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方案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设置在初等专科师范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各类综合性大学,通过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进行。获得申请资格后还要参加当地教育局举办的面试,一般为幼儿园相关课程的面试,通过这些考试并取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方案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的类型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类型的区分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方式,教师专业发展乃是一连续的过程,并非只包括职前与在职两个独立的阶段,而是由几个极重要且具有决定性的发展阶段构成。因此,欲促成教师专业的有效发展,须从终身学习的观点出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是在这里我们为了更好地将培训的不同凸现出来,因此以是否正式参加幼儿教育工作为界限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类型来分别介绍。

1.职前培训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前培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专业对口即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受的培训;另一种是指非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及相关专业学生在取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资格之前所参与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

(1)学前专业职前培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50年代始在高等师范院校设置。学前教育事业从近代以来也开始一步步走向专业化,不仅表现在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兴起,还表现在与此相应的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专项教育投资的设立等方面。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设置在初等专科师范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各类综合性大学,通过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进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丰富、精深学前教育理论,并能很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合格师资。

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基本由公共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和学科专业类课程构成。公共类课程一般为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教育类课程主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学科专业类课程一般为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学科教育应具有的专业知识类系列课程,如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此外,还会安排一定量时间的教育实习课程。而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教育学类一般的公共类课程等基础课程外,还有其本专业特有的课程,本专业特有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学前教育学科教学法。包括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等。

②学前教育基础课程。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行为矫正、特殊教育学等。

③学前教育技能课。主要包括钢琴舞蹈声乐、美术等。

④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一般是指最后一两个学期的为期两个月左右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

(2)非本专业职前培训。非本专业职前培训是指那些原来从事其他工作,或者学习其他专业的个人,希望从事幼儿教育却没有相关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学或参加各类型学习从而获得相关从业资格的培训。

一般而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资格证的申请需要申请者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理论考试,参加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乙等或二级甲等水平(每个地区标准可能不一样,但主要是二级乙等)。获得申请资格后还要参加当地教育局举办的面试,一般为幼儿园相关课程的面试,通过这些考试并取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未经过本专业学校教育的从业人员学习的方式增多,加上近年来“终身教育”理念的盛行,学习的时间和方式都突破了以往普通全日制在校学习的限制。常见的学习方式有自学学前教育类相关书籍和课程、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学习、参加夜大学和函授课程等。

①自学相关书籍和课程。印刷媒体的发展和购书媒介的发达,使学前教育类相关书籍不仅品类增多,购买也相对方便。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等相关书籍。这是一种相对而言最经济实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制订学习计划和内容并根据自己学习进度和效果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互联网远程教育学习。信息时代的发展有可能彻底改变以往阅读和书写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的输入和输出。这实际上是一种远程培训形式,便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课堂、网上学习已经渐渐成为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的新兴方式。

③夜大学和函授课程。全日制学习某一课程固然可以使该课程和专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但由于只有一次选择和学习的机会,所学内容会有很大的限制。这时候,很多人会利用课余或业余时间参加某些学校的学前教育或函授课程。这样既不会耽误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自身工作的进行,还能得到专业教师的亲自教授,更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快速成长。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正式上岗以后所参与的一切形式的培训活动。它和职前本专业的在校培训以及其他形式的培训除了在时间上有差异外,还在培训形式、培训地点、培训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1)在职培训的培训内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参与的在职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补充,还包括实践知识的拓展。与职前培训在内容上的差别主要为在职培训更重实践经验,参与培训的教师都是幼儿教育事业一线工作者,会带着很多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培训,使培训更加有针对性。除了理论知识和相应法规政策的理论学习外,更多的是技能培训和实际课堂演练。

(2)在职培训的培训时间。在职培训时间一般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安排,且由于培训类型不同,时间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和职前培训最大的差别在于时间的不完整性和无规律性,职前培训尤其是全日制学校教育时间是完整且固定的。同时,在职培训时间一般较短,可能是短短的一节课也可能是几天的系统学习,但受实际教学影响,很少有超过一个星期的培训时间。在职培训会根据内容的差异而制订不同的时间,如每个学期开始时和结束前幼儿园大多会组织集体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时长一般为一个星期左右;学期中间每个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派教师到各级高等师范院校和示范性幼儿园参与培训和研修;近年来国培计划的开展更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享受时间更长、质量更高的研修。(www.xing528.com)

