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起扑克牌游戏的相关话题

谈起扑克牌游戏的相关话题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采取了扑克牌的游戏方式。1)有发牌人的扑克牌游戏根据格里高利的原意设计了简化的游戏方法。但是从扑克牌游戏的角度,实际上仅仅是发牌方的游戏,其余玩家完全成了被动的接牌方。2)无发牌人的扑克牌游戏我们在基于上述关于区域发展初始基础的假设基础上,同样经过三轮发牌后,形成了如图2-6所示的牌面。

谈起扑克牌游戏的相关话题

这里将介绍的“扑克牌游戏”是结构主义理学中关于结构与行动者的一个通俗解释。该游戏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德里克·格里高利(Derek Gregory)教授在《地域差异与后现代人文地理学》(Areal Differentiation and Post-modern Human Geography)(Gregory,1989)中提出的。他的设计思想来自多琳·梅西。梅西是英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对全球化、区域不平等发展方面的研究,1984年她出版了《批判的人文地理学》(Critical Human Geography)丛书中的一册《劳动的空间分工》(Spatial Divisions of Labor)(Massey,1984)。

格里高利就在他的这篇经典文章中用扑克牌对梅西的理论进行了解读。他采取了扑克牌的游戏方式。在第一轮中,发放同一花色的牌(代表资本积累过程),每个玩家(代表不同区域)得到不同点数的牌(代表不同的功能)。在第二和第三轮,其他花色的牌被发放。同时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因此当地经济的结构可以被看成是“层”叠加的产物,即上文中提到的梅西关于地方性的概念阐释。在发完三轮牌后,各个玩家手中不同花色牌点的组合象征着每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具体差异。但是对于每个玩家(即区域)而言,这与其他玩家手上拿的牌之间有“水平”联系,与上轮发的牌之间有“垂直”联系。第四轮发牌则开始有规则了,即代表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花色的牌的发放取决于各个玩家手中的牌的花色组合和牌点数。时代的变化,体现为发牌规则的变化。通过这个游戏可以清楚地表明,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由原来的区域经济结构决定的(图2-5)。

图2-5 区域发展基础差异图

让我们进一步利用格里高利文章中给出的图做解释。这里假设有三个玩家,分别代表区域A、B、C,不同点数代表区域的不同功能,1点为全国总部,2点为地区总部,3点、5点代表分工厂;并用不同花色来表示每轮的资本累积过程。在第一轮投资中,发的都是梅花牌,根据功能的分工不同,区域A、C被布局为分工厂,区域B则扮演了全国总部的角色;在第二轮投资中,三个区域的分工发生了变化,区域A依旧为分工厂,区域B为地区总部,区域C则成为了第二轮资本布局中的全国总部;在第三轮投资中,区域C依然是全国总部,区域A则上升成为地区总部,区域B则继续降级为分工厂的布局。显然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到,区域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

案例中,大师的故事仅仅讲到这就结束了,后面的牌该怎么继续玩下去?还有其他的规则吗?本书做了一个延伸,实则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究竟仅仅是区域经济结构的作用,还是区域中的行动者,如总部、工厂等发挥了作用?

1)有发牌人的扑克牌游戏

根据格里高利的原意设计了简化的游戏方法。假设参加游戏的玩家有四个人(可以更多),一个人扮演发牌人,其余三个玩家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区域。

第一步:区域发展的初始基础。四个花色的牌代表资本(方片)、劳动力(红桃)、自然资源(梅花)、技术(黑桃)四种生产要素。发牌人扮演的是要素分配者的角色,他向其余玩家发放同一花色的牌,每个玩家得到不同点数的牌(假设点数多代表该生产要素的丰富度或优势度),然后再发放两轮其他花色的牌。发完三轮牌后,各个玩家手中不同花色牌点的组合象征着每个“区域”初始状态的差异。开始的三轮牌是随机发放的。

第二步:生产要素区域间流动的规则。自第四轮开始,发牌者需要根据某些规则决定自己手中的牌发向哪位玩家,即要素分配者根据现有各个区域的发展基础,决定下面的三张方片牌分别发到哪个区域上。对此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区域经济学经典理论,对四种花色的牌作出如下规则假设:

规则1:红桃发给方片点数和最高的地区,表明劳动力愿意流向就业机会多的地区,通常资本多的地区就业机会也多。

规则2:方片发给红桃、黑桃、梅花组合点数和最高的地区,表明资本愿意向劳动力充足、资源充足、技术好的地区流动。

规则3:黑桃发给方片点数和最高的地区,表明技术通常也是在资本丰富的地区出现。

规则4:梅花发给方片和黑桃组合点数和最高的地区,表明自然资源通常向经济效率高的地区流动,通常资本密集、技术好,则经济效率高。

那么在此基础上,假设第四轮发牌者要发的是方片(即资本),那么根据规则2,他会选择发给玩家A(即区域A);而第五轮假设是黑桃,由于就只有玩家A有方片,因此他根据规则3,会继续把牌发给区域A。以此类推,最后的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发牌方将牌都发给玩家A。

