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性评价内容的科学合理性

形成性评价内容的科学合理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地说,在阅读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主要聚焦下述七个方面: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和序列化、不同层次阅读的不同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课件的设计演示以及教师素质。相应地,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就需要从个性化和序列化两个方面评价阅读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二)不同层次阅读的不同要求形成性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衡量。

形成性评价内容的科学合理性

具体地说,在阅读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主要聚焦下述七个方面: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和序列化、不同层次阅读的不同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课件的设计演示以及教师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和序列化

如第二章所述,在对文本进行具体设计时,需关注各个板块在思想文化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需关注每篇文章的个性,包括体裁和题材的独特性,尤其是文本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而除了个性化的设计,阅读教学还应遵循两个序列:一个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序列;一个是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无论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大序列,还是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小序列,都应予以关注。相应地,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就需要从个性化和序列化两个方面评价阅读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不同层次阅读的不同要求

形成性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衡量。就阅读教学而言,深阅读和浅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在以整体阅读为主的浅阅读中,评价主要围绕下述方面进行:(1)是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清晰准确;(3)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相联系;(4)教学内容是否富含信息,能让学生对学习主题有整体认识;(5)教学内容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等产生积极影响;(6)是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而在以词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深阅读中,评价则侧重于词汇教学的成效,主要围绕下述方面进行:(1)是否理清阅读词汇中的产出性词汇和接受性词汇,选取适宜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2)是否根据词汇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产出性词汇以直接教学法为主,接受性词汇以间接教学法为主;(3)产出性词汇是否考虑了词汇意义、词汇信息、词汇用法和词汇策略这四个方面;(4)词汇教学是否立足于文本,借助阅读材料呈现词汇,让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词汇的含义、搭配、用法及其组成的词块、句子和篇章;(5)词汇教学是否渗透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根据读前、读中、读后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要求下,教师的课堂作用由“讲师”转变为“教练”。为了落实这个角色的转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和评价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1)教学活动的指向性是否明确;(2)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3)教学活动是否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教学活动是否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教学活动是否提供了学生进行操练的语言支撑;(6)课堂提问和活动任务是否具有层次性,能否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7)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8)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是否自然合理;(9)在课堂管理方面是否采用了激励策略;(10)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氛围(www.xing528.com)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课堂氛围:(1)课堂氛围是否宽松,能以张弛有度的学习进程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自然转换;(2)课堂氛围是否融洽,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观点,师生平等交流;(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有序,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意愿;(4)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

(五)教师对学生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能及时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问题,同时是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的契机。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1)反馈是否具有针对性,避免“对/错”的评判模式;(2)反馈是否具有启发性;(3)反馈方式是否多样化,如采用转问他人型、追问型、探问型等提问策略;(4)反馈中是否运用了激励机制;(5)是否采用合理的纠错策略、是否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法。

(六)课件的设计演示

课件是黑板的副版,具有补充和优化教学结构的重要作用。就此,课件的设计和演示同样应成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可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衡量:(1)课件设计是否简洁扼要;(2)课件设计是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3)课件设计是否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件设计是否兼容性强,容易操作;(5)课件设计能否完美演绎教学内容,有效巩固学习内容。

(七)教师素质

主要包括:(1)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2)课堂用语和板书设计;(3)教姿教态和人格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