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雅舍读砚及其材质分析

雅舍读砚及其材质分析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台左侧立一博古架,上面摆着一些瓷瓶、玉雕和奇石等艺术品;茶台后面,一块书有“雅舍”两字的牌匾豁然高挂。一曲《云水禅心》弹奏下来,老郑就写了“温香雅舍”、“可人如玉”等十来条横幅。可能是酒精刺激的缘故,心血来潮,竟发少年狂,我把那方端砚托到他面前,有些张狂地对他说道:“刚才你教我们读字,那现在我就教你读读这方砚!”读砚可分四步,第一步看材质。

雅舍读砚及其材质分析

砚额处雕双环型砚池,双环相扣,内有小孔贯通;平板砚底,四周起微凸宽线构成砚足。我不禁小声地赞道:『一方好砚!』

前年初夏,梅雨时节;绵绵细雨,持续多日。正如宋代诗人王之道在《呈蔡元德二首》中所云“一叶黄梅雨,潺潺过麦秋。昏沉浑似醉,憔悴不禁愁。”久困在家,心生阴郁,终是难耐。一日薄暮,几友相约,聚一临江小店,沽酒驱愁。酒罢微醺,谈兴尚浓,皆不忍别。好友缪总,心思细腻,见此情景,特设茶局,邀众友转场品茶。

缪总性情儒雅,酷爱传统文化,在艺术鉴赏方面颇有造诣。他与我相交多年,感情甚笃。他的公司离小店很近,仅百十米,大家便省却雨具,冒雨而行。酒后有些忘形,一路上,大家勾肩搭背,你推我搡,踉踉跄跄地来到缪总的公司楼下。门前灯下,雨垂如丝,光透夜霭,略显昏暗。缪总的学生小可在门前等候,她斜撑着雨伞,临风而立。小可脸庞甜美,身材修长,一袭长衫,长发飘逸,给人以超凡脱俗之美。

见我们到了,小可嫣然一笑,轻盈侧身,右手微抬,款款移步,将我们迎进大厅,引入电梯。可能是由于小可的缘故,大家见美心怯,瞬即收起不羁,恢复正形,出电梯的时候,一个个原本手舞足蹈的醉汉,都俨然谦谦君子。

电梯直接将我们送至楼顶,一出电梯,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处在屋顶露台建造的空中园林,奇山异石,流水潺潺,草木葱郁,可谓别有洞天,宛若仙境。空中园林足有两三百平方米,中间立一青砖黛瓦的独间房屋。电梯口至瓦房修一长廊,一带流水,穿廊而过。流水两侧,点缀两排低矮的夜灯,雨落水面,在彩灯的映照下,溅起的雨点像粒粒彩色的珍珠,星星点点,五光十色。围绕瓦房,植有几丛青竹,竹枝摇曳,尽显幽美。走在长廊上,大家赞叹不已,“真漂亮”、”太美了”等溢美之辞声声不绝。然而,进到房间,我们更是惊诧万分。室内有四五十平方米,青砖铺地,墙面素白,精美字画悬挂于墙,明清窗花点缀其中,字画与窗花分布疏密有致,恰到好处。满室的明式家具皆为红木,表面暗红,泛出幽光。几盏立地的老式纱灯,光线浅粉,照得满室温馨而柔美。室内左侧是一宽大的书桌,桌上毡布铺面,笔墨纸砚置于其上;书桌后有一长排书柜,厚薄书籍陈列其中;室内右侧,垂一竹帘,透过竹帘,一席古琴,隐约可见;室内正中置一茶台,茶台上面,各色茶具,一应俱全;围绕茶台,摆放有六张鼓型小凳。茶台左侧立一博古架,上面摆着一些瓷瓶玉雕和奇石等艺术品;茶台后面,一块书有“雅舍”两字的牌匾豁然高挂。

长:15cm
宽:10cm
高:2cm

“真的好雅致!”我不禁暗自赞叹。

在大家饶有兴趣地围绕室内参观了一番后,缪总便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并朝站在一侧的小可说道:“小可,你来泡茶,泡石兄上次拿来的霸茶,给大家醒醒酒。”小可温婉地在茶台后的椅子上坐下。她泡茶的动作优雅而娴熟,烧水、烫杯、泡茶、捧杯、续水等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霸茶的确是普洱中的精品,茶汤一出,水气升腾,芬芳四溢。我们这些人中大多还是粗人,品茶愣是品出了喝酒的豪情,一杯一杯直接往嘴里灌。小可见后,不禁窃笑。于是便教起了我们品茶,她轻言细语地说:“品一杯茶要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饮茶。”记得好友老冯也同我说过这些,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三口法”还真是喝茶的常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她教的方法品,果然是不一样,不光姿势变得优雅了,味道也好像变得更好了。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然后在啜咂之间,余味又慢慢从牙尖、嘴角蔓延,更觉香味绵长幽远,温润浓郁。让人心神荡漾、沉醉其中。

两泡茶过后,缪总放下茶杯,问询道:“我们暂停一会,请老郑去留几幅墨宝,小可去弹一曲,让我们一边听曲一边赏字,如何?”

