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板书的多重功能与重要性

板书的多重功能与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我们应当重视板书的视觉作用和美育作用。6.催化作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正确运用“板书”,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8.集成作用板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最平凡、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普通程度,大约仅次于讲述。现在板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已使板书成为一个高精密、大功率的“机件”,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

板书的多重功能与重要性

1.它可以通过视觉,直接给学生以空间美、色彩美的感受,缩短语文信息的传递时间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对板书的布局、间架结构,色彩等都是非常注意的。他们的板书,字迹清楚,主次分明、行列适当,一目了然,给学生的空间感受是美观、严谨、大方,从而为课堂增添了严肃,整齐,或者净洁,优雅的学习氛围和审美情调。试想如果讲了一堂课,黑板上空空如也,只字未写;或者擦擦涂涂,换了一版又一版;或者龙飞凤舞,字实在叫人难认;或者横不成行、竖不成列,纵横交错、星罗棋布,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所以,我们应当重视板书的视觉作用和美育作用。

2.它还可以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画龙点晴或高度渲染烘托的作用

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字体大小和附加符号的不同,以及使用不同的彩色粉笔等等,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强调了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问题,造成了非常直观而生动的印象,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思考,加深了对课文的基本结构和思想的理解。比如,有的老师在讲到《蚕妇》时,在板书中,用方框将“入”“归”“罗绮者”“养蚕人”这些词语框起来,这就点明了本诗采用的主要写法,揭示了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加深了学生对本诗含义的理解。

3.它能起到提纲挈领、高度总结的作用,给学生以知识框架和整体印象

对一堂课或一节的内容要学生完整而迅速地掌握,精妙的板书是较佳的方法之一。

(1)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

每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杂乱无章的,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有特定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结构体系,用语言表述不容易全面把握,如果板书出来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

(2)反映事物的相互联系关系

许多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用口头语言常常不易表示清楚,而用板书或用板书图表形式就很容易理解。

例如,反映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它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和控制,又可从学生方面获得反馈信息,可用下列图表来表示:

(3)体现事物的从属关系和因果关系

例如,学校行政的一般领导体制,可用表即可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

(4)显示不同的空间位置

用一定的图形公式板书出来,可以使学在一瞬间立刻明了事物的空间关系。

如讲历史上三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及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这样用板书显示(“←→”表示有斗争关系,“==”表示有联合关系);如图所示:

4.聚集作用(www.xing528.com)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正确运用“板书”,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聚合起来,始终集中和指向教学内容。例如:某数学教师,他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题,叫学生看看能否解答。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在课间分散的注意力聚集到教学内容上来了。

5.“点睛作用”

即“画龙点睛”作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正确运用“板书”,能使学生明确和把握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讲“什么是一般违法”一节时,为使学生把握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七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就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图表(如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6.催化作用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正确运用“板书”,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例如:我在讲“法律”这一概念时,在一个班边讲解边“板书”,在另一个班则只讲解没“板书”。结果,在半期考试时,同学们对“法律”这一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大不相同,边讲解边“板书”的那个班明显比只讲解没“板书”的那个班好。

7.强化作用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正确运用“板书”,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更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把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觉通道利用起来,使大脑皮层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并建立多通道联系,就能提高记忆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博有生机的“板书”,也必然会在学生大脑皮层留下很深的痕迹,使学生对知识记牢得更深更牢。

8.集成作用

板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最平凡、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普通程度,大约仅次于讲述。

现在板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已使板书成为一个高精密、大功率的“机件”,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课本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当代“缩微技术”的巧妙应用。

“缩微”作为一种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新技术,不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高速度发展的技术领域,而且正在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门。“缩微”以高密度的信息存贮,不仅可以解决信息以纸为存贮介质所占用的巨大空间,也顺应了当代社会在知识增值、信息膨胀所提出的“微型化”的要求。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板书设计也被人誉为“微型教案”。就像工业技术上的微型电脑、微型飞机、微型汽车、微型电视……和人文科学领域里的微型小说、微型评论、微型演说等一样,成了时代的骄子。

作如是观,课堂教学的“集成块”,该是板书设计的最恰当比喻,而“缩微”则是板书设计的本质所在。它客观地体现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力求删繁就简、教学信息传输力求以简驭繁,以一当百的时代要求。

对板书这种“集成块”的功能,我们不妨从课文《半夜鸡叫》的板书设计中,作一剖视:

这个设计反映了课文思路,全文以半夜鸡叫这件怪事为主线展开、借助“周扒皮借鸡叫欺压众长工”“众长工借鸡叫痛打周扒皮”这个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反映了旧社会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尖锐斗争,长工们的智慧和老地主的愚蠢。同时,板书也反映了编者的思路:详写周扒皮凶狠欺压长工和众长工巧计痛打周扒皮的过程,略写其余,将课文列为“详写和略写”这个重点训练项目的阅读课文。另一方面板书还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构想:除落实“详写和略写”这个重点训练项目外,还要突出课题作为串连全部情节的特殊作用,更深刻地显示故事哲理:“周扒皮欺压”是前因,“众长工反抗”是后果,从而说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的真理。此外,还能借助板书的巧妙组合,突出课文的情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按事索理”,边读边想的良好阅读习惯。

充分发挥板书这种以简驭繁,从微知著“集成块”作用,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把握教材的深度和教学技艺的力度,还必须善于浓缩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