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发展的有机整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也不例外。值得指出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通过完善自身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完善的过程。可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是一名教师顺利从事教师职业的保障,健康的身心系统理应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趋势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发展的有机整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也不例外。下面将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面简要阐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理论。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化

美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已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当下,教师专业化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纳,且日益上升为一种教育理论。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之下,经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职业技能,形成教师专业的品格道德。在必要之时,会进行专业的培训与训练,逐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水平,从而不断向专家型教师迈进的过程。显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化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通过终身的专业学习与专业训练,不断获取一系列从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不可或缺的幼儿保教知识与技能,形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备的道德与品格,养成专业自主自立,从而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升至接近或达到专家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备素质的过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具备学前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职业素养及幼儿、儿童心理);二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品格、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等专业素质,并逐步成熟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含义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既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素质的发展过程,又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发展是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至接近或达到专家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备素质的过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生涯发展是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从新手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乃至职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断向成熟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直至专家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发展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通过完善自身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完善的过程。

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内容(www.xing528.com)

(1)身心系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活动内容是教书育人(保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育人活动的一部分),其中,教书是方式,育人是目的。由于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的智慧动物,因而教书育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特殊的体力劳动,它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充沛的精力、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境,否则从业者将难以胜任这项活动。可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是一名教师顺利从事教师职业的保障,健康的身心系统理应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

(2)观念系统。观念是无形,但是却可以知道人们的行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进行教学活动中势必会收到教育挂念的影响。因此,好的教育观念会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消极的教育观念则会阻碍教学活动的进行。

(3)品格系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便需要教师具有优秀的品格与仁爱之心。幼儿与儿童所处于心理与生理快速发育的阶段,需要给予更大的帮助与爱护,这便需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善良、公正、坚韧的品格作支撑。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他会从事怎样的职业,同样,职业的特点也会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对待幼儿与儿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可见,品格系统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关键内容。

(4)知识系统。教师之所以能称为教师,最起码的原因是教师在知识方面具有相对的权威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通识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个人的实践性知识

(5)能力系统。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顺利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条件,因而,具备从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相关的能力系统理当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行动研究能力等。

3.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的阶段

从一名幼儿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教师职业认可到自我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会遇到不同的发展问题,同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也在不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与中小学教师或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相似,因而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从一般教师的视角出发,较为笼统地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相应便出现了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如教师关注阶段论、教师发展阶段论、教师教学专长论及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理论等。

笔者在对比以上不同研究取向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发现,尽管它们立足不同的视角,但仍表现出了一些相同的地方:其一,将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及职后培训联系起来,将教师发展视为一个一体化的、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其二,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三,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且各阶段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特征或特性;其四,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其在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需求;其五,关注教师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其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依次为新手型、胜任型、能手型、专家型四个发展阶段;其七,认为教师教育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且应根据教师在专业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不同需要来实施。不言而喻,以上七点共识,同样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同样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一部分,同样也是指导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的基本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