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成分在道德行为中的解释和分析

合理成分在道德行为中的解释和分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尽管不能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并以此去分析和解释道德现象,但是,它强调要在微观层面上去解释和分析道德行为的意图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合理成分在道德行为中的解释和分析

第一,分析的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对明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深化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地说,在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运用分析的方法探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前,绝大多数有关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抽象的哲学思辨领域,与现实的道德生活世界存在脱节现象。在研究某些道德问题的时候,也往往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唯一的方法论原则与解释方式进行大而化之、含糊其词的宏观叙事。这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尽管分析的方法有其边界和局限性,但它毕竟用清晰的概念、严整的论证以及大量的分析工具把许多现实的道德问题引入了理论新视野,探讨和发展了许多前人所未曾涉及的大量道德新问题、道德新理论和道德新方法。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分析和重建的各种道德价值(正义、自由等)与各类道德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元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论和义务论等)已然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次理论尝试。从而,借鉴和吸收分析的方法在方法论上的可取之处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尽管不能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并以此去分析和解释道德现象,但是,它强调要在微观层面上去解释和分析道德行为的意图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宏观层面上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道德与微观层面上作为个体道德价值观的道德在功能和表现形式上是有所不同的,它们之间往往要经由许多中层环节的调试与规整才能达成协调,而只有两者的相互协调,才能形成一定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体系。就此而言,对社会道德的宏观把握与对个体道德的微观考察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充分肯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在推动集体行动和建构社会制度中的积极含义,但这并不等同于要以抽象的人性假设为前提来解释和推导所有的集体行动和社会制度。理解和把握个体的道德行为需要结合共同体的分析视角,要在共同体交往规则与个体道德行为选择之间的伦理关系中进行辩证地互动性研究。

第三,理性选择理论中的决策理论、博弈论等分析工具对研究某些具体的道德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这里说的帮助是从分析工具的解释功能上来说的,并非承认这些分析工具在建构性上具有合理性。所谓分析工具的解释性功能是指可以用理性选择理论解释和分析那些在导向自利交往规则中的行动者的道德行为及其选择过程。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意义上,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设计或推演集体行动和社会制度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再之,理性选择理论解释功能的大小取决于该理论对理性概念以及策略选择范畴的界定与发展。曾有学者指出可以在理性概念中加入道德的成分,或是在策略选择中提供道德的因素,不过,其中所牵涉的关系极为复杂,有许多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注释】

[1]Marion Smiley,“Review:Making Sense of Analytical Marxism,”Polity,vol.20,no.4,1988,pp.734-744.

[2]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a Defence,Introduction to the 2000 edi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pp.17-18.原文中以斜体表强调的地方在此以着重号标示。

[3]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a Defence,Introduction to the 2000 edi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p.18.原文中以斜体表强调的地方在此以着重号标示。

[4]Robert Tucker,Philosophy and Myth in Karl Mar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pp.183-184.(www.xing528.com)

[5]John Roemer,“‘Rational Choice'Marxism:Some Issues of Method and Substance,”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vol.20,no.34,1985,p.1439.

[6]Jon Elster,An Introduction to Karl Mar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21-26.

[7]Jon Elster,An Introduction to Karl Mar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1.

[8]J.Elster,Make Sense of Mar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5.

[9]转引自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63页。

[10]R.G.Peffer,Marxism,Morality and Social Justice,Introduc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p.18.

[11]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a Defence,Introduction to the 2000 edi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p.12.

[12]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a Defence,Introduction to the 2000 edi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p.13.

[13]J.Elster,Make Sense of Mar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pp.211-2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