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方法:全网络与滚雪球调研方式的优缺点

研究方法:全网络与滚雪球调研方式的优缺点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1 全网络与滚雪球调研方式的优缺点其中,全网络调研方式,即在一个确定的调研群体内,收集每一个网络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信息。即对28个工业设计及相关企业进行全样本的社会网络调查,要求调研对象根据自身联系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填。

研究方法:全网络与滚雪球调研方式的优缺点

1)调查方案概述

制度关系空间研究的核心在于社会网络,根据泰勒和迪肯关于企业的经典论述,产业组织视角下的企业网络被视为社会网络的重要主体(Dicken et al.,2001;Taylor et al.,2001)。企业网络中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功能性联系和地域性联系。功能性联系包括交易、竞争、科技合作、知识扩散等;而地域性联系则是基于地理邻近性、共同的管制和制度框架(包括正规及不正规的制度系统,以及态度及“商业氛围”)。其中,功能性联系又可以划分为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纵向关系为研究的重点,即所谓的链(包括价值链、产品链和商品链)(Dicken et al.,1994;Raikes et al.,2000),其中最有名的是全球商品链(Gereffi et al.,1994)。格里菲(Gereffi)关注的是这些链的管治结构和跨区域的生产系统。而横向联系是针对同类企业之间,往往以竞争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Dicken et al.,2001)。但在加入时间维度的演化经济学视角影响下,企业不仅仅被视为生产系统的节点,更是创新和学习的核心。企业竞争力逐渐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和传统生产要素,更多地转向生产投入过程中的创意使用,这个过程使得知识和学习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因此在关系地理的研究中,企业主体的横向合作互动成为整个分析的关键所在(Boggs et al.,2003)。

因此,本书并不太关注处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之间业务协作联系的企业纵向网络,而是重点调查普天德胜园区内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网络联系。但是与过去就某一时间节点的研究相比,本书主要探讨普天德胜园区内主要企业的网络演替情况,以及企业间社会网络的变化。

研究调研分为两轮展开:第一轮调研开始于2010年12月7日,12月16日对DRC有关负责人以及重点企业进行访谈调查;12月17日到25日对DRC园区内全部工业设计企业进行全样本问卷调查。第二轮调研为2011年8月2日到8月17日对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进行景观观察和重点企业及负责人访谈;2011年10月20日到11月3日对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A座、B座、C座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2)抽样调查方法

在社会网络研究中,有两种重要的调查数据获取方式:滚雪球方式(snowball method)与全网络方式(full network method),其优劣势如表5-1所示。

表5-1 全网络与滚雪球调研方式的优缺点

其中,全网络调研方式,即在一个确定的调研群体内,收集每一个网络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信息。该方法旨在收集所有的“A—B”“C—D”等主体关系,因此其收集的关系数据是最为全面的。同时,全网络调研方式也是网络的结构定义与测量的重要基础(图5-2)。

图5-2 全网络抽样方法示例

在首轮关于DRC的调查中,基于DRC管委会将园区内企业清单给了调查组,清单中共有28家企业,且具体的位置都已明晰,为确保后期网络主体与结构分析的准确性,故选择“全网络调研方式”获取数据。即对28个工业设计及相关企业进行全样本的社会网络调查,要求调研对象根据自身联系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填。同时为了确保填写信息的相对准确性,访谈和调查的对象都是该企业创意总监或项目总监及以上级别的人员。具体调查问卷可详见附录2。

在第二轮关于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的调查中,原本要涵盖孵化器内的全部企业,但是在预调查中,园区管委会并不愿意提供企业名册,故从悬挂在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A座、B座、C座的企业名牌中获得企业清单(图5-3),并采用“准全网络调研方式”获取数据。原计划是到每一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只是注册地在本园区内,但企业实体已经迁出园区;同时,许多企业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禁止调查者入内调查,故最后实际收集到企业问卷共20份。具体调查问卷可详见附录3。

