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智库的治理困境及优化策略

新型智库的治理困境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新型智库内部治理,必须把握其机构特征和组织属性。新型智库大多是从传统的研究机构演变而来,有的是跨学科跨领域新组建而成。在新型智库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固态与液态相结合。由于相当一部分智库,由传统的科研院所改造而成,与传统的科研机构往往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在管理和运行上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惯性,没有建立起与新型智库特点相适应的高效的内部治理和经营运行机制。

新型智库的治理困境及优化策略

智库要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服务决策客观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战略性、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必须改进智库的内部治理,不断完善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推动传统智库形态向新型智库形态转变,逐步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为党委政府决策和国家治理供给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和政策方案。

从传统的学术研究机构到新型智库,不是摇身一变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进行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从当前看,不少新型智库还是按照传统思维在运行,新型智库治理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智库的边界范围看,泛在化VS具象化。在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有些机构本身就是一个智库,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类智库的边界相对清晰。有些机构是新型智库建设的试点单位,或者说单位本身有多种职能,新型智库建设只是其中的职能之一,试点单位只是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个主体,真正的新型智库应当下落一个层次。因此,要处理好新型智库与新型智库建设(依托)单位之间的关系,避免因把依托单位整体当作智库来建设导致智库边界的泛化。特别是高校、党校等具有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的研究机构,智库建设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边界要相对清晰,不能搞运动式动员,人人有指标,全院(校)办智库、全员做智库,甚至让搞人文科学的专家也撰写智库报告。这类机构发展的方向,应当是将智库的功能从母体中剥离、相对独立,在充分嫁接母体单位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将具有智库研究潜质的专家相对集中,重点建设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实体化、专业化的智库机构。

2. 从智库的机构属性看,虚体化VS实体化。加强新型智库内部治理,必须把握其机构特征和组织属性。智库的组织属性,即智库机构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存在。新型智库大多是从传统的研究机构演变而来,有的是跨学科跨领域新组建而成。虽然中办国办《意见》明确新型智库的八条标准,第一条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真正实现实体化设置、独立化运行的新型智库还不多,真正以智库研究和运营为业的专家和人员比例较低,大量的智库机构功能复合,研究人员多是兼职或“双栖”。部分智库美其名曰小核心、大外围,智库运营机构实体化、研究机构虚体化,实际没有自己的核心研究团队,导致发展空心化、空壳化、空洞化。有些智库,缺少专业的研究力量,拿到政府资助经费后,通过所谓的课题招标方式来开展课题研究,成为“第二规划办”、课题分包商。部分智库通过购买智库产品,甚至署名权,来扩大智库的影响力,应对主管部门对智库的绩效考核。因此,推动新型智库实体化,智库研究、管理人员的专职化,培养自己的核心专家队伍、专业的研究力量,推出有竞争力的思想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思想品牌,是当前智库发展的重要任务。

3. 从智库的研究领域看,全能化VS专业化。智库研究需要协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会诊,力争得出客观的结论,还原“大象”的真实面貌。但同一个智库,同一个智库专家,研究的领域要聚焦,对于跨界的领域,不要轻易涉猎,不当“跨界歌王”。要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推动智库向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第一,专业化的数据库。要通过建立跟踪调查点、政策实验室,经过长期积淀,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数据库、案例库。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社科研究进入第四范式,善于运用大数据成为智库的必修课。第二,职业化的专家团队。注重智库专家来源的多元化,加大智库专业人才的培养激励力度。实行社科研究机构和智库双聘制度,培养一批“学院派”和“实践派”皆备的智库专家,造就一批政策分析师、政策工程师和政策科学家。第三,精细化的智库产品。要弘扬智库专业伦理和职业文化精神,把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做到第一、极致。

4. 从智库的组织形态(活性)看,固态化VS液态化。在新型智库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固态与液态相结合。智库的组织管理架构是固态相对稳定的,智库的研究力量是液态流动性较强的,固态的组织架构要为液态的研究资源流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而不是制造障碍形成分割,或者说形成整个组织的固化。智库的研究力量的组织,应当是研究部门化与课题团队化的有机结合,按照模块化的形式来运行。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和重大课题,对研究力量进行模块化配置,增强智库应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需求不断变换的适应性,形成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动态匹配党委政府决策咨询需求的新型智库组织。就内部而言,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就外部而言,能够形成有序竞争的良好生态。

