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性评价对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形成性评价对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成性评价面对的是教育过程,所有影响过程的动态因素都是评价的内容,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对所有进入学习过程的学员而言,态度变化是第一位的。对于教师而言,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引导学生按照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认真、勤奋地前行,以至养成自我钻研、不断探究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过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内容的调整是一种掌控手段。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执笔成为重点。

形成性评价对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形成性评价面对的是教育过程,所有影响过程的动态因素都是评价的内容,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

一是态度变化。对所有进入学习过程的学员而言,态度变化是第一位的。从原本不甚了了的认知到对书法这样一个学科有了较多的了解,从对书法、书写的神秘感到实践、体悟直至走出神秘的误区,从兴趣不高到兴趣的提高和保持,当然也包括社会的认知,管理者的态度变化,都成为评价的内容。一个好的教师、好的课堂,一个好的师父,就在于把学生领进门,让他们进得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因此,评价学习者的态度变化,也就是评价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从不知到有知、深知,从兴趣不高到兴趣深厚、兴趣高涨,是衡量教育、课堂、教师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志。学校教育遇到的诸多问题中,厌倦学习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主观态度决定着学习行为。对于教师而言,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引导学生按照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认真、勤奋地前行,以至养成自我钻研、不断探究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过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启功先生举过一个例子,他说:“人哪,苦于不自信,特别对于写字,我遇到些人,多半不自信。为什么不自信?就因为他觉得神秘。为什么他觉得神秘?是被某些个特别讲得神秘的人,打开始就把他唬下去了,给他一个吹得绝对神秘的印象,说这可了不得,你可不能随便写,必须问人怎么怎么样,说了许多神秘的话,使你根本就不敢下笔,也不敢自信。”“就因为许多讲书法的,特别是著名的人,特别是他讲要用什么方法来学来写,把你唬住了。实在说这些人有功劳(指导人当然算是功劳),当然他的罪过也不小。”[2]在当代的书法教学中,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上,有自信的学生很多,说神秘话的老师也很多。所以,教师怎么带学生进门,怎么认识和开始,便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评价因素了。学生觉得不神秘了,学习的门也就打开了。学生自信了,后边的路也就好走了。

启功墨迹

二是教师表现。学生不自信有许多原因,如学习工具改变所造成的不适应,社会上对书法的认识,比如动辄讲艺术如何神圣,如何境界难求,拿毛笔写字的人动辄称“家”,还要加上一些头衔和诸如“著名”一类的定语,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陌生感,如父亲、母亲、亲朋好友及身边人没有几个用毛笔写字的等,都可以产生神秘感,让学生感到不自信。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学生的书写基础不好,字写得很难看,硬笔字还没写好,换一件更难驾驭的工具岂不是更难了?学生不自信了,畏惧了,这个时候的教师表现变得十分重要了。学生对老师,有社会关系中本身包含的敬重感和亲切感,学生永远会把老师当成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永远相信教师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到达学习的彼岸。老师怎么表现呢?一须亲切,让学生感到安心、创造一个自家人一样的氛围;二要耐心,诲人不倦,不急躁,不厌其烦;三要细致,一笔一画,一个动作,一种方法,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讲;四要展示,老师展示、示范的越多,学生越会感到容易;五要高标准,老师写得越好,学生越加敬重,追求的劲头会越足;六要得法,用具体的方法,以最简要、精粹的语言告诉学生。真理其实很简单、很单纯,弄得玄而又玄的,往往不是真理,不是精华。老师的表现是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综合体现的,态度、学识、能力、方法、语言等,都需要精心准备,全心投入,用心实施,如何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处理的第一个关系,便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材、内容、重点、要点、方法等固然重要,但总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三是内容调整。在常规教学中,即便不思考教材的限定和内容安排,教学内容都是大致相当的。说得透彻、明白一点,内容就那么多,留给教育者的选择空间很小,教师之间的差异,取决于领悟的水平。再说得深入一点,这些内容是一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性的体现,体现的是基本规律。可以说,这些内容不是为老师准备的,而是为学生准备的,老师仅仅是一个传承、传达、传播、传授者的角色,一章一节一课,均以学生的接受状态为衡量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内容的调整是一种掌控手段。当发现学员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领悟时,内容调整便成为一种必要。这种调整不是准备阶段的增删取舍,而是一种过程控制,大体分四个方面。

一调数量。一堂课四十多分钟,一周一两次课,一个学期不到二十周的时间,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时长中,课堂的信息量大小,成为衡量课程质量的一个外在标准。但是,教学过程和开专题讲座不同,不一定信息量大就好,而是看所讲的内容是不是学生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数量不足会吃不饱,数量太大会消化不良。一个班级如果有四十名学生,认知、理解水平本来不一,以哪一部分学生为标准呢?按照通常的模式,应以中等稍偏上一点的学生为标准,四十名学生,以第二十五位左右的学员为参照建模,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在内容总量与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内容的调整可以与教学节奏相结合。

