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智库发展的成效特征详解

新型智库发展的成效特征详解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办国办《意见》的正式发布和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新型智库的评选认定工作,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走上快车道。

新型智库发展的成效特征详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全国各类研究机构参与智库建设的热情之浓前所未有,智库在治国理政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之大前所未有,我国新型智库发展步入黄金时期。

一、 新型智库发展的主要历程和阶段

回顾2012年底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新型智库的酝酿起步阶段。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在2012年12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于11月份以中办〔2014〕65号文印发。

2. 新型智库的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1月20日,中办国办《意见》在媒体公开发布。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确定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2016年1月22日,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扩大会议召开。随着中办国办《意见》的正式发布和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新型智库的评选认定工作,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走上快车道。

3. 新型智库的质量提升阶段。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如果我们把新型智库建设,从2012年底的预热到2020年看作全场的话,总书记的5·17讲话可以看作是由“上半场”注重制度建设和数量增长的阶段,向“下半场”注重质量提升和规范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标志。2017年5月,民政部等九部门公开发布《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新型智库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化、多元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4. 新型智库的深化发展阶段。到2020年初,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经历了“七年之痒”,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再部署。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也面临着新型智库建设从小康场景到现代化场景的转变。

二、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主要成效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整体上面临一个重大的机遇期,处于一个发展的风口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www.xing528.com)

1.智库建设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要部署,有关新型智库和决策咨询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据CTTI智库报告,截至2019年4月,共有27个省级行政区先后出台了本省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或办法,并在其中提出了省级重点(高端)智库的建设规划,将重点智库建设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数十家研究型大学制定了智库成果认定的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2月,中央和省市部委办局以红头文件批准成立的各级各类重点智库已有383家。截至2019年12月,CTTI来源智库已达848家,拥有研究人员14241位,27699次活动记录,157394件各类成果。

2. 高端智库试点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在全国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愈加彰显。2015年12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出台,配套以《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国家高端智库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5家机构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以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为目标,党中央科学擘画,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具体指导,各高端智库积极行动,新型智库内外部治理机制逐步建立,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重要经验。2018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更名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在智库联络处的基础上增设智库研究处,在职能上明确为负责组织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工作,协调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9年6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在深圳召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经验交流会。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并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随着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类智库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智库的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成果认定与评价标准等取得重要突破。

3. 各类智库有序发展,新型智库体系初步形成。以一批社会智库的兴起为标志,社会力量参与创办智库的热情高涨。随着智库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智库建设的积极性正在逐步释放,社会智库这块短板有所拉长。一批社会智库的活跃度不断提升,传统的智库圈层结构逐渐打破,开始向扁平结构转化,新型智库体系趋于形成(1) 清华大学《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通过综合国内知名智库评价机构最新发布的智库评价报告中提及的智库名录,具体包括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合作发布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智库(2017—2018) 和2018年《CTTI 来源智库发展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四川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等,认定中国智库共有1065家。根据中办国办《意见》分类体系,1065 家智库分别是高校智库611所,企业、社会智库148所,党校行政学院智库54所,社科院类智库69所,党政部门智库157所,军队智库2所,科研院所智库24所。

4. 智库五大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智库与政府、媒体、社会的深入互动,政策过程各环节正在形成思想产品生产和流动的价值共创链,智库的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等五大功能有效发挥,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政领导对智库的认同度明显提升,智库参与决策的深度、广度和“长度”均有明显进步,咨政建言功能更加彰显。从深度看,部分智库深层次参与决策,已经成为党委政府离不开的重要助手;从广度看,智库广泛参与决策,包括内政外交,都有其身影;从“长度”看,部分智库的决策咨询贯穿党委政府决策事前、事中、事后各个过程,第三方评估成为智库的重要职能之一。

5. 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智库理念在高校和社会得到进一步强化。部分高校专家,特别是青年专家,表现出参与智库建设的较高热情。根据中国智库索引(CTTI)数据,已收录专家14241位,每家智库平均拥有14.3位全职研究员和2.4位兼职研究员。按学历来看,拥有博士学历、硕士学历、学士学历和其他学历的研究人员分别占比78%、14%、7%和1%,学历分布总体呈“倒金字塔型”。从学科专业看,来自经济学、法学或管理学,占比分别为26%、23%和17%,占到全部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选人用人,注重培养多领域、复合型人才,建立内部不同体制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同时,针对新进人员,注重选聘具有丰富研究工作经验和资历的专业化人才;注重在政策研究和政策评估中统筹国内外社会资源,建立“人才大网络”制度;注重实施“海外人才交流计划”,重点培养政策研究领军人才、学科领域带头人和青年拔尖人才,为智库发展提供健全的人才结构层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人才培养体系分为专职、非专职、博士后、院所共建等四种类型,组成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智库研究团队,同时探索施行“创新研究岗位”制度,在现有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基础上辅以创新研究岗位序列,加强进岗人员业务竞争与待遇保障(2)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注重打造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激发各层次智库人才活力。通过全校选聘,形成智库研究板块首席专家牵头机制;通过分解国家治理研究领域,引入开放滚动的研究团队;通过智库研究员制度,构建智库与院系的人才流动通道;通过构建中国式“旋转门”,吸收其他研究机构学者、官员等作为高级研究员;通过实行专职与市场聘任制相结合,吸纳专职智库研究人员和智库运营管理人员(3)

6. 各类智库研究和发展平台纷纷建立,智库共同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中国智库治理论坛举行和中国智库索引(CTTI)的建立为标志,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智库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各类智库联盟建立,智库发展呈现社群化、联盟化的特征,正朝着系统化、体系化的方向迈进,智库的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智库人的专业认同感进一步提升。从智库研究与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关系看,二者的话语体系正在逐步贯通并且有所融合。不少学术刊物更多地接受智库研究类论文和应用研究类稿件,一些学术刊物更加关注智库成果,并且涌现出一批以智库命名的新栏目、新版面和新刊物,比如《光明日报》智库版、《经济日报》智库版、《文汇报》智库版、《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和《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与此同时,学术研究对智库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基础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研究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4)

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决策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智库面临的咨询课题难度将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多个智库之间密切合作,整合研究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决策咨询服务,这在客观上要求智库间加深交流合作。与此同时,中国智库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数量显著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扩充,决策能力显著提高,这为智库间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随着智库间合作交流的增加,智库联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复旦大学牵头倡议的“长江经济带智库合作联盟”,由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南京大学等1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发起,将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智库间合作程度的加深和智库联盟的不断出现,为中国智库在整体上提高决策研究能力、发挥政策建言功能开创了新局面。

7.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对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不断壮大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在北京召开为标志,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智库成为前行者、呐喊者、谋划者。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参与国际事务,相关决策研究和政策宣传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智库逐渐深度介入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聚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世界发展问题,形成了大量高水平决策研究成果,并加深了各国学者、智库之间的交流,有效传播了中国建设经验和发展理论,产生了显著的国际影响。在“一带一路”研究过程中,中国智库推动各国智库间开展密切交流,通过具体的合作项目和研究成果,加强对“一带一路”合作理念的宣传介绍,引导国外智库理解、认同“一带一路”实质与内涵,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创建良好基础。(5) 中国智库有了更多的思想自信、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快,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智库成为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推动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