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教师:教育实干家的角色

大学教师:教育实干家的角色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学院党委在联系实际学习和讨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决定要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求进一步落实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综合改革方案”的规划,使学院成为面向国家和电影事业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办学实体。

大学教师:教育实干家的角色

作为大学教师和电影专家,在繁重的教学管理、电影局行政事务和学院管理工作的条件下,仍然心系专业教学,作为研究生导师,招收、指导了三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技术的研究生,其研究的方向有影像质量控制及改进、影像密度的定量控制和现代电影技术,这些毕业生,现在在电影创作领域、在国家电影技术专业领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创作、教学、科研、管理作用。

当时,学院党委在联系实际学习和讨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决定要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求进一步落实北京电影学院“教学综合改革方案”的规划,使学院成为面向国家和电影事业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办学实体。刘国典教授作为院长明确提出,要率先积极推进教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院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质量层次有所突破。他在多个场合强调,学院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工作展开,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工作根本,教学保障和提高是我们的中心和重点,改革是必然出路,提高管理、严格制度是我们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

刘国典老师在做院长期间,始终让大家更关注教学工作,他认为课程建设上的事情就是让所有老、中、青教师,重视教学、摆正关系、加强人文基础知识教育、强化电影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专业特色、电影特点进行艺术创作,探求相应的课堂教授和实习、实践的教学措施。同时,要求老教师,及时开展电影专业教学经验总结等问题的专题研究和总结。他要求全院各个教学系、各专业之间开展教学研究和横向的学术交流,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一举措和特点,一直保留到今天,对学院教学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各类研讨会后,各个系、各个教研室都结合各自的教学发展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讨、探求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989年5月,刘国典出席日本东京“第42届使用高清晰度电影拍摄大会”,就中日合拍《龙王》发言并回答各国代表提出的问题

从刘国典院长开始,就强调学院青年电影厂,必须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电影创作。一不是为了通过电影挣钱,二不是为了在社会上出名,三不是为了青年厂的业绩,四不是为了拍多少片子,出什么名。而是高度服务于教学,扶持教师、学生的艺术创作,帮助完成学院部分科研的内容和课题,凝聚学院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学生的力量。通过正常的方式,走正路搞创作的举措,表彰学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创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加强母校的凝聚力,弘扬电影教育的成果和推进中国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设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开设了学院的“大讲堂”形式的讲座和报告,请世界各地的导演携带他们的电影作品来学院进行交流,旨在帮助学生知道更多的创作状态和信息。刘国典关注电影技术,关注电影艺术和学院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的电影艺术创作。

2002年,我接任了学院院长以后,在工作中和以后的时间里,多次去在看望刘国典老师,向他汇报学院的情况,请教各种问题。也谈到学院未来的一些发展设想,刘老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听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帮助我出主意,想办法。(www.xing528.com)

刘院长总是说,作为新一任和年轻的院长,你要认识整体和协调的作用,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他多次表示,学院关键还是要重视学术工作和学术建设,就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特色专业,别急于扩张,不断地加强电影专业和学科的建设。重视电影本体和电影技术与艺术的方法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各类型电影和专业创作的成果,目的就是把我们的电影教学和创作经验总结下来,特别是总结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用到教学之中,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应用性,这是我们学院一贯的作风和理论建设的方法。

刘国典院长认为,学院学术委员会就是要经常研究跟我们教学、技术和创作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我们办学报,最终目的不是拉关系,凑文章的数量,也不是给冒充外行的人提供发稿的地方,而要做提高专业水平的学术成就平台。

将教师的电影创作经验和实践成果介绍到学院,介绍给学生,将规律性的东西引入学院的教学,并以此来确立创作教学和艺术实践在全院电影教育、科研、创作中应有的地位。通过学报的影响力,让所有的教师和毕业生的创作总结,都具有示范和总结的理论意义,反哺我们以后的教学。由此,确立现代的与先进国家电影教育接轨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电影教育意识,培养自己的电影专业艺术人才,既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又与西方电影观念形成一个基本的对接。

2011年6月,古稀之年的刘国典教授,再次回到北京电影学院的讲台,根据摄影系的工作计划和传授经验的安排,让老教师重返讲台,仍然返回摄影系,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希望让系里年轻的教师和学生,接触第一代教授的教学实际,把摄影传统技术的理念真正继承下来。他为中国电影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用自己的学术和教学成果,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践行了自己为国家电影事业奋斗的忠诚。

我作为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院长,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学院的老教授其实是一个宝,希望能够在各个系起到示范作用,这也是更大意义上的传承,就是薪火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