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丕残害胞弟:兄弟之间的亲情相爱

曹丕残害胞弟:兄弟之间的亲情相爱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长子曹丕就是一个权欲熏心、残害同胞的典型。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立即威逼汉献帝封他为魏王。三个弟弟的存在,始终使曹丕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为了使自己的王位安如泰山,他毫不留情地将毒爪伸向自己的同胞兄弟。综上所述,曹丕权迷心窍,真可谓冷血无情。我国向来是一个重视兄弟亲情的民族。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对哥哥司马旦也是敬爱有加,兄弟之间永葆手足之情。

曹丕残害胞弟:兄弟之间的亲情相爱

人生在世,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除父母亲之外,最亲近的就是兄弟姐妹了。北宋颜之推曾经把它形容为“分形连气之人”,而更多的人则把兄弟之间的真情喻为“手足之情”。

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是我们一贯遵循的为人处世原则。然而,人一旦被私欲扼杀了良心伦理,就会导演出一幕幕“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人世惨剧。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长子曹丕就是一个权欲熏心、残害同胞的典型。

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立即威逼汉献帝封他为魏王。三个弟弟的存在,始终使曹丕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为了使自己的王位安如泰山,他毫不留情地将毒爪伸向自己的同胞兄弟。

曹丕首先收缴了二弟曹彰的全部军马,接着又借故逼得四弟曹熊自缢身亡,最后他又给一向最为忌恨的三弟、当世著名才子曹植安上一个“恃才蔑君”的罪名,押回邺郡问罪。为免天下文人非议,曹丕就在殿堂上命曹植应声做诗一首,以“兄弟”为题但不许有“兄弟”字样,若能成,就饶了他;若做不出来,就将他正法。曹植听了不假思索,出口成诗曰: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众人听后都明白,豆和豆萁是比喻曹家兄弟,根是比喻他们的父母,全诗是讽刺和控诉曹丕在迫害弟弟,其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曹丕听了,内心羞怒至极,但表面上却泪如雨下。就在这时,母亲卞氏从殿后走出,无比沉痛地说:作兄长的为何逼弟如此之甚啊?曹丕慌忙离座说:国法不能废呀!于是立即贬曹植为安乡侯,对其一生贬抑,令其郁郁而终。

综上所述,曹丕权迷心窍,真可谓冷血无情。父亲在时就处心积虑,大肆挑拨离间,玩弄阴谋诡计陷害同胞,一旦大权在握,更是翻脸举刀要把兄弟赶尽杀绝。试看他迫害曹植时何其阴险,应声作诗,几近于说杀就杀的地步。所幸曹植胸罗锦绣,乃是天下第一奇才,否则早就成了曹丕的刀下之鬼,正因为曹丕之心毒如虎狼,在他死时,连他的亲生母亲都不愿去看他。

与见利忘义的曹丕相反,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耻于争权,顾念手足情深的范例。

商末周初时期,商朝孤竹国的国君有两个儿子,叫伯夷和叔齐。国君生前立小儿子叔齐作了太子,他死后,叔齐认为自己不该继承王位,这是父亲的偏爱,于是执意要把王位让给大哥伯夷。伯夷也很贤达,坚决不肯接受,说这是父亲的遗命,不能违背。兄弟俩你辞我让,谁也不肯即位,他们把争夺权位看作是一种耻辱,宁愿舍利,也要保全兄弟之义。最后,他们双双离家出走,国人无奈,只得让叔齐的次兄当了国君。

拿曹丕与伯夷、叔齐对照,他们人品之高下立见分晓。千百年来,人们对伯夷和叔齐互相谦让的美德大加称颂,鄙弃像曹丕那样残害手兄、禽兽不如的举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成为告诫世人要爱惜自己兄弟情义的千古佳句

我国向来是一个重视兄弟亲情的民族。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话是说,最危险的事情要由父子兄弟这样的亲密无间的人同做才妥当。如果和别人去做,如有险情,别人会不顾你的死活,但父亲兄弟是一团分不开的骨肉,拼着命也会相帮相救。因此,重情不重利,爱自己的兄弟,是应该记取的处世准则。在历史上许多圣贤都劝告世人要做到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以共同感受“手足情深”的温暖和快乐。

