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禅宗:佛教文化的独特面貌

中国禅宗:佛教文化的独特面貌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禅宗的宗旨是单刀直入,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菩提达摩被尊为禅宗初祖。其一,禅宗反对大量读经、频繁拜佛。日常劳动和与之有关的俗务,被引进禅学内容,是禅宗对传统佛教思想的重大改革。由此,禅宗反对“籍教悟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在传承过程中,师父往往采取“机锋”、“棒喝”、“四宾主”、“四照用”、“五位君臣”等方法,启发徒弟幡然醒悟,形成了中国禅宗不同于传统佛教的最大特色。

中国禅宗:佛教文化的独特面貌

达摩像 清 王震

进入涅槃寂静境界、实现灵魂解脱,是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有多种,除外力修行,如佛塔崇拜、经书崇拜、佛菩萨罗汉崇拜、净土崇拜等之外,重要的修持是戒定慧三学,其中定,即禅定,通过修持者思虑集中,观悟佛理,灭除情欲烦恼,是非常重要的修持手段。印度佛教的禅定,第一要静虑,第二要正禅,第三要正定,以此达到物我两忘。禅法自公元2、3世纪传入中国,到公元7、8世纪趋于成熟。公元6、7世纪形成四个派别,即:安世高所传小乘禅法;天台宗禅法;菩提达摩禅法;苦行禅法。其中菩提达摩的禅法是当时信奉人数最多的派别。这派禅法主张“理行二入”,理入即从理论入手,行入即靠行为修持。达摩的论理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坐禅总需见本性”。菩提达摩的禅法到五祖弘忍之后形成禅宗

禅宗的宗旨是单刀直入,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一悟即至佛地”。其禅法以定慧为本。定即“无所住”,慧即由此生之“心”,定慧等学。禅宗的一切思想皆由此引申扩充而来。禅宗分北宗、南宗。北宗以神秀为代表,其悟禅风格是“拂尘看净,方便通经”,为渐悟。南宗以慧能为代表,其悟禅风格直指人心,为顿悟。这两派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都很有影响,其中南宗名声更大,影响更深远,一般所说禅宗,即指慧能的南宗。

菩提达摩

生年不详,逝于公元536年。原为南印度僧人,于南北朝梁时普通八年(527)到南海(今广州市)。在此地因与梁武帝谈不拢,于同年到北魏,住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所传安心禅法深受魏孝明帝推崇。他的大乘禅法主要是“理行二入”。经过他及其弟子慧可等几代禅师的继承发展,菩提达摩禅法,到慧能时代已成禅宗。菩提达摩被尊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著作主要有《少室六门集》上下卷。

禅宗与传统佛教相比较,在修持方式、修持内容上都有了很大不同。

其一,禅宗反对大量读经、频繁拜佛。慧能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所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他还说:“见闻诵读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无杂,且离法相,作无所得,是最上乘。”所谓最上乘就是指南宗的禅法。最上乘离一切法相,即心是佛,心外无佛,也就是说我即是佛,一切法相(包括佛在内)都该抛弃。他的继承人更加发挥了这种思想,最典型的是唐末的宣鉴,呵佛骂祖。禅师义玄说:“求佛求法,看经看教,皆是造业。”天然禅师冬天取木佛像焚烧取暖。禅僧义存说:“三世诸佛是草里汉,十经五论是系驴橛。”禅师希运提倡禅法,禅师怀海强调要有自己的眼睛。为了自由自在,有些禅师,如慧寂受戒后,声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岂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中耶。”禅师惟严甚至认为戒定慧三学皆为无用之物。

其二,禅宗反对求所谓“西方净土”,反对坐禅,主张将修持贯彻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认为生产劳作,行走立卧皆可参禅,有人称之为“无修之修”。四祖道信曾劝其徒弟们要将努力勤作,作为根本,认为劳作所得解决吃饭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五祖弘忍发扬道信禅风,“缄口于是非之场”,“役力以申供养”,“生不嘱文,而义附玄旨”,主张“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把禅贯彻于日常“役力”之中。所谓“役力”与“作”一样,均指体力劳动而言。日常劳动和与之有关的俗务,被引进禅学内容,是禅宗对传统佛教思想的重大改革。六祖慧能继承四祖、五祖的做法,主张“定无所入,慧无所依”, “举手举足,长(常)在道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常人的心识,就能“即凡成圣”。所以他反对坐禅,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到了怀海时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已成为制度。

六祖慧能肉身像

六祖慧能圆寂后,没有按佛教惯例火化,而是将尸身胶漆,并用铁裹头颈,保全了六祖的真身。真身藏于韶关南华禅寺,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结跏趺坐,神态安详。一千多年来虽历经兵火,但在寺院僧人的精心保护下,这尊塑像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堪称国宝