可见,发牌者按照各个玩家手中原有的花色特点发放,即发放代表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花色的牌,要取决于各个玩家手中的牌的花色组合和牌点数。这些发牌规则表明,生产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是由原来的区域经济结构(即最早的三张牌)决定的。原来的区域经济结构越好,后期获得生产要素的可能性越高,这也就解释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但是时代不同,发牌的规则也会有变化,即发牌的规则可以由发牌方(要素分配方)自己来确定。

通过对发牌方规则的确定,格里高利的游戏就可以继续玩下去了。但是从扑克牌游戏的角度,实际上仅仅是发牌方的游戏,其余玩家完全成了被动的接牌方。只要熟悉了发牌方的规则,游戏的进程实际上在前三轮随机地发牌后就已经结束了,后面只是按部就班地发牌。而从区域地理学的角度看,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区域”在整个要素选择过程中过于被动,没有表现出区域自身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对包括资本、劳动力等各种要素吸附的主动性。这时那些制定的规则和发牌人产生的作用力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结构”的作用力,区域不过是依靠原有的资源禀赋(原有的三张牌),并受这种结构作用力约束罢了。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区域中的主体作为行动体显然是有其能动性的。这里再换一种玩法,假如没有发牌人,由区域自己摸牌,那么游戏该怎样继续呢?

2)无发牌人的扑克牌游戏

我们在基于上述关于区域发展初始基础的假设基础上,同样经过三轮发牌后,形成了如图2-6所示的牌面。由于已经无发牌方和确定的规则,这时候我们确定了如下的规则:(www.xing528.com)

规则5:假设有N个玩家,在三轮随机抓牌后,每轮翻开N张牌,由玩家自由进行选择。

规则6:假设各个玩家在拿到三轮牌的基础上,根据牌面玩家们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出牌的玩法,即选择某种既有的扑克牌游戏规则,且选择规则后不能改变。这表明各个区域基于自身资源要素禀赋进行的战略发展选择,相较于格里高利被动发牌比较的例子更能说明这种战略选择的逻辑性,也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图2-6 无发牌方扑克牌游戏第一轮发牌图

规则7:一旦各个玩家之间无法协调,则根据玩家现有牌面点数和来确定的,点数大的玩家优先选牌。与有发牌人时的假设一致,区域自身经济结构优、要素禀赋好,则有更大的能力去优先获得某种自身想要的要素。

那么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则6,三个玩家就会根据各自的牌面选择相应的规则。其中玩家A是最确定的,会选择“五十K”的游戏规则;而玩家B则很可能选择“梭哈”或者“斗地主”的玩法,因为其牌面是一个顺子;至于区域C没有呈现出特别的规律,则可能考虑玩“21点”。

图2-7 第四轮出现的牌

接着,在第四轮出牌中,假定玩家A、B、C按照三轮结束后各自确定的出牌规则进行资本的选择,即玩家A确定选择了“五十K”玩法,玩家B选择“梭哈”玩法,玩家C选择“21点”玩法。假设第四轮出现的牌如图2-7所示。

根据规则5,三个游戏玩家各自进行选择,为了各自牌面的最优局面出现,就会出现协商的局面。即玩家A选择红桃2,因为2是“五十K”中单张最大的牌;玩家B会选择红桃6保持顺子的可能性;玩家C选择红桃A增加“21点”胜算的可能。大家各得所需,各自获得了将来区域的发展空间,那么牌面的变化如图2-8所示。

图2-8 进行选择后的牌面情况

接着在第五轮发牌中,出现的牌如图2-9所示。

在这轮中,三位玩家根据自身现有的牌面无疑都需要黑桃2这张牌:玩家A形成一对2,玩家B构成顺子,玩家C形成21点。那么这时候玩家与玩家之间,即区域与区域之间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区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需要,就会构成区域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因为一旦谁获得这张牌(即某种要素资源),谁将最有可能在这轮投资过程中获得占先的优势。由于我们在规则7中已经确定了由点数和最大的区域获得,则区域A获得了黑桃2。

图2-9 第五轮出现的牌

从结果来看似乎相同,依然是在规则的控制下,由资源禀赋好的区域获得最优结果。这可以用马克思结构主义地理学中反复强调的深层结构来进行解释,资本对利润地追逐和控制导致了空间的不平等,而要素禀赋好的区域在竞争中往往能优先吸引到资本,进而产生了区域发展的不平等。但是与有发牌人的扑克牌游戏不同,在无发牌人的规则下,各位玩家有其充分的参与性,尤其表现在第四轮中,各个发派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够构成不同的牌面(即发展方式),这时候在规则这一结构下的区域是具有能动性的,是可以根据结构做出应激反应的。

综上所述,无论有发牌还是无发牌,本质上是对地理学研究中的结构与行动者关系做了一个比喻。在不同结构与行动者关系视角下,如游戏中涉及的区域发展问题,得到了不同的解释。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流派纷呈,已经从马克思结构主义中单向的经济基础决定论转变为结构与行动者“双重建构”的结构化理论,以及更为多元的关系地理学视角,乃至文本也开始作为行动者出现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