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法律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定义

我国法律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定义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我国法律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界定标准和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我国法律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定义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是事关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党中央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年青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这一规定综合考虑了自然人的身体生长发育、心智磨砺过程、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以及基本国情

具体而言,我国法律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界定标准和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而《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刑法》第十七条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不能完全自主地实施法律行为并承担法律后果。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从立法层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进行了特殊规定。比如:

特殊劳动保护。《劳动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www.xing528.com)

离婚后子女抚养。《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明确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的,对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原则处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父亲请求直接抚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第四十五条规定,父母双方协议不满两周岁子女由父亲直接抚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刑事案件特别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始终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规定,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周岁的案件,以及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周岁,并被指控为首要分子或者主犯的共同犯罪案件,应当由少年法庭审理。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开庭时已满十八周岁、不满二十周岁的,人民法院开庭时,一般应当通知其近亲属到庭。经法庭同意,近亲属可以发表意见。近亲属无法通知、不能到场或者是共犯的,应当记录在案。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