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水寺新设义学碑序:人文蔚起,昌明学府

圣水寺新设义学碑序:人文蔚起,昌明学府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文阐释了学校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圣水寺兴建义学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新设圣水寺义学碑序尝思人文蔚起,端由学校昌明;风俗醇良,实赖士林表率。矧兹地属西秦,邑传南郑,居廉泉让水之间,擅凝云凌霄之胜。圣水寺既助良田,三官庙(渡)仍襄美地。供薪俸水,岁延鹿洞[3]名贤;语道谈经,时教鸡窗学士。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6]外舍、内舍、上舍之科古以小学为外舍。

圣水寺新设义学碑序:人文蔚起,昌明学府

【题解】

新设圣水寺义学碑序。碑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高189厘米,宽89 厘米,厚17 厘米,青石材质。碑文阐释了学校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圣水寺兴建义学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后面开列了当地人捐助钱物名单。

新设圣水寺义学碑序

尝思人文蔚起,端由学校昌明;风俗醇良,实赖士林表率。所以胡老传经于吴地,英才济济有成;文翁[1]讲学于蜀都,子弟纷纷向化。矧兹地属西秦,邑传南郑,居廉泉让水之间,擅凝云凌霄之胜。访莲花于池北,代有伟人;盼乔木于山南,地多贤者。李子坚潜心坟典,东汉名高;赵文表励节忠贞,北周望重。道复之通经致用,伯翔之执正不阿,又何论山号灵泉,寺名圣水,为二公之保障,诚七里之名区。四周山合,秀早毓乎天台;五色池分,灵尤炳于汉水。睹是区者,每羡地灵;生斯土者,应多人杰。乃何以人无凤起、士鲜蛟腾?立正行端,即不闻孟节[2]善之纯全;通今博古,又不睹王君实之粹美。是岂降才有异,洵由振聩无人也。爰有周君有德、杨君滋生、李君长春、王君柄兴者,触目欷歔,居心振作。约同里之人,作合衷之举。或富或贫,同凑针而合斧;无贵无贱,并积腋以成裘。圣水寺既助良田,三官庙(渡)仍襄美地。积金约三百钏,获土已五六坵。立万年不朽之基,造四境无疆之福。供薪俸水,岁延鹿洞[3]名贤;语道谈经,时教鸡窗学士。即杞棘[4]以兼收,虽不等崇文、广文、修文之馆[5];合参苓而并贮,愿同登外舍、内舍、上舍之科[6]。上为国家培就人材,用广我朝棫朴菁莪[7]之雅化;下为里巷更端风气,庶副诸君策善倡筹之苦衷也夫。

谨将姓名开列于后:

田登春助水田二亩四分正;周鹏捐钱十二串文;王三福捐钱十串文;贡士郑良喜捐钱八串文;地方王桂林捐钱八串文;黎全谱捐钱八串文;李登第捐钱六串文;生员王元和捐钱六串文;壤长王永珍捐钱五串文;乡约王忠和捐钱五串文;王柄昇捐钱五串文;王登第捐钱四串文;王有德捐钱四串文;杨大生捐钱四串文;杨滋生捐钱四串文;王忠保捐钱四串文;王忠绪捐钱四串文;王廷珍捐钱四串文;□首蒋道盛捐钱四串文;里长杨金城捐钱四串文;唐发生捐钱四串文;曹明陛捐钱六串文;王森捐钱三串文;王三吴捐钱三串文;王三忠捐钱三串文;杨发祥捐钱三串文;陶在章捐钱三串文;王廷信捐钱三串文;郑守廉捐钱二串文;郑良臣捐钱二串文;王琢捐钱二串文;郑柏林捐钱二串文;曹光保捐钱二串文;蒲天元捐钱二串文;李占清捐钱二串文;王忠祥捐钱二串文;周有义捐钱二串文;杨清捐钱二串文;马永福捐钱二串文;王文焕捐钱二串文;王休仁捐钱二串文;郑扬顺捐钱二串文;王桂荣捐钱二串文;戴金贵捐钱五串文;王忠有捐钱二串文;唐绪忠捐钱二串文;王玉龙捐钱二串文;向成举捐钱二串文;向成钧捐钱二串文;向成斌捐钱二串文;徐斗捐钱一串文;徐成发捐钱一串文;杨顺捐钱一串文;王廷和捐钱一串文;杨广春捐钱六串文;王廷有捐钱一串文;周发捐钱一串文;王培仁捐钱一串文;王忠义捐钱一串文;王有成捐钱一串文;周有明捐钱一串文;王作祥捐钱一串文;王有捐钱一串文;庞金城捐钱二串文;杨振捐钱一串文;王培元捐钱一串文;王廷芳捐钱一串文;王成顺捐钱一串文;杨有祥捐钱一串文;杨福捐钱一串文;庞蔚元捐钱一串文;杨吉祥捐钱一串文;王桂仁捐钱一串文;王廷才捐钱一串文;李茂昆捐钱一串文;王全仁捐钱一串文;杨泉顺捐钱一串文;王廷发捐钱一串文;杨昇捐钱一串文;王三春捐钱一串文;向作先捐钱一串文;王和捐钱一串文;王永昌捐钱一串文;王文德捐钱一串文;周有才捐钱一串文。