兄弟之间要做到相亲相爱,相帮相携,就必须做到“兄友弟恭”。

首先,作兄长的要关心爱护弟弟,凡事都设身处地地为弟弟着想。

西晋时期的邓攸,就是一个爱弟胜己的典范。邓攸出身在官宦人家,幼年丧亲,与弟弟相依为命。后弟亡。他历官吏部郎、河东太守。时值五胡进人中原,邓攸全家被石勒俘虏,但他总想投奔南方司马氏政权。当石勒部队打到泗水,他用牛马载妻、儿及侄儿邓绥逃命。路上遇到盗贼,抢了他的牛马,他们只好步行。孩子们走不动,他便挑着担子一头一个,这样走得很慢,他又怕被石勒追上,便和妻子商量:如果这两个孩子都要,走得太慢,很容易被追上,不如只要一个,还可逃脱。要谁呢?弟弟已经故世,只有一个遗子,不能丢掉,还是扔掉自己的儿子吧!如果我们能活下去,还可以再生,还可以有后人。妻子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就哭着把自己的孩子抛弃了,夫妇二人携带侄儿赶快走了。可是到了晚上休息时,他们的儿子竟然赶上来了。第二天早上,邓攸一狠心,把儿子绑在树上,使孩子再也跟不上他们。过江后,邓攸在东晋官至宰相,但他的妻子却不能再生育,他们终身无子。

邓攸笃于兄弟友情,弃亲子而存侄儿。儒家讲“兄弟之义,长幼有序”,实质上是讲兄长统理弟弟。但这不是单方面的。做长兄的要对弟弟友爱,邓攸是真正做到了这个要求。

大家都听说过《打虎救弟》的故事,故事中的哥哥身上也体现了一个兄长应有的责任和风范。(www.xing528.com)

清朝有个年轻人叫程含光,是个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读书人。一天黄昏,他和弟弟骑着马返回故乡。在经过一处荒山野岭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接着,一只猛虎从高处扑来,把含光的弟弟叼走了。含光立即从马背上跳下来,奋不顾身地拿着竹鞭子疾追,一个箭步跳到老虎背上,左手抓住老虎的颈项,右手用竹鞭往老虎的头上拼命抽打。老虎忍不住痛,口一张,放了含光的弟弟。含光立即抱起弟弟,飞快地逃下山去,救了弟弟一命。此后,弟弟一直珍藏着那根打虎的竹鞭,每逢说起此事,就总是泪流满面,称颂哥哥的智勇双全和手足情深。

其次,兄弟之间除了要和睦相处。做弟弟的还应该接受兄长的指教,对兄长敬爱,礼让。

宋代徐子光在《蒙求集注·孔融让梨》中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这段话是说,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在兄弟七人中排行第六。在孔融四岁时,每次和几个哥哥在一起吃梨时,都拿最小的梨吃。大人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最小,理当吃最小的梨。整个家族都把他看成是明礼的典范。孔融对兄长的这种谦恭礼让品德,更被后人传为佳话。

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对哥哥司马旦也是敬爱有加,兄弟之间永葆手足之情。他们成人后虽天各一方,但仍音信不断,思念之情无法言喻。一直到司马旦七十多岁,退休还乡,司马光还经常回去看望哥哥,问寒问暖,闲话家常,兄弟俩一生都亲密无间,堪称兄弟友爱的典范。

再次,兄弟之间,除了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外,还应该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勉励,力争上游。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率军向唐朝首都进攻,“所过杀戮,烟尘亘天,弥漫数十里”,给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这时,在叛军后方出现了一个反对叛乱的军事同盟,其领导核心人物,就是平原太守颜真卿和常山太守颜果卿,他俩同是五世祖的“从兄弟”。

