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面貌与时期划分研究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面貌与时期划分研究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稻起源的重要地区。后段是距今约9000~7000年,主要以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等遗址为代表。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面貌与时期划分研究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有大地湾遗址、上山遗址、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这一地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有河姆渡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发现水稻遗存,证明了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中心。岭南地区农业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

3.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陶器也不甚发达。

上述除第3区因考古工作不够深入难以分期外,前两区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www.xing528.com)

以甘肃大地湾遗址最为久远(60000~4800年),早期距今13000~7000年前。可分为前后2段,前段距今12000~9000年,以甘肃大地湾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为代表。加工石器出现简单的磨制,能够制作简单烧成温度较低的陶器。在南方,主要表现为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主要以打制石器和细石器为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大米粒,对是否为经过人工培育的水稻,学术界仍然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稻起源的重要地区。后段是距今约9000~7000年,主要以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等遗址为代表。这一阶段,磨制石器有了很大发展,陶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种类较多,以红陶为主,陶色多不纯正,陶质较粗疏。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

中期

中期距今约7500~50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河姆渡文化、龙虬文化、北辛文化、半坡文化、前大溪文化为代表,后期以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为代表。磨制石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制陶技术显著进步,出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农业和畜牧业获得高度发展,长江流域已进入到灌溉农业阶段,而且猪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家畜。人口聚落不断增多扩大,开始出现一些中心聚落和大规模的公共墓地,反映出社会组织“向心、凝聚、平等”的特点。

晚期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以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寺、甘肃临洮马家窑、湖北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器以灰、黑陶为主,轮制法得到普及。石器磨制精致,器型变小。农业和畜牧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筑,有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向国家文明时代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