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智库多维互动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化方式

新型智库多维互动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化方式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借鉴新型智库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提高参与民主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推荐优秀的智库专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智库类专家学者的作用。

新型智库多维互动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化方式

大国崛起,必须有思想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强大智力支撑。新型智库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和通过其他主体发挥作用。因此,在新型智库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具备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之后,必须确立鲜明的质量导向,加强与相关主体的良性互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放大综合优势,形成新型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效能。

1. 推动智库体系与决策体系的互动,提升新型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科学咨政力。智库专家不能躲在象牙塔里做研究,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写对策建议。智库必须能够有效嵌入政策研究或决策系统,才能把握需求、掌握信息、更好地发挥作用。没有实际工作部门支持的智库研究、参与的智库研讨、主导的成果转化,都是空转、空谈、空文。要成为优秀的智库专家,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有实际工作部门的经历,与实际工作部门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多到基层搞调查研究。具体来说,一是推动智库与参政议政机构的链接。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借鉴新型智库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提高参与民主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推荐优秀的智库专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智库类专家学者的作用。二是推动智库机构与政策研究机构的链接。党政部门研究机构角色的双重性,既是智智关系,又是智政关系,政策研究是内脑,对策研究是外脑,内脑与外脑之间的合作,提升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党政政策研究机构作为政府的内脑,在智库对接党委政府和智库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三是推动智库机构与决策机构的链接。要推动形成知识对权力的强力支撑和有效监督,权力对知识资源的充分汲取和有效利用。党委政府要加强智库研究项目的供给力度,强化供需对接和思想产品市场建设,完善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等,为智库嵌入政府治理提供制度化的接口。党委政府要增加对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供给。要坚持党管智库,坚持党的领导,在确保智库发展的政治方向的同时,研究立场上要客观,表达的观点要客观,能够以第三方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智库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距离既不能太远,彼此割裂开来,又不能太近,相互融为一体,二者之间关系的理想境界是一臂之遥,呈现出若即若离、若离若即状态。

2. 推动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新型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理论创新力。针对基础的学术理论成果,决策者看不到、看不惯、看不下去的实际,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库专家就是在学术话语(知识)和政策话语(权力)之间充当一个桥梁(翻译)的角色,把深奥的学术思想用政策化的话语表达出来。有专家认为,智库研究是学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智库成果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推动高校研究机构内部建立旋转门制度,引导高校部分有相关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向智库研究转型。在研究内容上,要推动智库专家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探下身子,放眼四方,做与当下情况紧密相关、政策层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在研究方式上,要实现由以单干为主向协调研究转变,新型智库资政模式与传统的专家学者个人资政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智库背后扎实的基础研究、网络支撑和团队协同。在成果表达形式上,要把学术思维转化为智库思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谁来解决,拿出方案来,推动学术话语向智库话语的转换。在研究成果评价上,要推动由同行评议为主、从注重学术影响力,以学术系统内的内循环为主,到以决策者评价为主,增强现实影响力、政策影响力,以智库与政府社会的外循环为主。