颜氏兄弟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受命于危难之际,携手共抗叛贼。不久,颜果卿驻守的常山郡被叛军攻下,颜果卿被叛军抓住,誓死不降,最终被安禄山捆在洛阳天津桥的桥柱上,一刀一刀折磨而死。常山郡被攻陷后,颜真卿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完成兄弟俩平定中原的誓愿。直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安史之乱才被基本平定。这时,李希烈又起来造反,已届七十岁高龄的颜真卿被朝廷所派,去劝降李希烈。一到李希烈处,颜真卿就被拘捕,叛军劝颜真卿投靠李希烈,并许以高官厚禄。颜真卿义正词严地大声说:“你们听说过28 年前骂贼就义的常山太守颜果卿吗?他就是我的哥哥!我只能发扬他的高风亮节,怎能给哥哥丢脸呢!我已年近八旬,绝不会为威胁利诱所动摇!”最后,颜真卿被叛军缢杀,为国捐躯。

颜氏兄弟都是在国家遇到严重危难的时刻,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护百姓的利益而死的。他们联手御敌,志同道合,在舍生取义的路上携手共进,勇往直前,将世世代代受到中国人民的景仰和怀念。

此外,兄弟之间的感情还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在为人处世中要坚持原则,大公无私地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不能因手足之情而公私不分,假公济私。在这方面,先贤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三国时期,与曹丕兄弟同时代的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谨分别在刘备孙权手下为官。即使在孙权和刘备两方不和之际,他们依然各自为国,忠心不二。但同时,兄弟二人又始终保持关系融洽、亲密的手足之情。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谨出使蜀国,二人均于朝堂议国事,于私宅叙家常,公私分明,从不逾矩越规。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这方面更是令人称道。孙中山先生的哥哥孙眉曾抚养过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又几乎把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事业。民国成立后,广东各界一致推举孙眉担任都督。孙中山先生却坚持不下任命状。他认为干革命就必须坚持“天下为公”,决不能搞“家天下”,搞“皇亲国戚”。为此,他以孙眉不善理政,复电辞谢;同时他又复电孙眉,晓以大义,劝兄长“切莫当此重任”。

孙中山先生是个不珍视手足之情的人吗?当然不是,他恰恰是个最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手足之情的智者。他不愿在这种纯真的感情中,掺杂进任何不干净的东西。丢掉原则的结果,是既损害了人们的事业,又破坏了兄弟之间的正常关系。

人生在世,若无手足同胞,就不免形影相吊,孤单寂寞。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曾感慨地说:“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厦听后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就告诉人们,“手足之情”不一定仅仅局限于一奶同胞身上,即使没有兄弟姐妹,也一样可以把这种友爱施之于四海,使其发扬光大。

如今,我国为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不再重视手足之情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当今时代,我们不但要珍视狭义的兄弟之情。而且更应该将这一传统美德的精神内含推广开来,以爱兄弟的心去对待世上的朋友、同事,甚至路人,使所有的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如此一来,整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祥和美好的大家庭,充满无限的温暖和快乐。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看到和孜孜以求的吗?

二、增加身体接触。大多数中国夫妻白天“相敬如宾”,只有上床时才能身体接触,这不利于感情沟通。有时候友爱地勾一下肩、搭一下背或轻轻地拥抱一下,会使对方从生理到心理上感受到爱并由此产生对爱的积极因素。

三、妻子把性的不满说出来。不要以为只要丈夫爱你他就知道你要什么。你不说出来,没人能猜出你怎么想,而不温柔的丈夫往往又草草了事。性事的沟通是夫妻沟通的重要内容。

四、搞活你该演的角色。别以为这是给你添累。任何拥有或希望拥有美满婚姻的人,都不会拒绝婚姻所做的改变和努力。无论年龄多大,男人身上总有父性和儿子性,女人身上总有母性和女儿性。夫妻双方有意识地改变一下“既定”的角色,会给婚姻注入新的活力。妻子的母性会给丈夫一种安全感,而女儿性又会激发丈夫的爱意;丈夫的父性会给妻子一种心理上的依托与信赖,而儿子性则会大大激发妻子的母爱

五、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不要以为夫妻,对方无论为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也不要以为既是夫妻便没有谁对谁错,永远不说“对不起”。

六、有争吵的婚姻不一定很糟。我们力争避免争吵,但当它不可避免时,我们也不要因此而否定婚姻。等夫妻双方消了气之后,通过沟通,找出自己的错误,达成共识,可以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