(3)在职培训的培训形式。由于在职培训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培训的形式也相应具有多样性。而对培训形式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结果,常见的培训形式有园本培训(以幼儿园为本的培训,教师是园本培训的主体),观摩幼儿园等。

(4)在职培训的培训地点。和在职培训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相类似,在职培训的地点和职前培训相比也会有很大不同,它更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一节优质观摩课的教室可以成为在职培训的地点,某大学的教室可以成为在职培训的地点,幼儿园甚至家里的电脑前也可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参与培训的地点。

用职前和在职培训的时间来区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参与培训的类型只是各种划分手段中的一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参与培训的类型很多,只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一个学习中的有心人,愿意学习、以学习为乐趣,其培训与研修是伴随着她整个学前教育生涯的。

(二)在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的方式

在职培训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从一名新手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的强大助力。几乎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而在职培训的种类和形式很多,下面我们从在职培训组织者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

1.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相继出台,使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在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投资力度的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增强需要专门的培训和研修。为此,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如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1年10月启动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项目,简称“国培计划”。

像“国培计划”这样的由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项目虽然耗资巨大,但是受益面广泛,培训者可以脱产研修即学习期间可以不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专心学习,且不需要缴纳任何培训费用。“国培计划”对亟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尤其是各项条件都比较差的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甚至有人表示,这是其“从事幼教事业十年以来的第一次正规培训”。

以2012年参加安徽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短期集中培训班的某期学员为例,他们来自安徽省部分城市主要县镇和农村幼儿园。培训后,安徽师范大学对学员参与培训的满意度做了调查,他们均表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参与培训,更不用说这种大规模的正规培训。而参与此次培训,对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其前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各项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培训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范围普及,这就需要参与培训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和园长发挥“种子”教师的作用,将其收获的前沿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素养等传授给其他教师。

2.幼儿园组织的培训

幼儿园组织的培训在类型和时间上有较大的主动性,可以在大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本园教师的专业水平确定培训项目和培训时间以及参与培训的人员。在幼儿园组织的培训中较常见的有以下几项。

(1)学期始、末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每个幼儿园会根据本园教师专业水准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在学期开始前和结束后开展教师培训,补缺补差,为教师提高其业务能力充电。这种比较固定的培训研修不仅可以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还可以使幼儿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学习前沿先进的学科知识,以更好地促进本园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2)观摩公开课。幼儿园要求教师定期开公开课组织教学研究,参与其中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观摩公开课和教研的过程中领悟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学习优秀教师在教学组织、课堂控制等方面的长处,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观摩公开课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培训形式,且容易在各个幼儿园开展,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师参与的人数和质量。

(3)专家讲座。幼儿园聘请某些优秀教师或专家到本园开展专题讲座是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深入了解某一学科或学前教育某一方面知识的又一良好途径。这些教师和专家不仅给学习者带来自己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其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更是起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习者更具钻研精神,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专业技能和素养突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4)外出考察。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幼儿园为提高本园办园水平,通常会选择选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外出考察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这些外出考察的教师回园后也要发挥“种子”教师的作用,将外出学习的成果和心得与本园教师分享交流,通过开展教研等方式将这些内容去粗取精并加上本地区和本园教育特色,使其内化到本园的实际教学中,发挥培训的最大价值。

3.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自身培训

1965年12月,法国教育家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观点,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前法国教育部长富尔主持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出版,终身教育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冲破了传统学校的僵化制度,使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开启终身学习的路程

自学是终身学习最灵活的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而不受僵化制度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工作忙、业余时间短而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所有内容的困难,又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根据自身情况补缺补差,扬长避短地发挥自身特长和兴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从一名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阶段的专家型教师,不仅需要国家和幼儿园组织的各项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培训。利用带着问题的自主读书学习和互联网以及参加函授课程等方式进行自我培训,这样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