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基本类型和最新特点总结

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基本类型和最新特点总结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类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的开采及加工,通过控制在东道国的资源开采权及上下游生产,最终达到垄断全球供应、控制销售价格及实现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基本类型和最新特点总结

1.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

如上所述,最早的跨国公司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用现在的定义和标准去衡量,它们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但在当时的资源开发及制造业领域,出现了一些至今仍活跃于世界的著名跨国公司。此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的发展相对缓慢,只是美国利用其特有的政治经济地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资料显示,截至196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共有7 276家,其国外子公司达27 300家;而到1978年,主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数目发展到10 727家,子公司达82 266家。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跨国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如表2-7所示,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从1997年的44 508家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69 727家,国外分支机构(子公司及分公司等)同期从276 659家扩大到690 391家,其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同期从36 380家增加到50 520家,国外分支机构从93 628家扩大到247 241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从7 932家增加到18 029家,国外分支机构从129 771家扩大到335 338家。

表2-7 全球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及其外国分支机构(单位:家)

注:母公司:以该区域/国家为注册地的母公司。
资料来源:UNCTAD《世界投资报告》,1997年及2005年。

随着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增加,它们在国外的经营活动迅速扩大。如表2-8所示,1982—2007年全球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总资产、总产出、销售额、出口额及雇用人数大幅度增长。按照国民经济统计计算的生产总值及固定资本形成也迅速增加,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同时,特许权使用费及牌照费等收入也迅速增加。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化发展迅速,不仅母公司及国外分支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总资产及国外资产、总销售额及国外销售额、总雇用人数及国外雇用人数也迅速扩大,国外资产比率、国外销售比率及国外雇用人数比率迅速提高。如2013年发展中国家最大一百家跨国公司的总资产及国外资产分别为60 340亿美元和16 320亿美元,总销售额及国外销售额分别达42 210亿美元和18 060亿美元,总雇用人数及国外雇用人数分别为1 091.4万人和422.6万人,国外资产比率、国外销售比率及国外雇用人数比率均已接近或超过30%(参见表2-9)。

表2-8 全球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相关经营指标

资料来源: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8年。

表2-9 发展中国家最大一百家跨国公司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UNCTAD《世界投资报告》,各年资料。

2.跨国公司的主要类型

根据跨国公司所在的行业及所实施的经营战略,大体可将其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实施全球资源开发战略的企业。

这类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的开采及加工,通过控制在东道国的资源开采权及上下游生产,最终达到垄断全球供应、控制销售价格及实现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2009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榜的前十名中有六家属于这类企业,它们是:皇家壳牌石油(荷兰,炼油)、埃克森美孚(美国,炼油)、英国石油(英国,炼油)、雪佛龙(美国,炼油)、道达尔(法国,炼油)、康菲(美国,炼油)。

(2)实施国际营销战略的企业。

这类跨国公司主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从事特定专业领域的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可口可乐(Coca-Cola)、麦当劳(McDonalds)、香奈儿(Chanel)等清凉饮料、快餐连锁及化妆品企业,它们为了降低营销成本,需要在全世界控制生产和销售渠道,并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的营销方式。

(3)实施国际研发战略的企业。(www.xing528.com)

这类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技术及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微软(Microsoft)等。它们为了尽早回收高昂的研发成本和保护技术垄断优势,需要在一定时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独资子公司,并把开发的技术及产品部分转让给国外子公司,在跨国经营中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实施产品内国际分工战略的企业。

这类跨国公司主要分布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它们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及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进产品内国际分工,并将生产过程细分且配置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形成全球价值链生产。对这类跨国公司来说,其跨国经营中的重要一环是如何确保中间产品的稳定供应及降低国际物流成本。

(5)实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企业。

这类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如沃尔玛(Wal-Mart)、家乐福(Carrefour)等零售企业。为了向消费者提供超一流服务,实现价格最便宜的承诺,这类跨国公司除了引进“一站式”购物、细分市场全面覆盖等经营方式外,更加重视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通过全球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及与供货商“零售对接”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销售价格中物流成本所占比率。

(6)实施全球服务战略的企业。

这类跨国公司主要分布在各类服务业领域,诸如跨国银行、咨询公司、会计律师事务所等。它们进入国外市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客户跟随型(client following),即跟随母国客户进入国外市场,并在当地为它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市场寻求型(market seeking),即为开拓国外市场进入东道国,并主要为东道国客户提供相应服务。

3.跨国公司的最新特点

(1)投资战略的变化。

为了应对经济国际化及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出现了如下新的变化:

第一,将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全球竞争战略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同行业部门的横向并购、上下游部门的纵向并购及综合并购,更有效地利用外部战略资源,以迅速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或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二,将建立国际战略联盟作为跨国经营的重要方式,合作领域从生产及销售扩展到研发及营销,通过实现联盟双方经营资源的互补,以加快技术开发及减轻新技术开发的风险,或尽快开拓新的商务领域和新的市场,避免双方过度的竞争;

第三,在所有权政策的选择方面,根据企业的经营内容及经营战略,多样化地选择独资(“完全所有”)、合资(“多数所有”“少数所有”)及非股权经营等方式,其中技术授权、合同安排、技术咨询等非股权经营方式成为跨国公司控制国外经营资源、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有效形式(详见第五章和第六章)。

(2)组织结构的创新。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带来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整其组织结构:

第一,从决策由母公司统一制订、实施自上而下分层控制的科层式组织结构向注重协调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发挥子公司的自主性、实施分权经营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转化,即通过在企业内各部门间配置权利和责任,构建内部有效的决策及控制体系;

第二,探索构建跨国组织(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结构,将整个企业的经营资源和组织能力合理配置到全世界,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实施双向的全球调整,以同时实现全球成本效率、适应当地环境、革新与学习等多重经营战略目标;

第三,将国外子公司的作用差异化,根据其所处市场的战略重要性及其所拥有的经营资源和组织能力水平,赋予其不同的职责和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让子公司把在当地学习及获取的专有知识和技术在跨国组织中进行传播和运用,以进一步形成跨国组织整体的竞争优势(详见第七章)。

(3)经营方式的调整。

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始终面临如何通过经营一体化以实现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经营适应性以实现本土化(区域化)带来的经营效率这两难的跨国经营问题。为此,跨国公司正在通过调整经营方式,解决跨国经营中的两难问题:

第一,在经营模式的选择方面,力图超越传统的本国主导型(ethnocentric)、当地主导型(polycentric)、地区主导型(region centric)及全球主导型(geocentric)四则其一的模式(EPRG模式),选择“全球-本土化经营”(glocal management)模式,即同时考虑全球效率性及当地适应性,并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如在追求全球效率的同时,适当转让技术、提高当地国产化比率及向东道国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等。

第二,在集权与分权的实施方面,对国外子公司的部分业务(生产、销售、人事等)实施分权管理,保证其拥有必要的灵活性和自律性,以提高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经营摩擦产生的成本。同时为了降低与追求全球效率的母公司的集权管理发生冲突,在研发、财务等领域强化母公司的协调能力,增进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三,在管理方式的融合方面,加强文化的合作和管理,充分利用跨国经营中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增强组织的柔软性和创造性,并在充分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强化跨文化的沟通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由异质文化引发的管理冲突,促进不同管理方式的融合变化(acculturation),从而进一步增强在全球的竞争优势(详见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