众人齐声响应,随老郑来到书桌前,围着书桌,欣赏着老郑挥毫泼墨。老郑是书协会员,书法在市里小有名气。此时,小可弹奏的《云水禅心》也悄然响起,琴声悠扬,扣人心弦。老郑写字倒不讲究,他把砚台和墨块往旁边一推,拿过烟灰缸,往里面倒了半缸墨汁,就旁若无人地奋笔疾书。我捧起被老郑推到一旁的砚台,细细打量,是一块长方形的端砚,长十五六厘米,宽十一二厘米,厚约二厘米;砚台正面四周凸起,勾勒出一圈窄窄的边线;平面砚堂,由于长久磨墨,中心微凹;砚额处雕双环型砚池,双环相扣,内有小孔贯通;平板砚底,四周起微凸宽线构成砚足。我不禁小声地赞道:“一方好砚!”

老郑的书法水平的确不错,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字字饱满,姿态横生。一曲《云水禅心》弹奏下来,老郑就写了“温香雅舍”、“可人如玉”等十来条横幅。老郑写罢,收笔弃笔的动作也表现得干净利落,甚为洒脱。在众人的赞誉声中,老郑便有些飘飘然,沾沾自喜地教我们欣赏书法,用他的话说就是如何“读字”。

他摇头晃脑地说道:“读字,也就是欣赏书法,首先要看神韵。南北朝的大书法家王僧虔曾经说过,‘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能不愧对于古人’。在观神采后,再观形质,这是欣赏书法的一大诀窍;其次要看整体。看有无章法布局之美。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布局是否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再就是要看局部。具体来说就是要看字法、笔法和墨法,看此三者是否做到了各得其法、各尽其妙。”老郑的一番说教,更是博得满堂喝彩。

老郑倒是个另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说书法家对笔墨纸砚都有着天然的喜爱,毕竟创作任何一件好的作品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老郑对那方好砚完全漠视,我十分不解,于是便戏谑道:“老郑,你不磨墨,不使砚,更不懂砚,你还书法家呢!”

老郑很不服气,反讥道:“谁说书法家就得使砚懂砚,现在谁还使砚,难道你使砚懂砚呀?”

可能是酒精刺激的缘故,心血来潮,竟发少年狂,我把那方端砚托到他面前,有些张狂地对他说道:“刚才你教我们读字,那现在我就教你读读这方砚!”

老郑不以为然地说:“洗耳恭听!”(www.xing528.com)

缪总他们也同声附和。于是,我便一边抚摸着砚,一边指着那方砚作了一番详细的解说。

读砚可分四步,第一步看材质。这方砚的石材应为宋坑端石,宋坑石的代表色是深紫色,也就是古人所称的猪肝色,它色调均匀,浑厚凝重,质地细腻,手抚如婴肤,磨墨效果非常好;第二步看工手。这方砚的工手非常精美,长宽厚比例十分协调,恰到好处,边线刚直,转角圆润,刚柔相济,整砚给人的感觉是精巧而不失敦厚;第三步是看年代。这方砚从它具有的浅堂、方正、浅足等型制特点,老旧的包浆,以及它自然的使用痕迹来看,它是清代中晚期的老砚无疑;第四步是看寓意。古代的读书生活单调,砚台作为日用之物,常常会通过它寄情达意,赋予它许多深意。这方砚的砚池雕饰为双环形,寓意可谓丰富。《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了这么一个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韩宣子,他有一只玉环,得知另一环在郑国,欲求购。环为郑国商人所有。郑人子产曰:若予环,郑必有“强夺商人”之嫌;晋得环,亦必“失诸侯”。韩宣子终于不再求购。后因此,“双环”被喻为最可珍爱之物。如果从这个典故来理解,此砚有至爱之物的寓意。另外,清代纳兰性德的《河传•春浅》这首词有云:“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其中的“双环”是指门,如果像这首词一样,把“双环”理解为门,那么此砚又有仕途通达的寓意。再就是这方砚与西泠藏的那方清代曹秋舫铭双环端砚极为相像,由此,这方砚可取名“双环砚”。