图5-3 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A座、B座、C座企业名单

3)企业基本情况遴选

本书在分析网络特征时,需要对企业属性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由于企业均在普天德胜科技园区内,外部的基础设施、政策、税收等方面差异性不大,而内部的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专业化程度和行业领域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对企业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企业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基本情况”部分,并将其作为分析的控制变量

(1)企业成立年份/入驻园区年份

为了研究园区内企业网络的演替情况,企业成立年份和入驻园区年份数据为企业网络演替提供了时间维度数据。

(2)企业性质

在企业网络研究中,企业性质意味着不同性质企业的社会网络主体类型的不同。国有企业的社会网络主体类型主要面向国企及下属单位;而民营企业则灵活度大,面向的企业网络主体类型更为丰富。

(3)企业规模

本书以“企业员工人数”来度量企业规模。由于企业在涉及资金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不愿意配合,因此,没有按照企业注册资本等资金规模划分企业规模类型。

(4)企业专业化程度

本书以“企业专职负责设计的技术人员数”来评价企业的专业化程度。

(5)业务领域

园区内入驻的科技企业涵盖范围较广,包括ICT、生物、金融服务、矿产资源等诸多行业,不同行业对创新的度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领域,如工业设计行业涉及领域也很广,因此需要确定其具体的细分行业领域。在调查DRC园区内部企业时,按照UNESCO设计创意产业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具体包括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室内家居设计电脑动漫设计、工艺美术设计、规划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八大类。非工业设计领域的设计创意产业之间的差别很大。而在具体产品方面,则划分为家用电器数码电子产品、通讯产品(手机)、医疗器械仪器仪表机械设备电动工具类产品、时尚消费品和公共设施及安防产品等类别。通过企业所属行业和产品领域的调查,看企业之间的关联是否在同一领域内展开。

4)企业社会网络特征度量

在企业社会网络的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是哈坎森(Hakansson)等提出的企业网络的概念:企业网络是某产业中各种企业行为主体在交换资源、传递资源的活动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关系的总和(Hakansson et al.,1992)。由于本书关注创意园区内的科技及创意企业,因此,不考察科技及创意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网络,而只考察创意企业间的横向网络。运用“结构洞”“强弱联系”等指标来刻画创意园区内企业间的网络特征。(www.xing528.com)

(1)“结构洞”理论

“结构洞”理论是佰特(Burt)从网络“结构”的视角提出的理论。“结构洞”是指网络中关系稠密地带之间的网络位置。Burt用结构洞来表示非冗余的联系,认为“非冗余的联系人被结构洞所连接,一个结构洞是两个行为者之间的非冗余的联系”(Burt,1992)。在图5-4a中,“自我”与A、B、C中的任意两者间的关系结构就是一个结构洞。因为A和B都与“自我”有关系,但两者间却不存在关系,相当于一个空洞(hole),A或B与“自我”的关系是非冗余的,“自我”是结构洞的占据者。而在图5-4b中,“自我”仅把信息传递给A’即可,A’可以把信息传递给B’。Burt认为结构洞能为其占有者提供“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从而比网络中其他位置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现有的研究已经论证出,企业在与供应商、客户、同行、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的网络中,如果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便可以为其带来竞争优势(郭毅等,2002)。基于该理论,本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寻找园区内位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

(2)网络强弱理论

格兰维特(Granovetter)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弱刻画网络特征。他认为在传递信息、知识等资源的过程中,网络中的弱联系更起作用。因为强联系的行为主体相互间很了解,知识结构类似,彼此无法在交流中带来新的知识与信息。而弱联系的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存在着较大差异,可以传递较为新鲜和异质的知识和信息,这种新鲜和异质的信息及知识对处在网络环境中的活动主体更具有价值,这便是他著名的“弱联系理论”。当然,也有学者主张强联系能促进创新能力。如乌奇(Uzzi)对纽约服装产业的研究,他认为由强联系生成的信任和其他嵌入性成分对企业获取深度的复杂知识、加快信息处理、发现新方法有直接的影响,进而放大企业现有创新资源(Uzzi,1996)。

