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探究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探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弗里德曼认为,财富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财富总额很难直接计算,因此,用恒久性收入变量代表,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弗里德曼正是这样来对货币数量论进行重新阐述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探究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1956年发表了他的名作《货币数量学说——新解说》,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伴随着这一理论的产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它对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构成了有力的挑战。

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他也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起点和把货币看作一种资产的观点。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恒久性收入(Y)。弗里德曼认为,财富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财富总额很难直接计算,因此,用恒久性收入变量代表,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之正相关

第二,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W)。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两大类。人力财富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人力财富不能像非人力财富那样可随时在市场上买卖以转换成收入或其他资产。所以,如果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较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第三,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以外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的不同,决定了这些财富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货币的名义收益率(rm)可以为零,也可以为正或负。同时,持有货币就要放弃其他资产所提供的收益,如预期的固定收益证券的报酬率(rb)(如债券投资)、预期的非固定收益证券的报酬率(re)(如股票投资)。物价变动率同时也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物价上涨的变动率越高,其他条件不变,货币需求就越小。把物价变动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是通货膨胀的现实反映。

第四,其他因素(u)。其他因素指财富所有者的主观偏好和风尚,以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www.xing528.com)

以上分析反映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中: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特点有以下方面。

第一,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他认为,货币需求也像消费需求一样,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在长期内,货币需求必定随恒久性收入的稳定增加而增加。这一结论被他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所证实。他将一个较长时期的收入的平均值看作恒久性收入的近似值。尽管,恒久性收入在周期内也发生波动,在扩张时期增加,在收缩时期下降,但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第二,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很小。他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影响甚微。这是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是与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的。当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会希望吸收更多的存款来发放贷款,当存款利率不受限制时,银行将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做到这一点;当存款利率受到限制时,银行就会通过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来竞争存款。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意味着货币的预期报酬率提高了。由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是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的相对预期报酬率的高低,所以,当货币的预期报酬率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时,货币需求将相对保持不变。

第三,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预测的。这是因为,在货币均衡市场条件下,由交易方程式可知:

从式(9.15)中可以看出,只要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那么货币流通速度就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然而,只要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那么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时,我们把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值代入交易方程式,就可以估计出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因此,货币供给是决定名义收入的主要因素这一货币数量论观点仍然能够成立。弗里德曼正是这样来对货币数量论进行重新阐述的。他把他的理论称为名义收入货币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