;其次访谈者在听取被访谈者的谈话时,可以不断用“好”“对”等语言信息,或用点头、肯定的目光等非语言信息鼓励对方继续谈下去。对被访谈者的回答,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决不可装懂。对没有听清楚,或不懂的问题,应请被访谈者再谈一遍,特别是在涉及人名、地名、数字等资料时,与被访谈者确认是相当必要的。

③访谈记录和资料整理的技巧

访谈调查的目的就是要获取资料,访谈调查的资料是通过记录得到的。因此,做好访谈记录是访谈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www.xing528.com)

结构式访谈记录比较简单,只需按规定的记录方式,把被访谈者的答案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或问卷上就可以了。

非结构式访谈的记录相对困难一些,一般可采取现场记录和事后记录两种方式。现场记录就是在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之后,一边访谈一边记录。当场记录的方式可以采用笔记、录音机录音或一个人交谈、一个人记录等方式。现场记录的优点是可以从容记录,不清楚或记不全的地方可当场再问,资料比较客观完整。但为了记录完整而埋头记录,则可能丧失由对方的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而且可能因此而忘了要点。

事后记录是在访谈结束以后,根据对访谈过程的回忆,由访谈者对访谈内容进行追记。事后记录可以消除被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顾虑,访谈者也可以专心致志地就访谈问题与被访谈者进行交谈。但事后记录要凭借访谈者的记忆,如果访谈者的记忆出现偏差,会失去一些信息,从而影响整个访谈内容记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此,采取事后记录时,访谈者在访谈前应尽可能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同时,要安排好访谈的问题顺序和要点,注意所提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以便在事后回忆记录。

为了提高访谈记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于现场记录资料,在访谈结束前可将记录的主要内容反馈给被访谈者,请他们进行复核、更正或补充;访谈结束后,访谈者应尽快对当天的访谈记录进行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或漏记的地方。

(三)观察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用双眼观察着我们身边的世界。观察活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调查研究中,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

1.观察法的概念、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

观察法是调查者身临现场,通过感官的耳闻目睹或借助工具,对调查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接观察和记录,取得生动感性的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观察调查不是直接向调查对象提问访谈,而是凭借着调查人员的直观感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器材,观察和记录调查对象的活动或现场事实。

实施观察调查具有以下基本要求:第一进行观察调查必须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假设,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观察调查;第二观察者事先划定—定的观察范围,即观察的内容和空间;第三实施现场观察要有系统性,有组织地按照制定的详细观察计划方案进行;第四对观察到的情况要进行客观的记录;第五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必须通过鉴定才能下结论。

表6-6-3 观察法的主要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续表)

2.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1)观察准备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①明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目的,即要通过观察解决什么问题。为了明确观察目的,首先可作粗略的调查和试探性的观察,为的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资料,弄清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观察的重点,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

②制订观察计划。制订出观察计划,可以使观察能有计划、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一般说来,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重点与范围、通过观察需要获得的资料、观察的途径、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选择观察的方法、列出观察的注意事项、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观察资料的记录和整理、观察的应变措施等内容。

③做好物质准备。一般观察者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外界事物,但许多时候也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和仪器来扩大感知的范围。若需要此类工具,就必须事先做好检查、安装,以及使用的安排;另外还要设计和印制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迅速、准确和有条理地记录所需的资料,便于日后的核对、比较、整理和应用。

(2)进入观察现场

观察者进入现场应取得有关人员的同意,或出示证件说明观察目的,或通过熟人介绍,或通过内线,或取得观察对象团体中关键人物的支持而进入。

一旦进入观察现场,观察者要尽量取得被观察者的信任。信任关系建立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反复向有关人员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消除被观察者可能存在的各种顾虑,积极主动地以自己的言行去化解各种隔阂,与观察对象打成一片,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违反当地的禁忌,帮助被观察者解决困难,等等。信任、友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观察的顺利进行和有价值资料的获得。