慧能

生于公元638年,逝于公元713年。俗姓卢,范阳 (今北京大兴)人。24岁参佛学。唐龙朔元年(661)谒见禅宗五祖弘忍。曾做杂务。后弘忍选择传衣对象时,因其所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静,何处惹尘埃”,高于神秀,而被选中。按弘忍之意,慧能秘密到达岭南。16年后,他来到广州法性寺,因出语不凡,并有弘忍法衣,被推举为住持。后移住曹溪宝林寺(即今南华寺)。唐睿宗延和二年(713)逝于国恩寺。慧能是禅宗(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其宗教思想是“识心见性,顿悟成佛”。《坛经》是他的门人在其身后整理、记录他事迹和语录的著作。(www.xing528.com)

立雪亭

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禅宗六祖。这里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雪过及膝,断臂佛前,得到衣钵法器的地方。殿内神殿中央供奉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四个泥塑像分别为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其三,在思维方式上,传统的坐禅,采取的是“证”,而禅宗采取的是“悟”。“证”是一种非语言概念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直觉或直观的认识,据说以此可以达到“觉悟”境界。而禅宗的“悟”据说是对“证”的超越。这种所谓“顿悟”不是直觉、直观,既不是逻辑思维,也不是形象思维,而是一种基于感性又超越感性的异乎寻常的精神感受,这种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一种意境,人在这种意境中享受成佛的快乐。“顿悟”是个性化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由此,禅宗反对“籍教悟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在传承过程中,师父往往采取 “机锋”、“棒喝”、“四宾主”、 “四照用”、 “五位君臣”等方法,启发徒弟幡然醒悟,形成了中国禅宗不同于传统佛教的最大特色。

神秀

生于公元606年,逝于公元706年。禅宗北宗创始人。年轻时学习儒、史,后出家受戒。50岁时随禅宗五祖弘忍求法。作杂役六年。传说,弘忍为选接班人,让每位弟子作偈一首。神秀因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未见心性,未被选中。弘忍死后,他在荆州阳山玉泉寺传法,声誉很高。武则天很重视他,在他90岁时,接他入宫讲法,向他礼拜。中宗也很器重他。神秀去世后,中宗封其谥号为“大通禅师”。神秀继承了禅宗以心为宗的传统,认为“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反对“将心外求”。其禅法被称为渐悟。

禅宗这朵佛教文化奇葩生长的基础,一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佛教文化,因为如没有一点佛教文化之根底,它就不是佛教了。禅宗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般若学,般若学是佛教大乘空宗的认识论。慧能在回答弟子问题时曾说:“何名般若?般若就是智慧。”禅宗的心性学与传统佛教心性论是契合的。二是它接受了中国务实文化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禅宗强调在现实生活中求解脱,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现实主义品格的反映。禅宗将潜形幽谷的佛教变成了置身红尘的人间佛教。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为觅兔角。”他的徒弟神会马祖道一的弟子怀海等都大大发展了禅宗的入世性。三是禅宗教义是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与佛教禅学相结合的产物。禅学探索生命从枷锁到自由之路,与老庄、玄学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趋同的。禅学以宗教哲学的形式传承了老庄哲学和玄学。四是禅宗“自我解脱”的理念,来自“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它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它的思想体系。

顿悟

佛教名词。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修习,一旦把握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首倡于东晋、南北朝时的竺道生。竺道生说,佛理是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对它的觉悟也不可能分阶段实现。至隋唐,随着各个宗派形成和发展, “渐”、“顿”之争更加激烈。有的说先因渐修功成,而豁然顿悟;有的说须先顿悟,方可渐修;有的说顿悟顿修;有的说法无顿渐,顿渐在机。禅宗在诸派中主顿悟说;禅宗内部,北宗神秀侧重渐修,南宗慧能则提倡顿悟。不悟,佛即俗人;悟,俗人即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顿悟的形象说法。悟的核心内容,是一切皆空。

禅宗在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第一,它改变了中国佛教的面貌和格局。在佛学方面,一扫繁琐哲学的风气,使佛学理论简约化。禅宗认为人人可以成佛的佛性论和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论取得了一致,使中国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更容易接受。禅宗反对出家苦行,不主张大量诵经、大搞祈祷等复杂宗教仪式,对普通的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会昌法难”之后,其他流派均趋衰微,只有禅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和它的中国化、大众化不无关系。第二,禅宗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以禅宗为标志,中国佛教的佛性论已发展为完整的心性论,它把魏晋以来的心性论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宋明理学的形成也是以禅宗心性论为中间环节的。第三,禅宗的“悟”的思维方式从理论到实践,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标榜和追求“意境”成为创作的艺术标准。禅僧以诗悟禅,曾经写下了不少禅诗,受其影响,一些文人士大夫也写下了不少意境空旷、富于禅意诗歌。一些禅僧和居士在绘画中表现对禅意的追求,创造了一些新的技法,使中国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书法艺术受禅宗影响,产生了许多不拘常法、超然出尘的作品。第四,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禅宗对日本文化及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五,它那开拓创新的精神、扎根于人民的功夫以及和而不同的思维,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文化,仍不无启迪。

禅宗六代祖师图跋 [明]唐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