故本书为了度量企业网络的社会网络,是通过考察企业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核心度三个指标来分析目前空间规模下企业网络的整体特征。通过考察每个企业占据“结构洞”程度、与其他企业联接度来分析单个企业在网络中的特征。

其中,网络规模(Size)公式如下:

图5-4 有无结构洞的信息流动网

式中:n表示能联系的行为者所组成的网络中的成员数。

网络密度(Density)公式如下:

式中:m表示实际存在的关系总数。

核心度的分析思路来自于Borgatti和Everett的研究(P et al.,2000)。在欧式距离空间里,核心度是指每个点距离点云中心的距离。其算法是寻找一个向量C,使得C与C转置的乘积所构成的结构矩阵与原始矩阵之间具有高相似度,而向量C经过标准化后变成行动者的核心度向量(魏晓俊等,2006)。C越大,核心度越高,合群性越高。

结构洞一般有两个度量指标。一个是有效规模(Effective Size),反映个体能有效利用的网络资源的规模,公式如下:

式中:j表示与i相连的所有点;q表示除了i或j之外的每个第三者;Pi qMi q表示i与特定点j之间的冗余度;Pi q表示个体i投入q的关系所占比例;Mjq表示j到q的关系的边际强度,等于j到q关系取值除以j到其他点关系的最大值。

另一个是Freeman中间度(Betweenness),在无方向性网络中的标准化公式如下:

式中:Bet表示某一节点的中间度;Gjk表示节点j到节点k的最短捷径数。Gjk(ni)表示节点j到节点k的快捷方式上节点i的快捷方式数。

联接度(Degree of Centrality)公式如下:

式中:DOC表示特定企业的联接度;Ni表示特定企业领域内的第i个企业。

其中,DRC工业设计企业网络由于采用全网络调查,因此可以采用以上全部指标进行度量;但是在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中,由于样本相对缺失,因此不能采用全部指标度量。

5)企业创新能力度量

创新是由人、思想以及资源结合而来,这个观点最早由熊彼特(J.A.Schumpeter)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与资源的新组合(Schumpeter,1934)。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是从经济学视角考虑的,随着对创新研究地不断深入,从传统的经济视角转向管理学视角,并逐渐向社会学视角演进(张方华,2004)。三个视角各有侧重,经济学视角的创新强调“生产”,管理学视角的创新强调“市场化”和“商业化”,社会学视角的创新更强调“关系”。本书对工业设计创新的界定,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视角,工业设计的创新是在个人或组织的思想、资源相互交融的情况下,通过产品外形、产品性能等方面的创新性设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者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②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褚劲风,2007)。据此在本书中,将创新划分为产品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创新等五个方面。

同时,为了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创新程度,本书的调查问卷采用主客观两个维度。客观上看,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创意设计企业,我们都可以认为它出售的是创新,因此,企业的营业额可以衡量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年均接的设计项目数也可以间接地反映企业的创新。再者,科技创意企业的创新的客观存在,如企业所获得的专利数及获奖情况,均可以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此外,是否被授予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都可被认为是其创新科技能力得到政府的认可,其在创新过程中也有更大的政策优势。主观上看,工业设计企业的创新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包括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是评价出自身在整个行业中创新能力所处的位置。绝对评价可以通过自身的“理念创新能力、产品满意程度、人才获取能力、公司创新氛围、方法创新能力”等五方面进行考量。他人评价指的是从各个受访的从业者角度,评价行业中创新能力最强的前五位,从而得到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观标准。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园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因变量,利用企业的“年均项目数、年均营业额、所获称号、本专利数、获奖情况”等五个客观指标来度量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根据“理念创新、产品满意度、人才获取、公司氛围、方法创新”等五个主观评价指标,采用李克特五分制法在调查问卷中邀请企业自评创新能力。最终,各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为指标标准化处理后,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得分之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