(3)进行观察和记录

①观察。现场观察是观察法的核心内容。观察应有计划,进行实地观察,应尽量地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地更换观察的重点、超出原定的范围,致使背离了原定的观察目的。观察应与思考相结合,把观察与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现象的琐碎细微处捕捉到更多有价值的观察资料。观察应当井然有序地进行。要选准观察的时间和场合,灵活地安排观察的程序。

观察的程序具体有三种:一是主次程序法,即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先观察主要对象,后观察次要对象;二是方位程序法,即根据观察对象的地理位置,按节约、便利的原则安排观察路线和顺序;三是分析综合法,即先观察事物的整体,后观察事物的局部现象,然后再进行综合与分析,作出观察结论。

② 记录。做观察记录,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有序性的要求,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赖记忆。观察记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追记。当场记录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工记录,即当场在笔记本上连续记录,或在事先准备的观察表格、卡片上填适当的数字、文字、相应的符号。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调查提供了许多先进的调查手段,其中有一些是用于当场观察记录的,如录音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但社会调查中使用这些技术手段要慎重,因为使用这些仪器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影响其行为。事后追记多在不可能当场记录时采用,如观察的是敏感问题,被观察者对当场记录会有疑虑,遇上突发事件,观察者手头无记录工具等情况,就需要事后追记。追记要及时并且是有把握的内容,这种方法仅为一种补救措施,其真实性和说服力均不如当场记录。

(4)撤离观察现场

撤离观察现场,是观察实施过程的最后一步。无论何种情况,观察者在撤离现场时,不能一走了之,而应以友好的态度辞别当地的被调查者与有关部门,同时要考虑到有可能会再次来观察,因而应将可能再来的信息表达出来,这既是社会调查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对社会调查者职业道德的要求。

3.观察调查法的注意事项

调研结论是建立在观察资料基础之上的,为了保证观察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在观察调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有代表性的观察对象和环境。要使观察调研的结论具有典型意义,就应该选择那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作为观察重点。

(2)选准观察时间和场合。某种社会现象,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生的,观察调研要注意选择最佳观察时间和最佳观察场合。

(3)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向被观察者说明,也可以参与被观察者的某些活动,通过增进了解,使其认识调查的重要意义。在观察调查中,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绝不要违反当地的禁忌,更不要介入被观察者之间的矛盾纠纷中。

(4)尽可能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观察者要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观察活动,最好不让被调查者明显察觉到,尽量减少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5)将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在实地观察中要善于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要善于把观察与比较结合起来,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许多有价值的观察材料。

(6)及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的方法,最好是同步记录,即在现场观察的同时记录下观察情况;如果不宜做同步记录,就应在观察后尽快追记。

(四)文献法

文献法既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又是使社会调查少走弯路的预备步骤。利用文献法,收集到的是第二手资料。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的特征就是信息共享。文献法使我们在利用信息方面跨越了时空限制。因此,文献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方法。

1.文献法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搜集资料方法,文献法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如表6-6-4 所示。

表6-6-4 文献法的主要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续表)

2.文献资料搜集的方法

(1)文献的搜集

文献搜集的渠道多种多样,文献类别不同,搜集的渠道也不尽相同。文献藏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等单位或机构,计算机互联网,等等。常见的文献资料搜集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检索法

检索法即利用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机读检索和手工检索两大类。在我国一般以手工检索为主,它是一种先利用检索工具书确定所需文献的具体篇目,然后再予以查找的方法,此法适合搜集存于图书馆系统的文献。

检索工具是专门指明文献出处和内容线索的工具书,主要有书目、文摘、索引三大类。书目是将各种图书按内容或学科分门别类,一一加以著录、解题或评价,使读者得以认识图书的内容和价值的一种工具书;文摘是以摘要的形式将文献的内容浓缩、提炼、编辑而成的工具书,它虽不能代替原文献,但可以帮助我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某一文献的概貌,并可据此判断有无搜集原文献的必要;索引是将书籍或报刊中的内容或项目摘记下来,编成简括的条目,并注明该书籍报刊的出处、时间、期数、页码等,然后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供人查检,借以指示寻找文献途径或线索的工具书。