我言一毕,即惊四座,掌声顿起,老郑也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学着《地道战》中的伪军高司令,连声道:“高!实在是高!”之后,我们又回到座位,专心地品茶赏乐。酒渐醒,我后悔不迭,深为刚才的轻狂而羞愧。

当我们起身作别的时候已是深夜,临出门,缪总拿起一张宣纸将那方砚台一包,然后往我手里一塞,很豪气地对我大声道:“石兄,这砚归你了,既是因为你懂砚,宝剑配英雄;也是想您下次再多送我一些好茶。”见缪总一脸真诚,恐却之不恭,我便欣然收下。

出到露台,雨已停,微风起,远处灯火阑珊,我回望着静夜里那在房顶孑然而立的瓦房,再次看到“雅舍”牌匾的时候,我猛然想到了民国才子梁实秋笔下的“雅舍”。让人感叹的是,同名“雅舍”,却天差地别。

1938 年,正值抗日战争,国难当头,大名鼎鼎的梁实秋为避战火,来到重庆,他也只能住在筑于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围以竹林的几间破瓦房。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顶上铺着瓦,四面编着竹篦墙,墙上敷着泥灰。室内也极为简单,仅有一几一椅一榻。明明是破屋、陋室,梁实秋却偏偏称它为“雅舍”。这“雅舍”表达出的,尽管有对现状深感无奈和对所处环境自我调侃之意,但更多是开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那时的梁实秋真可谓是苦中作乐、再难也雅。

梁实秋将居所冠名“雅舍”,表达出了他对雅致生活的热爱;缪总同样如此。缪总热爱雅致生活,他追求的方式是通过营造一处高雅的环境和氛围,调整心情,置身其中,以达到享受雅致生活的目的;而梁实秋却是以他那从容豁达的心态和深刻睿智的洞见,以及那在生活的泥淖里依然乐观向上的性格,于饮酒、喝茶、照相、旅行、下棋、写字、音乐、画展、读书等生活中琐细平常的每一处,去用心品味一种闲适、雅致、有趣的情味。孰高孰低,其实无须去比。

什么是雅致生活?并无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怎么去享受雅致生活?也无常道,只能是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感觉闲适、愉悦就好。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时代,人心都普遍比较浮躁和功利。人们总是步履纷杂、行色匆匆,过着惜时如金的生活,单调、枯燥、压力大、节奏快是生活的主色调。这时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偶尔将生活节奏放慢下来,享受一下雅致的生活。

普通人该如何享受雅致生活呢?其实不必过分拘泥于物质条件,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丝竹于耳固然好,能琴拨幽静处,茶煮溪桥边,酒约黄昏后也行。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心境,只要内心善良而宽厚、平和而从容、淡泊而宁静,那么就不管是在华屋还在陋室,也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我们都能随处享受到雅致的生活,随时都会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品味出高雅的情调。

而今,“双环砚”置于我书房案头已两年有余。工作之余,偶有闲暇,我会煮壶香茶,执本闲书,久处书房,抛开烦心琐事,独享一隅安宁。这时,每每看到“双环砚”,我总不免会想起缪总的“雅舍”,想到那画一样的景色和诗一样的意境,便又会习惯性环视一下自己的“陋室”,然后哂然而笑,慨而叹曰:“陋室有我,我有书茶,不亦雅哉!”

2019 年12 月12 日

【知识链接】

砚台由多个部位构成。砚堂:又称墨堂、墨道、砚心,砚的中心研墨处。它是砚的核心部位,决定了砚的好坏。名砚砚堂的大小和部位因材而异,不拘一格。有些名贵石品,如端砚的鱼脑冻、蕉叶白,歙砚的对眉子或刷丝纹等,都精心设计、保留在砚堂的部位。砚池:别称砚海、砚泓、砚沼、墨海等,指砚的低洼处,用来存清水或墨汁。它可大可小,因材而异。有些圆形砚的池设计在砚的边缘,还有的砚干脆不设砚池。砚额:也叫额头,指砚的上部较其他三边砚唇更宽的地方。砚的主要工艺雕刻、纹饰一般都安排在这里,以提高砚的观赏价值。砚岗:指砚堂中间稍高的地方。从这里往四周渐渐变低,可使研墨时的墨汁随时向四周低洼处流淌而保存起来。砚边:也叫砚缘,指砚堂四周略高的边缘带。它形成砚的轮廓,好像是砚的堤坝,起到蓄水或墨汁的作用。很多名品砚台往往不设砚边,这是名砚更注重其观赏和收藏价值而忽略其实用价值。现在有些名砚甚至只磨制一块砚板,不少人还喜欢收藏这种砚板,置之案头作为赏玩之物。之外,还有底边、砚壁、砚角、砚唇、砚面、砚底、砚侧、覆手、砚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