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教学的丰富内涵

对话教学的丰富内涵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越语言学的视界,对话还被赋予了特定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内涵。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文学的本质也是对话。真正的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中。

对话教学的丰富内涵

1.对话

一般地理解,对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对话在这里实际上被理解为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超越语言学的视界,对话还被赋予了特定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对话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之间,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现代人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与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本或观点进行对话,不断丰富个体体验,那么,人类的优秀文化就可以得到传承,人类获得更加完满的教育目的也可以逐步达成。

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的概念是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文学的本质也是对话。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无处不在,广泛而深入。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还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而且,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价值,都应当受到尊重和关怀。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才可能有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平等对话。被称为现代对话概念之父的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到另一个开放心灵之话语。他指出“我—它”的关系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去经验和利用他者的关系,不可能构筑真正的“对话”;而“我—你”的关系则是人类应有的真正的基本关系。“你”是绝对存在者,是世界。当“我”与“你”相遇时,“我”以我的整个存在、我的全部生命和我的真正本性来接近“你”,“你”不再是“我”的经验物、利用物。平等的“我—你”关系,使人与世界、与他人之间构成平等的相遇,这种“我—你”关系和敞开心扉被称为真正的“对话”。

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保罗·弗莱雷将传统教育概括为“储蓄式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这种灌输式教育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使学生失去了批判意识,并成为现实世界的适应者,而不能成为世界的改造者。因此,保罗·弗莱雷提出要用“解放的教育观”来批判“储蓄教育观”,用“对话式教学”来取代“讲授式教学”。他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他明确提出:真正的对话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是一种平行、平等、民主、真实、积极的交流,是一种对世界的改造。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无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和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最终改造世界。他还认为,对话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之上的,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信任他人的基础上,真正的对话才可能产生和发展。同时,他指出对话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对话具有平行性、合作性和问题情境性。他又进一步总结道:真正具有对话性的教育者有一项极为繁重的任务,那就是他或她必须保持认知好奇心,并将认知好奇心融入自身实践中,以促进其学习和认知的过程。

目前,对话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诉求、基本的生存状态、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从某种程度上讲,对话是与民主相生相伴的时代精神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晶。对话消解了封闭的主体,倡导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思维方式,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理念。对话意味着民主平等、交往合作、开放创新。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存在于师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之中。(www.xing528.com)

2.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环境里,教师通过话题的有效设计,引发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不是对话与教学的简单联合,而是在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批判继承与超越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学与现代对话精神和原则相对接而生成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一种新的教学精神和理念。对话精神的引入,使得知识权威、教师权威、学生中心和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对抗、封闭都逐渐被消解在关系之中,权威的消解、中心的去除,同时也激活了教育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共同构成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对话式教学情境。

真正的对话教学在实质上就是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诚如滕守尧先生所说,对话主要是一种对话意识,如果没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使在谈话中有问有答,即使这种问答花样百出,那也只是机械的问答,绝非真正的对话。真正的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中。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通过对话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活的知识,重要的是获得了对话理性,并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建立在对话精神之上的对话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教学,重视人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判断一种教学是不是对话式的,不能仅仅依据表面上是否存在你来我往的言谈,而是要看对话是否具有一种民主的意识,是否具有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和共存,致力于和睦相处和共同创造的精神意识,即是否具有一种对话意识。对话教学继承了中外教育的合理成分,同时根据新的时代精神的需求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和折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形态、全新的教学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