②追溯法

追溯法也称参考文献查找法,即利用某一文章、专著末尾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者是文章、专著中提到的文献目录,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已经掌握的文献资料开始,根据文献中开列的参考文献和所提到的文献名目,直接去查找较早一些的文献,再利用较早文献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和提到的文献名目去查找更早的文献。如此一步步向前追溯,直到查出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料为止。这种方法在没有检索工具书可供查阅,或无须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时是可取的,且十分管用。

③专家咨询法

专家咨询法指向熟悉有关文献或文献检索工具书的人说明自己所需文献的类别范围,请他们指点门径进行查找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搜集藏于图书馆以外的其他机构(如档案馆)的文献。对于藏于图书馆的文献,如不熟悉检索方法,也可以运用此法查找。

④上网搜索法

上网搜集资料方便、快捷,且内容广泛,只要调查者输入自己想要查找的内容,马上就能查到相应的资料,但是网上搜集到的资料难以系统、全面,质量也难以保证。真实性、可信程度不是很高,所以从网上搜集的文献资料,应认真加以查对核实后才能使用。

(2)文献的摘取

搜集文献的目的,是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当文献搜集到手后,要从中摘取所需的内容。文献的摘取一般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①浏览

浏览即把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普遍地、粗略地翻阅一遍,使自己对所搜集的文献资料有个初步的认识。浏览要有明确的目的,善于抓住文献的筋骨脉络,重点掌握文献的主要观点和数据,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断文献中所提供的信息的价值,为下一步的筛选打下基础。

②筛选

通过浏览,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对搜集到的文献产生了一个概略的印象。筛选就是在广泛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通过认真的选择,将搜集的文献分为必用、可用、备用、不用(作为参考)等几个部分,使手中文献的数量由多变少,质量由粗到精。筛选的关键在于善于比较,要从众多的资料中进行取舍,必须有一套善于比较的本领,要坚持四个原则:有用、全面、多样、及时。

③阅读

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要做到先读文摘,后读原文;先读综述性文献,后读专题性文献;先读现刊文献,后读过刊文献;先粗读,后精读。

④整理

整理就是把经过筛选确认为有用的信息及时摘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调查者可以根据文献的质量、时间、资金等条件,或逐字记录(复印),或摘要记录,或拟写大纲,或作综述,并注意写明文献资料的来源,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页码、收藏单位等内容。

3.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1)搜集文献资料应紧密围绕调查课题

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若不紧紧围绕调查课题,漫无目的地查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收效甚微。因此,搜集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在调查课题尚未最后确定的探索性研究过程中,可以较宽泛地涉猎有关文献资料,一旦调查课题确定之后,就应紧紧围绕调查课题搜集文献资料,以提高搜集的效率。

(2)搜集的文献资料应尽可能全面丰富

调查课题确定之后,搜集文献资料要不遗余力,尽量运用各种方法将课题所需的文献资料全部搜集到手。从形式上说,既要查阅图书,也不可忽视其他文献资料;既要查阅正式的资料,也应注意查阅图片、表格等辅助资料;既要查阅正规的公开出版物,也要参考档案文件等内部资料。从内容上说,搜集的文献资料,既要有历史的,又要有现代的;既要有正面的,又要有反面的;既要有典型的,又要有综合的;既要有专业的,又要有相关专业的。总之,搜集文献资料的种类,内容越丰富越好。只有获得充足的文献资料,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3)应注意尽量搜集原始的文献资料

在文献搜集中,因次级文献资料比较容易得到,所以调查者查阅文献资料往往从二、三次文献入手,而二、三次文献已几经整理、加工,可信度降低。一般来说,原始文献资料比加工过的资料可靠,可以成为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比较研究、动态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故文献调查中应注意尽量查找出文献资料的最初出处,以提高文献资料的权威性与可靠性。

(4)注重对搜集的文献资料的鉴别

对已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不能不经检查就利用,还必须对它的真伪、可靠性进行鉴别,因为文献内容的真伪及可靠程度的判定直接影响调查的信度,所以,必要的鉴别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若发现可疑之处,一般可通过对同类、同年代文献的相互比较,对文献作出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再对文献进行取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