【注释】

[1]文翁(前187—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吏。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在成都兴“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以成绩优良者补郡县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班固汉书》中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文翁石室”一创立就是“公立”的,是政府办学,且面向平民招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景帝嘉奖文翁兴学,“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至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

[2]孟节 李合的字。李合,东汉时汉中南郑(今属陕西城固)人。《后汉书·李合传》:“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合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www.xing528.com)

[3]鹿洞 指白鹿洞书院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处。宋代韩补《紫阳山赋》:“既表章乎鹿洞,宜敷锡乎枌榆。”清代方苞《余处士墓表》:“再至匡庐,淹留濂溪、鹿洞。”

[4]杞棘 枸杞酸枣,指美善德操。出自《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5]崇文、广文、修文之馆 崇文馆,唐官署名。太宗贞观十三年(639),置崇贤馆,有学士二人,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学士之下有校书郎二人,掌校理书籍。高宗上元二年(675),为避太子李贤名讳,改称崇文馆。广文馆,唐七学之一。天宝九载(750),国子监增开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领国子学中修进士业者。修文馆,唐官署名。武德四年(621)置于门下省,九年(626)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705)改为昭文馆。

[6]外舍、内舍、上舍之科 古以小学为外舍。又为宋代太学三舍之一,初学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

[7]棫朴菁莪 棫朴,出自《诗经·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该篇诗序称是咏“ 文王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贤材众多。菁莪,出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以“菁莪”指育材。

【译文】

曾思考过礼乐教化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万世累计,不断成长,不断兴盛,还是要由学校来发扬光大;一个地方的风土民俗纯正善良,确实依靠文人士大夫阶层来做表率。因此胡老在吴地传授经学,吴地出现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文翁在蜀地兴办学校,面向平民招生,所以蜀地弟子纷纷归化顺服。况且此地属于西秦的驿站,南郑县处于廉泉、让水(廉泉、让水为古水名。前者为今南郑县濂水,后者为今汉台区武乡镇)之间,有人间仙境的盛景。去池北寻访莲花,此地代代有伟人出现;到南山眺望树木,此地贤才颇多。东汉李子坚潜心研究古代典籍,在当时名声显著;赵文表志存忠节,所以在北周德高望重。明朝陈道复从小天资颖异,凡经学、古文、诗词、书法,无不精研通晓;张伯翔为官刚正不阿,受到朝廷嘉奖,又何必探讨此地山号“灵泉”,寺名“圣水”,是两位名人成功的重要保障,也确实是此地的名胜。寺四周都是山,秀丽的风景在天台山上孕育,这里泉分五池,神灵在汉水一带最为显著。观察此地地形,常常羡慕其灵秀,出生于这里的人,应该有很多杰出之人。但是为什么这里却没有杰出的、有才能的人呢?行端品直,没有听说谁能够像李孟节那样纯直完全;知识渊博,也没有谁能够如王君实那样精通和完善。这难道是天生人才不同?实在是因为没有发起号召的人啊。于是就有周有德、杨滋生、李长春、王柄兴等人,看到这种情景感慨不已,决心发起号召,重振南郑教育之大事。他们相约同乡之人,同心协力共谋善事。不管贫富贵贱,一起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圣水寺赞助了数亩良田,三官庙(渡)也资助了一些好地。集聚的善款大约有三百余金,得到的土地有五六丘。立下了万年不朽基业,为四方百姓造就了无穷无尽的福祉。每年延请有名的老师,供给他们薪俸,让他们讲经论道,时时教导勤学好问之士。美善德操同时培养,即使比不上崇文馆、广文馆、修文馆的高才生;“人参与茯苓”一起收藏,希望同登外舍、内舍、上舍的太学学府。对上为国家培育人才,用以发扬光大我朝培育众多贤材的风气;对下为里巷改变端正风气,但愿不辜负各位策划倡导这件大善事者的初衷吧。

在此将布施者捐助钱文开列于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