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确投资者能力圈的范围及可变因素

明确投资者能力圈的范围及可变因素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能力圈之内,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会让他们在评估投资价值时占据优势,打败市场。这些技能之一就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当投资者遇到能说会道的老练推销者时,更有可能出现失误。故事会让人停止怀疑,可这种状态对任何人的投资过程都是有害的。太多的投资者将熟悉和能力混为一谈。

明确投资者能力圈的范围及可变因素

我们必须处理自己能够理解的事情。

——查理·芒格,英国广播公司专访,2009年

我们宁愿处理自己能理解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在自己没有优势或许还有劣势的领域与他人竞争,而不是在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与他人角力呢?你们每个人都要弄清楚自己的才能所在。你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但如果你试图在自己最不擅长的方面取得成功,你的职业生涯必将一塌糊涂。我几乎可以保证会是这样。要不然,你早就会买到一张中奖的彩票,或在别的领域很幸运地有所收获了。

——查理·芒格,斯坦福大学法学院,1998年

我认为了解自己的能力并非难事。如果你身高158厘米,那就别提打职业篮球联赛的事了。如果你已经是92岁的高龄,就不要再期待担任好莱坞浪漫爱情片的主角了。若你的体重是159公斤,你就不可能在波修瓦(Bolshoi)芭蕾舞团担任首席舞者……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年会,2014年

我其实比较擅长确定自己力有未逮的程度,然后径直绕开它就好了!我更喜欢反向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平均成功率不错,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比自认为的略高一点儿。

——查理·芒格,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专访,2014年

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很有价值。风险资本家弗雷德·威尔逊认为:“你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坚持做你擅长的事情。”芒格同样认为,超出自己能力圈的投资者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大麻烦之中。在能力圈之内,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会让他们在评估投资价值时占据优势,打败市场。

能力圈背后的理念非常简单,简单到让人几乎不好意思大声说出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风险更大。还能再怎么简单呢?不过,人类往往不会按照这个理念行事。例如,在推销石油行业科技公司的有限合伙资格或其证券的推销员眼里,原本聪明的医生或牙医反而更容易成为他们的猎物。

芒格曾指出,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者,也会在互联网泡沫期间走到自己的能力圈之外:

看到别人在科技行业赚大钱却没有自己的份儿,索罗斯受不了了,结果反而把自己弄死了。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2000年

芒格说,能力圈这种方法就是一种机会成本分析:

沃伦和我只看我们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和公司。每个人都要这样做。你的时间和才能有限,必须聪明地加以分配。

——查理·芒格,韦斯科金融公司年会,2011年

当然,专业化的价值在此也会发挥作用。芒格如此形容它:

沃伦和我有一些可以很容易地传授给他人的技能。这些技能之一就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如果你不知道边界,那它就不算是一种能力。沃伦和我擅长叫停百分之百的蠢事。光是致力于消除典型的错误,我们就让很多更有天赋和更勤奋的人望尘莫及。

——查理·芒格,《斯坦福法学家》(Stanford Lawyer),2009年

芒格有一系列用来避免错误的方法。芒格喜欢打这样一个比方:他想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这样就可以有意避开,不去那里。他的朋友和投资者李录描述过这种方法:

查理在思考事情时,会先从相反方向开始。想要了解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查理就会先去研究可能使生活惨不忍睹的做法;想要调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查理就会首先研究企业的衰败和倒闭;大多数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中取得成功,但查理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在股市里赚到钱。

——李录,《中国企业家》(China Entrepreneur),2010年

利用这种方法,芒格正努力将其投资限制在自己有明显优势的领域,而不是一些略知皮毛的领域。为了说明这一点,过去他曾谈到过一个人,此人“设法垄断了鞋扣市场,这个市场真的很小,但他掌控了一切”。在一个非常有限的领域赚取可观的利润是有可能的,比如鞋扣市场,只不过它是能力圈非常狭小却取得成功的一个极端案例。希望你能力圈范围内的那个领域要比鞋扣市场大得多。然而,如果你试图将自己的能力圈拓展得太大,那么就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李录曾写到芒格是如何向他描述这一点的:(www.xing528.com)

能够从生活中获得的真正深刻的见解,其数量仍旧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正确决策必定限于你的“能力圈”之内没有清晰边界的“能力”不能称为真正的能力。

