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体验社交生活的重要性

让孩子体验社交生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让孩子喜欢合群。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大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励他进入群体生活。毕德甫的警告主要是针对那些从婴儿6个月起就将其“关进”托儿所并让其在托儿所度过一天大部分时光的父母。

让孩子体验社交生活的重要性

22.让孩子体验群居生活

(1)让孩子喜欢群居

①“笼中娃”:孩子的伙伴危机

根据一项对部分城市孩子的暑假生活的网上调查显示:孩子暑假遭遇到了四大“无奈”:上补习班成了主要任务、活动范围局限、缺少与父母的沟通、没有一起玩乐的伙伴,结果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笼中娃”,变得抑郁、自闭

尽管同伴关系在儿童成长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可还是有超过一半的孩子表示,如果不在学校就很少和朋友在一起。“不许到别人家,也别让同学来我们家。”很多父母的这个做法,让暑假中的一些孩子成了“笼中之鸟”。

孩子们对于同伴关系的重视程度较高,调查中有94%的孩子觉得有知心朋友很重要,41%的孩子认为自己有2到5位好朋友,而认为自己有10个以上好朋友的仅占19%。半数以上的孩子认为暑假中都没有一起做伴的朋友。

闷得发慌,活动范围局限,哪都不许去,是暑假中孩子生活的另外一个极端。暑假时间长达两个月,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容予以填充,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空虚感。暑假期间,父母的工作比较忙,又离开了同龄伙伴,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孩子感到无聊和厌烦。虽然他们希望暑假期间能多出去走走,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活动范围都很有限。玩电脑、看电视成为孩子们唯一的娱乐。

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感觉:上学时总是盼着假期早日来临,可是,假期只过了几天,就感觉没劲了,还不如上学来得快乐些。

在多数人眼中,暑假中父母应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但调查显示:许多父母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虽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在假期中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可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的孩子有这样的机会。

在假期中,98%的孩子表示主要从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渠道了解信息,而通过与父母或他人交谈获取信息的仅占2%。多数孩子表示父母只会帮他们安排生活,而不与他们沟通聊天,即使偶尔聊天,内容也只是学习而已。

所以说父母无论多忙,假期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娱乐。

暑假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孩子们娱乐身心、展示天性的大好时光。父母应当是孩子暑假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在工作之余,要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开展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见识,愉悦身心,让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抚爱,又可以增进父母同孩子的密切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

如果长期让孩子独自在家或者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让其上补习班,只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引起抑郁等心理疾病。

②让孩子喜欢合群。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儿、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了。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这个乐群心就更加强了。既然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大人就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www.xing528.com)

要孩子喜欢合群,唯一的办法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群体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品尝与玩伴合作的各种滋味。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他的玩伴主要是大人。因此,大人应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游戏的伙伴。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他们都各自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偶而望望别的小朋友,可是还不会一起玩,这是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成人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到3岁以后,孩子开始喜欢同小伙伴一起玩。4岁以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了小团体,一起玩的能力增强了。到5~6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游戏中集体精神加强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固定的交往关系。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大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励他进入群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大人不能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孩子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促使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成为喜欢合群的孩子。

(2)过早入托的孩子有暴力倾向

你会让孩子在3岁以前进幼儿园吗?让孩子早些进幼儿园,可以让自己喘口气,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孩子来说,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过早进入幼儿园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世界著名育儿专家史蒂夫?毕德甫在其新书《养育婴儿:3岁以下应该进入托儿所吗?》中警告说,把3岁以下的幼儿放进托儿所可能不利于他们的发育成长。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幼儿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并常常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毕德甫的警告主要是针对那些从婴儿6个月起就将其“关进”托儿所并让其在托儿所度过一天大部分时光的父母。

①调查报告

在本次调查当中,绝大部分人认为孩子进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段是在2岁以后,其中有55%左右的人认为是在3岁之后,但是只有43%左右的人能够做到孩子3岁后才送进幼儿园,这表示实际情况与人们的认知略有出入,尽管不情愿,但是人们仍然会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将3岁以前孩子送进幼儿园。

另外,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赞成孩子3岁前进幼儿园,认为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不赞成与不清楚的人数占相当,超过半数将3岁前的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人是想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同龄人,没时间自己照顾或找不到人照顾的也占三成以上。从这些相互有些矛盾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关于孩子进幼儿园的问题上父母们混乱的认知与矛盾的心态。

②太早入园不利于孩子发育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太早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发育,“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将2岁以下的幼儿送进托儿所或幼儿园,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对一的照看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对于过早进幼儿园会让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的说法,他们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而且幼儿的心理问题非常复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

把幼儿长时间地放在托儿所中,特别是群体中,可能会培育他们的攻击性和反抗性,但是更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与父母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态度有关。“如果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让孩子提前上幼儿园,父母应该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因为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中得不到妥善的照顾,不但会阻碍身体发育,对其心理和性格成长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他也表示,对3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好的幼儿园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③足够的爱才是重要的

婴幼儿最好由母亲专职照顾,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在工作压力和竞争日趋增强的今天,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大多数父母被迫选择的事,而该什么时候送,很多时候会受到诸如工作、经济和照顾孩子的人手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尽管孩子过早入托会产生暴力倾向这种观点还有待证实,但也给为人父母者敲醒了警钟,我们可以期待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照顾和指导,但却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个老师。努力赚钱让孩子衣食无忧、受到良好教育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也要记住被无数例子证明的一个事实:在爱与关怀下成长的孩子远要比仅仅在物质中成长的孩子幸福和健康。所以,对于孩子而言,比丰衣足食和名校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爱心、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