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建设成绩显著:黄河文化传承彰显

区建设成绩显著:黄河文化传承彰显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开展黄河流域石嘴山段文化资源普查,建立完善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库,目前,已完成9类232处黄河文物调查工作。吴忠市突出亮点是三大公园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印发《建设黄河流域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实施方案》《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2021年工作计划》,围绕黄河、长城、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落地三大国家文化公园项目20个,资金1.75亿元。中卫市在提升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地方形象上,探索了一套“中卫模式”。

区建设成绩显著:黄河文化传承彰显

银川市首先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和措施,完善了顶层设计,推出了重点专项规划编制《银川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发展规划》《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银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黄河岸线生态旅游廊道建设规划》《贺兰山东麓生态旅游廊道建设规划》等,制定了《银川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彰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银川市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其次有序开展了黄河文化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启动黄河文化系统性保护研究,完成对银川市黄河文化资源调查统计,摸清了市域范围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文化遗产基本底数,确认了银川市辖区内黄河文化遗产数目。成功规划了一批重大项目,包括储备黄河文化公园建设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其中河东明长城横城至花马池(银川段)文化旅游廊道道路及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西线明长城永宁段(赤木口3段、磨石口3段)保护修缮工程等4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完成了黄河旅游度假区及黄河岸线生态旅游廊道规划编制。

石嘴山市推进黄河石嘴山段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和利用,印发了《关于推进黄河石嘴山段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和利用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通过开展黄河流域石嘴山段文化资源普查,建立完善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库,目前,已完成9类232处黄河文物调查工作。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加大对贺兰山岩画、明长城、省嵬城遗址等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研究保护力度,加强引黄古灌区、古村镇等文化遗产保护,对濒危遗产遗迹遗存实施抢救性保护。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创作,较系统梳理黄河石嘴山段文化发展脉络、煤炭工业和生态及移民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遗存、文化特征特色,推出了一批黄河文化主题精品,通过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使石嘴山成为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组织本市文艺家围绕“黄河文化”主题创作书画作品,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文艺赋能振兴”等主题笔会7场次,钱淞舟、陈小组等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黄河从这里流过》《朝霞映照母亲河》等书画摄影作品30余幅,其中陈小组的作品获得了“大河上下”第十三届黄河流域九省(区)艺术摄影展一等奖。石嘴山市也注重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结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目标,研究整合境内黄河、贺兰山、煤炭工业和“国家三线建设”工业遗存及矿区、宁夏“最高龄”绿皮小火车及石嘴山国务院直属口干部学校旧址等特色资源,做好黄河景观、黄河生态、黄河文化与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融合重组、挖掘转化、放大增值等文章,培育壮大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武口西线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和西长城王泉沟段旅游基层设施建设入选自治区项目库。另外,国务院直属口干部学校旧址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在该基地取景拍摄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已在院线上映。

吴忠市突出亮点是三大公园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印发《建设黄河流域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实施方案》《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2021年工作计划》,围绕黄河、长城、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落地三大国家文化公园项目20个,资金1.75亿元。黄河文化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彰显,深化与微博、今日头条、微信、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合作,打造“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吴忠有‘忠’”“一见‘忠’情”新形象。鼓励《吴忠日报》、“微吴忠”等本土媒体开设黄河文化专题、专栏。央视《发现之旅》刊播《黄河明珠,美丽吴忠》专题宣传片纪录片《盐同红纪事》、纪录片《走出黑眼湾》分别在新华网、宁夏广播电视台等播出。充分运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加强重要新闻稿件二次传播、“圈群传播”。举办“牢记嘱托、践行四力——市域沿黄全媒体集中采风”活动,全国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建言献策,新华网、光明网、《宁夏日报》客户端等推出《黑眼湾》《小明读城记之志愿吴忠》等系列融媒体产品123个,有效提升了影响力。(www.xing528.com)

固原市开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5A提升项目、须弥山保护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六盘山长征精神研学基地项目,探索开展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六个一”现场教学活动,实现全市红色旅游景区免收门票。完成西吉县将台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和西吉县将台堡(马莲)战国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扩建陈靳乡新和村高台马社火传承保护基地。

中卫市在提升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地方形象上,探索了一套“中卫模式”。一是“文化+旅游+节事”,依托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成功打造了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黄河数字音乐节、黄河诗会、星空朗读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节事、赛事活动,录制《中国推介》中卫宣传专题栏目,引进湖南卫视和芒果TV在中卫拍摄了《妻子的浪漫旅行》等多档综艺节目。二是“文化+旅游+乡村”,对香山乡南长滩村、迎水镇北长滩村古村落和古民居进行保护整治与开发利用,并打造了“黄河梨花节”品牌,两个村落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三是“文化+旅游+研学”,指导景区、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麦草方格治沙、伟大探险夏令营沙漠徒步挑战、沙画体验、“非遗”制陶等富有特色的黄河文化研学产品。四是“文化+旅游+生态”,寺口子风景旅游区对景区内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以及各类植被进行精心保护,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腾格里金沙岛与腾格里湿地公园沙水相依,形成了沙中有绿、绿中有水、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生态绿洲特色景观;南华山自然风景区经过20多年的植树造林与管护,形成了100万亩的水源涵养与生态优美的景区。五是“文化+旅游+扶贫”,积极发挥童家园子毗邻沙坡头景区优势,重点实施了童家园子提质改造工程和驼铃声声乡村旅游客栈项目,又先后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和鸣沙村、鸣钟村、下河沿村、永新村等旅游扶贫开发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