——李录,《中国企业家》,2010年

能力圈的边界一旦确定,接下来的挑战就是不能逾越这些边界。留在能力圈之内显然在理论上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实践中,多数人难以做到。当投资者遇到能说会道的老练推销者时,更有可能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迥异于智商的情商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人类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能打消人们的怀疑。在金融史上,最重大的诈骗案的主角都是一些讲故事的高手,比如伯纳德·麦道夫和肯尼思·莱。故事会让人停止怀疑,可这种状态对任何人的投资过程都是有害的。

太多的投资者将熟悉和能力混为一谈。例如,一个人乘坐飞机的次数很多,并不代表他非常了解航空业,更不意味着这个人可以成为投资该行业的投资者。经常浏览脸书并不会让你有投资新创立的社交媒体公司的资格。如果仅仅是使用某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而没有深入研究该公司的业务,你就不应该投资那家公司。

那些知道如何守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人,有一些是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巴菲特看来,内布拉斯加家具大卖场(Furniture Mart)的罗丝·布朗金(Rose Blumkin)就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

如果你在她的能力圈之外两英寸[1]的地方晃来晃去,她甚至连提都不会提起。她确切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她不想在这些事上欺骗自己。

——沃伦·巴菲特,《滚雪球》,2008年

了解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极为重要。芒格认为它的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你有能力,差不多也就知道了它的界限在哪里。问(你是否越过了界限)这个问题也就等于有了答案。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2002年

巴菲特曾经说过,事实上,了解自己能力圈的界限可能要比知道这个圈的大小更为重要。如果你只在某些点上有能力,那么即便只停留在那些点上,你也可以做得很不错。芒格就此说过:

很多事情我们都放过了。你们必须寻找一个特别有优势的领域,并且专注于它。

——查理·芒格,韦斯科金融公司年会,2002年

关键是,投资者要持续地把精力放在避免犯错上。如果有人试图推销给你的东西,令你很难做出决定,你就可以选择干脆地拒绝。若你能找到容易做决定的投资,为什么还要做不容易决策的投资呢?借助能力圈做筛选,芒格尽量只在他有绝对优势的时候投资。否则,他就什么都不想做(而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们不涉足高科技企业,原因在于我们在该领域特别缺乏天资。没错,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可能也十分困难。那就试着开一家餐馆,并让它红火起来吧……致富为什么就应该轻而易举?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致富捷径是不可能存在的。

——查理·芒格,韦斯科金融公司会议,1998年

芒格和巴菲特都说,他们对于科技类行业中的企业的了解,不足以支持他们成为技术投资者。他们觉得自己无法预测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所有者盈余,5年都没办法做到,更别说几十年了。但每家企业都会采用科技手段,因此,芒格和巴菲特并没有将它们完全排除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外。

芒格不愿意投资科技行业事出有因,这可以追溯到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因为跨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导致了失误。在其投资生涯的初期,芒格收购了一家制造仪器的公司,这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投资科技企业的苦果。先是他的首席科学家被一位风险投资人挖走了,之后,磁带产品推向市场,使得该企业的业绩雪上加霜。用芒格自己的话说,整个体验几近让他“倾家荡产”。

巴菲特和我不觉得我们在高科技领域拥有较大的优势。事实上,我们感觉在理解软件电脑芯片等技术的发展本质方面具有很大的劣势。所以,基于个人的不足,我们往往会对这些敬而远之。此外,那是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理念。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力圈。要扩大那个圈子非常困难。如果音乐是文明的衡量标准,而我又不得不靠当音乐家来谋生,我甚至想象不出自己会被划归到多低的档次。

——查理·芒格,南加州大学商学院,1994年

芒格不投资科技公司只是他个人的决定,并不意味着科技行业不合适能力圈中拥有技术的其他人。

不确定性很高,加之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因此,科技向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巴菲特说过:“如果公司所属的行业变化迅速,那么预测它们的长期经营状况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界限。”通过留心自己在科技领域的能力范围,投资者就可以应对这种变化。例如,很了解绘图芯片技术的人未必很了解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若是不这样想,那就是在玩命。就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电影《警探哈里》(Dirty Harry)中所问的:“你得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吗?’那么,你的运气好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