3. 推动不同智库机构之间的互动和智库体系的形成,提升新型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整体适应力。根据中办国办《意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在时间节点上,应该是2020年;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总体目标上,统筹推进各类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从智库的整体推进看,存在着管理主体多元化、智库主体孤岛化、智库资源碎片化,纵向上不贯通、横向上不连通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统筹,增强联系,打造智库发展共同体,形成新型智库体系。一是坚持点与面并重。当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重点抓国家高端智库,各省规划办也相继命名一批智库,但对于区域面上智库的发展,总体指导和统筹推进力量不足、力度不够,区域内对智库的认定边界尚不清晰,管理尚未全面覆盖,发展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虽然已经出台两年多,但大部分省市对社会智库的认定工作还没有真正破题。要明确各级各类智库的定位,加强统筹管理,采取专业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加强区域内、行业内智库联盟组织建设,形成和放大智库的集群效应。二是坚持自科智库与社科智库并重。如果智库研究一味以社会科学为主导,就有可能陷入智库报告格式化、程式化、空洞化、脸谱化的困境。智库研究要坚持自然科学维度与社会科学维度并重,超越天文、地文与人文,把科学家的严谨和工具思维、技术思维与社科专家的知性和价值思维、社会思维结合起来,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高度有机融合促进新型智库研究质量的大幅提升。科技智库建设,要逐步提升智库参与决策的人文含量。社会科学迫切需要引进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特别是模型搭建、沙盘推演和大数据技术。三是坚持中心智库与外围智库并重。要优化智库竞争生态,推动智库专业化分工、职业化推进、集群化发展。在智库的圈层结构中,加强不同层面智库机构的合作,发挥政府智库的枢纽作用,增强中心智库与外围智库的互动。同时,通过组建智库行业协会、智库发展联盟等形式,增强行业智库之间互动、区域智库之间的互动。四是坚持国家高端智库与区域地方智库并重。高端智库要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地方智库要重点围绕地方发展需要,开展区域性、专业性、对策性研究。

4. 推动新型智库与各类媒体之间的互动,提升新型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舆论引导力。媒体参与治理与智库参与的视角和重点不同。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从西方兴起的“扒粪运动”,到以揭示问题为目的的深度报道,着眼于揭疮疤、找真相,通过揭示不为人知的黑幕产生的新闻效应来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新型智库作为第五种权力,更多的职责是找到问题的根源,接近问题的本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构,智库要为公共政策提供高质量服务,不但要有强大的思想生产能力,还要有强大的传播发声能力,包括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的政策性转化和社会化传播。思想生产和思想传播如同新型智库发展的两翼,共同对智库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强化发挥作用。在当今传播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以深度见长的智库与以速度见长的媒体之间有了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良好契机,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智库成果的思想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社会更像是一个智治社会,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智库在价值层面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由工具治理走向价值治理,推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有序形成。

5. 推动新型智库与社会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新型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社会服务力。推动智库与社会民众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智库专家的智是“小智”,人民群众的智是“大智”,人民群众既是智库思想的重要来源,又是智库机构服务的重要对象。对于人民群体来说,智库专家的责任就是:开展政策咨询,做服务民众的延伸手臂;开展政策提取,做集中民智的最强大脑;开展政策监督,做看护民利的火眼金睛;开展政策阐释,做启迪民思的良朋益友;开展政策试验,做测试民意的风筝路标;开展政策答疑,做疏解民虑的缓冲平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提出,在未来的100年,要把主要精力由过去的帮助政府制定决策转变到帮助社会改进治理上来。大力发展社会智库,以组织形式的社会化、运行方式的社会化、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推动智库内化到社会组织,更加深入地参与国家社会治理,运用社会智库建设的理念提升整个社会基层组织的自我治理能力,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治理路径的融合。

6. 推动新型智库与国际智库的良性互动,提升新型智库参与世界治理的话语影响力。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智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等重要论述,在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实践中深化完善智库的公共外交功能。要坚持开门办智库、开放办智库,在加强与世界著名智库交流合作的同时,鼓励推动更多的智库和智库产品走出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善于发声,生产出更多不受西方理论左右、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智力产品,实现由重引入、机械模仿到重输出、增强话语权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中国软实力持续提升,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话语、中国思想和中国价值。

(1)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disc.⁃gov.cn/special/sjjzyjw4cqh/yw_sjj4cqh/201910/t20191029_203207.html,2013-11-12。(www.xing528.com)

(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3) 同上。

(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5) 本节部分内容发表在《中国国情国力》2018年第1期,原题为《社会智库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创新》。

(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35页。

(7) 徐晓明:《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须正确认识五大关系》,载《光明日报》2019年4月1日第16版。

(8) 本节部分内容发表于2019年12月09日《光明日报》,原标题为《新型智库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重维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