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与融合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与融合发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此,教师教育一体化成为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总的来说,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位,更是教师教育的实践方案与行动指南。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与融合发展

20世纪70年代,《詹姆斯报告》提出了教师教育的“三阶段”——个人教育阶段、准备教育阶段及在职教育阶段。自此,标志着“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出现。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教师教育一体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该会议强调了教师培养与进修相统一的必要性。强调了随着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议: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自此,教师教育一体化成为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有学者认为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有学者立足于归纳概念,认为教师教育一体化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纵向意义上的一体化,主要是基于教师教育的顺序而言,依照时间点可将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传统上的这三个方面是割裂的,如今有学者希望建立起三者的联系;二是横向意义上的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依据各级各类的教育方面,指将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联系整合;三是发展因素上的一体化,这一理念是指将教师的知识、教学方法、智力、精神面貌综合起来;即将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等智力因素发展与态度、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研究成果上的一体化,以前关于教师教育研究的理论是割裂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将各个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五是整体组织上的一体化,主张将学校与教师联系起来,实现校方与教师的有机结合。教师教育一体化,其实就是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科学设计与之相应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评价方法等,力求各个阶段相对独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衔接、集于一体。首先,教学目标的一体化。实现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经历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对此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职前教育阶段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重在形成教师的基本素质;入职教育重在适应工作环境,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职后培训旨在更新知识、研究教学和提高业务能力,引导教师通过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逐渐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其次,课程结构的一体化。课程结构一体化的重点是实现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的课程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融通,前期内容要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后续内容成为前期内容的延续和提高,不是简单化重复,而是既呈现阶段性又体现整体性。再次,培养过程的一体化。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能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几个专业发展阶段。强调培养过程一体化,就是要以终身教育理念整体审视、规划教师培养过程,研究教师从前一个阶段发展到后一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内在规律、动力机制以及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并据此设计教育内容和方法,将培养过程与教师的成长过程密切结合起来,使前者成为后者的“催化剂”和“得力助手”,促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最后,教师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建立一支通力合作且各有侧重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教师的资料整合,教学设备依照一定的标准分配,依据教师的特点放置在合适的岗位上,争取每一对教师队伍都有其特色之处,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内在诉求,同时又是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组织机制保障和主要实现路径,与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密不可分。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www.xing528.com)

总的来说,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位,更是教师教育的实践方案与行动指南。第一,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打破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说与做不统一的问题,通过一体化搭建起连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第二,将割裂的教育体系、教育资料重新统一整个,构建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融通的教师教育网络。第三,突破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及在职培训相互割裂、不同教育机构相互隔绝的局面,建立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及在职培训之间相互融通的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第四,统一规划和设计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就职前培训、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统一起来,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统筹考虑。第五,重新调整、优化配置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职前、入职及职后既有侧重、又有合作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第六,重新构建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和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关系,建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对话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