二调深度。深度指内容的难与易,从理解力、能力转化的角度而言,深则难,浅则易。技法、技巧的问题无难易之分,大多只有熟练程度的不同,难易则主要体现在一些原理性、理论性的内容中。造成深度难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能否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内容难与易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在教师,从而体现深与浅的调整。所谓深入浅出,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内容,就是这个道理。内容深浅的调整主要是从对象出发的。

三调重点。教学重点的设定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的,重点往往与目标直接相关。当设计者从内容任务的角度考虑重点内容时,大多对象的因素不在其中。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设计中的重点,因为某一难点的作用,在实现重点任务之前出现了障碍,这时,就会因为人的差异而出现重点的调整。教学规律中的重点还是重点,但如果有的问题不解决,重点便难以成为重点,这样的时候,解决发现的关键问题便成了重点。有些年龄小的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因为手指纤巧无力,执笔成为问题,后面的运笔、行笔中的“牵掣”一类的重点不可能实现。这一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全部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现。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执笔成为重点。不难发现,这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思维”的基本方式,也称为问题导向。解决影响过程的问题,这时就是调整的重点。

四调节奏。节奏是内容进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说来,难的要慢,易的可快,深的宜慢,浅的宜快,重点宜慢,非重点宜快。但对于不同的对象而言,对这一对象表现为难、深,对另一对象则可能会表现为易、浅。这一变化,只能在具体的过程中发现,也因此只能在过程中调整。对于内容而言,诸如顺序、策略等,也都是调整的对象,都必须在过程中发现、甄别并做出调节。(www.xing528.com)

四是方法改变。方法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过河与桥和船的关系,教师就是为学生搭桥划桨的。书法教育的通行方法,是通过实践训练让学员悟入悟出,练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有时会发现,并不是写得多、次数多、文字量大效果就好,这时就需要改变老师教学生练,学生练时老师给予一定指导的一般性程式。如果把老师带学生入门称为领悟、导悟,那么,靠学生练习而达到的悟,是体悟和自悟。所谓方法的改变,就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加入启悟的环节,走出常规的模式,选用新的方法,另辟蹊径。同样是临帖,有的老师强调通临,有的强调选临,有的强调多次反复,有的强调比较玩味,有的强调边临边读,有的强调多读精临,有的强调先读后临,有的认为多读少临。每一种强调,都有其合理性,都有不同的适用对象,都要强调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同一对象不同的学习阶段也会变换不同的方法。方法是解决之道,问题发生变化的时候,方法一定会随之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可见,教学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见出方法的有效性,才会出现变化和选择。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五是学员参与。在技能、技艺性教学中,学员的参与度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类教学的实际效果,必须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老师的能动性与学员的主动性比较,学员的主动性具有更加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在书法教学的课堂上,没有主动参与的学习只能说是参加。对于学员参与度的评价,要紧紧围绕数量、范围、频率、程度四个方面进行。

数量指的是参与的人数和次数。书法课堂需要的是全员参与,面向每一个学生,指向每一个学生,考查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概念不仅体现为参加了实践训练,还表现为不同环节上的主动性。老师讲,学生在听,在思考;老师示范,学生在看,在观摩,在体察;老师不讲了,学生在训练,在体会;老师指导时,学生在比较,在玩味,在体悟;一次课结束了,学生既要练习学过的,还要预习将学的,是一次新的开始。在课堂上,要发言,提出问题,讲出疑惑,获得直接的指导,而且次数越多越好。

范围是相对内容而言的。主动参与的学员会超越课堂,超越所学所讲,就书法的各类问题进行思考,并反映在课堂上,反馈给教师。范围越宽泛越好。

频率是参与的次数,提出问题的次数,展示自己习作的次数,交流学习体会的次数,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内,越多越好。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员频频发问,是一种外在的标志。

程度指的则是学习的深度。越是深入实践,越深入问题的本质,就越能提出真知灼见,越能体悟到书法学习的真谛。可以说,对于书法学科而言,教学过程中没有学员的主动参与,达成目标是不可能的。参与的人数量越多,范围越大,频率越高,程度越深,越能说明过程的质量。

六是学员分类。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学员的不同状态便会逐渐表现出来,一个好的教师,就会对学员的不同类型进行归纳分类。从主观态度而言,有被动学习、按进度安排学习、主动超前学习的分别,这与学员对书法课的认知和兴趣有关。从学习的状态分,有体悟迟钝型、入悟常规型和出悟敏捷型,这是由学生的天赋决定的。对书法的感受力不同,决定了学习者悟入悟出的特点和状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有慢热持久型的,有恒热恒持型的,有先慢后快型的,也有速热持久型的,没有哪一个学生没有变化、不发生变化,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发现并引导这些变化。学员的分类对内容的调整、方法的变化以及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类发现人才,激发潜能,保持兴趣,克服障碍,成为过程评价中最值得关注的因素。

对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仅仅这些要素,评价者可以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捕捉到各种因素,纳入过程,发现一个因素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形成就是过程的结果,而过程中的动态性、发展性、变化性,是评价的核心。通过评价发现过程中改进、完善的因与果,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