5. 从智库的管理模式看,传统化VS现代化。知识生产和管理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征。传统的智库,在推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无能为力或者说力不从心,现代社会的现代治理和治理现代化,需要现代新型智库。由于相当一部分智库,由传统的科研院所改造而成,与传统的科研机构往往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在管理和运行上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惯性,没有建立起与新型智库特点相适应的高效的内部治理和经营运行机制。由于研究机构内部管理的缺陷,导致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局限。传统的官僚体系讲流程、讲组织运转的规范性,与创新存在着内在冲突与不可调和性,迫切需要在结构形态上,由金字塔式的科层结构向网络化的扁平结构转变。在传统的学术研究机构中,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不少是学术单干户,成员之间缺少协作协同机制,存在着知识的傲慢和对“权力”机构的偏见,在研究内容上没有转变,在研究范式上没有转型,没有按照智库发展特点和规律建立起现代科研院所制度。(www.xing528.com)

6. 从智库的发展路径看,粗放化VS精细化。决策咨询报告是智库的主要产品,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方面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由于领导者有较多的事务需要处理,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智库报告短小精悍,直截了当,找准痛点和穴位,智库类成果向微型化、快捷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当前,部分智库片面追求热点,一味跟风,推出的思想产品大而化之,大而无当。应当说,智库呈现出的产品可能是薄的、短的、浅显的几页纸的报告,但背后一定要有厚重的研究做基础、长篇的论证做依据、深厚的理论做支撑。智库生产要处理好短线与长线的关系,合理确定智库产品的生产周期和“出厂日期”,不经过深入反复论证决不“出厂”。不同于学术产品与实践之间有较大的缓冲地带,智库产品作为弥补知识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与政策和实践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逆性,错误的建议一旦进入决策,造成的损失就很难挽回。因此,智库产品的生产周期有长有短,智库产品的生产有短线有长线,但都要坚持质量这条主线。从当前总体情况看,低端一般性的产品多,高端高质量的产品少,智库领域迫切需要强化质量导向,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扭转部分智库脱实向虚倾向,推动去除低端产能,实现智库发展的去泡沫化。

7. 从智库与政府的关系看,从属化VS中立化。党管智库,坚持党的领导,包括机构、人员、经费、运行都必须嵌入政府大系统。研究的立场上要客观,表达的观点要客观。决策者要善于用智库,善于用智库的领导是有智慧的领导,善于用智库的领导是聪明的领导。推动党委政府决策者更好地用智库,也是智库自身重要的职责任务。要让党委政府更好地用智库,首先要回答好智库有什么用的问题,智库可用是党委政府用智库的前提。智库与党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的内脑作用不同,就在于智库发挥的决策外脑作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政治立场上不能中立,但也不能成为决策者的附庸,不能成为为党委政府决策背书的机器,研究的立场要尽可能全面客观,真正以智库科学咨询支撑政府科学决策,以智库创新思想推动政府创新发展。

8. 从智库的运行动力看,行政化VS市场化。智库产品,既不是纯公共物品,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品。由于智库的顾客群体是相对固定甚至是特定的,产品具有定制性质,供方可以形成竞争,但基本上面临着相同的需方,只能形成有限竞争的思想产品市场,思想产品市场缺乏正常的价格生成机制。因此,新型智库的发展方向,既不能是行政化,内化为政府内设研究机构,也不是市场化,外化为市场营利机构,而是积极推动去行政化、趋市场化,在行政和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走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智库与政府之间的理想距离是一臂之遥,过远过近都不行。在党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与智库机构的合作上,要实现由仪式性“握手”到常态化“牵手”再到深层次“携手”的转变。

9. 从智库的管理方式看,刚性化VS柔性化。智库作为一种以调查为主的研究性机构,需要生产思想产品,在日常管理上不再适合采取签到考勤等刚性的管理制度。如果说对智库人员出勤情况进行考核的话,应该是到基层一线调研的时间不少于多少天,外出考察进修交流研讨不少于多少天,智库管理需要把研究人员“赶出去”,赶到基层和一线,赶到问题和决策现场,而不是通过考勤签到等手段把研究人员“困在办公室里”。有些智库严格按照行政人员的要求对研究人员出勤的情况进行签到式的考核,不利于智库专家开展调研活动和对外交流。

10. 从智库的整体推进看,系统化VS碎片化。目前,智库发展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同智库之间纵向上不贯通,横向上不连通。在一些地方,智库主管部门对命名的重点智库等点上关注的多,对区域内各类智库面上的发展关注和指导的少,各类智库相对独立封闭运行,存在智库政策碎片化、智库发展孤岛化现象,迫切需要统筹管理,协调有序推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