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抑制情绪,事事可成:以司马懿的笑而不怒为例

抑制情绪,事事可成:以司马懿的笑而不怒为例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避免又一次惨败的秘诀无疑是他及时控制了自己“愤怒”的情绪,能屈能伸没有“怒”而兴师。一怒之下,竟持刀闯入女方家将其父母全部杀死。如此一来,既发泄了愤怒,又不伤双方的感情。

抑制情绪,事事可成:以司马懿的笑而不怒为例

当人的欲望被阻滞,需要受到压抑,或事有不满、事有不平之际,往往会被激发出一种强烈的情绪——愤怒。

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通常容易丧失理智,做起事情来就不计后果。因此,一个聪明的人,会尽量避免怒而行事。他会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在不适当的时候决不采取行动。要等待,去寻找一个妥善处事的好时机。

三国演义》中魏国大臣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极富人生智慧的人。

他由于数次与孔明较量均遭失败,故坚守不战。而孔明为了速战速决的缘故,数次派部将于阵前辱骂司马懿,甚至用女人的衣物加以侮辱耻笑,但司马懿顾全大局,坚守不出,使孔明的一番计算皆付流水,从而避免了魏军再次损兵折将的悲剧。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避免又一次惨败的秘诀无疑是他及时控制了自己“愤怒”的情绪,能屈能伸没有“怒”而兴师。

一般情况下,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若不善于控制,它就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幸。具体说起来,它所带来的坏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常言道:“怒则无智”。人被愤怒所左右后,就会丧失理智,做出许多不该做的事。

在报纸上曾登载过这样一桩案子:青年李某爱上了一位姑娘,那姑娘对李某也还中意。不料姑娘的父母嫌李某是个工人,死活不同意他们来往。那姑娘是个没主见的人,听父母“晓以利害”后,就对李某提出分手。李某一片痴心化为泡影。一怒之下,竟持刀闯入女方家将其父母全部杀死。等他被捉拿归案时,也理智地认识到自己太鲁莽了,但已悔之晚矣!

平时,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人因一些琐碎小事,为争一口气,就大吵特吵,怒火更旺后便大打出手,终至头破血流,甚至将对方打伤、打死,才善罢干休。

所有这些,都是不会控制愤怒情绪所产生的恶果!

第二,愤怒会使人措词过激,破坏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由于愤怒,人们会说出许多伤人的气话,造成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裂痕。这种裂痕,往往很难恢复,即便恢复了,也难免留下阴影。正所谓“多好的刀伤药,不如不刺口”。

第三,愤怒的情绪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

怒气致病是常见的现象。中医认为,“怒伤肝,其气击”。这种勃发的激烈感情,能使人的听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于失明、耳聋,晕扑昏倒,不省人事。

既然愤怒会带来这么多害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掌握一些控制愤怒的良方,做到使自己尽量少怒,尽可能不怒。

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愤怒,消灭这种“激情的爆炸”所产生的杀伤力呢?读者不妨参照以下几个良方:

一、巧妙地息怒。即使用一些心理技巧使自己的怒火渐渐平息下来。

平心静气是息怒的好办法。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美国经营心理学家提出了三个法则:

(1)讲话降低声音。我们都有体会,双方争吵,声音大对自身的感情能产生催化作用,从而使已经冲动的感情更为激烈。(www.xing528.com)

(2)放慢语速。大家知道,个人感情一旦掺人,语速就会随之变快,带来说话调门高,容易引起冲动。

(3)胸部挺直。因为情绪激动,语调激烈的人通常都胸往前倾,一旦把胸挺直,就会淡化紧张气氛。身体前倾,自己的脸贴近对方,这种架势,人为造成紧张,促使怒气上升。

不说只听也能息怒。有的人的经验是发生冲突时闭口倾听。愤怒的情绪一般很短暂,在气头上说话,只会火上浇油,即使有理,也难以说服对方。自己只听不说,情绪就不会激化。对方见你“洗耳恭听”,火气也会渐渐消失。待到“风干浪静”,双方再来理论,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伤感情。

交换角色也能息怒。在人与人之间意见沟通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很重要。人一般爱自以为是,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然而,由于人们在生活里所处的角色各异,在处理问题时想法不同,若双方都坚持己见,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若能为对方设身处地想一想,就能在比较中了解彼此的动机和目的,认识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避免双方大动肝火。

另外,能屈能伸也能息怒。一事当前,先估计一下后果,想想自己的责任,将粗浅的思想升华到理性阶段,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提高。正所谓忍得一时气,免去百年忧。合理的让步,不仅有益于矛盾的解决,还能赢得别人的爱戴。

二、正确地转移愤怒。即将愤怒产生的激情转移到有意义的行动上。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开始游说秦惠王失败。回到家,妻子看他形容枯槁,面目黎黑,一副狼狈相,继续织布;嫂子也不给他做饭,连父母都不和他说话。于是,他发愤读书,困了就用锥子刺大腿,“血流至足”,终于学成。后来,他又游说六国国君,佩六国相印,获得巨大成功。

晋朝大文学家左思,幼时曾专攻书法,但却学无所成。后又致力于弹琴,成绩依旧平平。他的父亲对他失去了信心,曾对朋友说:左思的智力、才能还赶不上我呢!听了这话,左思羞愤不已,于是他便发愤苦读,立志在文学上做出一番成就。经过十年之久的构思、酝酿,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他终于写成了使“洛阳纸贵”的《三都赋》。

苏秦和左思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能把受歧视所激起的愤怒,转移升华为发愤苦读的行动所致。

三、合理地泄怒。即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将愤怒发泄出来。

怒火中烧,怒不可遏,如果把委屈、冤枉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很可能会抑郁成疾,因此,应该寻找合理的方式将怒气发泄出来。

有一对夫妻,两人一生气吵架,就各自躲进一个房间,拿出纸和笔,把心中的不满统统写出来。写完后,怒火也发泄完了,两人再把所写的纸撕掉。如此一来,既发泄了愤怒,又不伤双方的感情。

还有人在怒气勃发之际,就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喊大骂,甚至对着树木拳打脚踢一通。将全身的力气用完后,怒火也就发泄出来了。

泄怒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在泄怒时一定要选择合理适当的方式,因为宣泄是人人都会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合理而又不损伤他人的利益。

当然,我们讲控制愤怒,并不是说什么时候都不怒,成为事事无动于衷的胆小鬼。像蔺相如面对强秦,为维护本国尊严时而“怒发冲冠”;像宋庆龄,看到蒋介石祸国殃民时的“一把掀翻茶几”;像许多志士,路见不平时的挺身而出等等,都表现出正义之怒,这些人性中的合理的愤怒是值得效法的。

在为人处世中,我们所要控制的愤怒,是指那些在人与人正常交往中所不应发之怒,以及提倡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冷静头脑,做出理智判断的处事方法。

控制愤怒并不像某种技术,短期内就能学会。它要经过长期的修身养性方能得来,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入手,反复锻炼自己,最终可以用理智战胜感情,成为能控制自己愤怒情绪的高手,在处世时更为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