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盗窃行为的刑法常识及其适用条件

盗窃行为的刑法常识及其适用条件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行刑法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盗窃行为的刑法常识及其适用条件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刑法单指刑法典,广义的刑法泛指一切以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为规范的刑事实体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附属地规定在其他法律法规中的具有刑罚效果的法律条款,即附属刑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于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刑法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刑法。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正后的刑法将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刑法第二条规定,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刑法的阶级性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刑法具有比其他法律更强的阶级性;二是刑法具有社会性,即它不仅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也要维护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刑法的法律性质包括以下几点: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内容特定的部门法;是制裁(禁止)性的实体法;不仅调整(保护)范围广泛,而且具有调整(强制)手段的严厉性与对利益维护的保障性。

我国刑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我国刑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分别规定了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即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2)适用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目前刑法规定的罪名有483个,其中,过失犯罪48个,占总数的11%;故意犯罪374个,占总数的89%。根据家政服务业曾经出现过的犯罪案件,以下犯罪及处罚值得注意:

(1)盗窃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www.xing528.com)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盗窃罪的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第二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具有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等八种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第三条规定: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2)放火罪。指的是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故意杀人罪。指的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故意伤害罪。指的是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致人重伤的,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5)投毒罪。指的是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01年的刑法修正案(三)已将“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特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6)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