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文明:共存互鉴的不世伟业

对话文明:共存互鉴的不世伟业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西行求法的壮举,为人类创造了史诗般追求真理的征程;他翻译的千卷佛经法典,为后人的苦闷迷惘点亮智慧的明灯;他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是传播文明、共存互鉴的最美修行。玄奘的德行千年不磨,后人称仰;玄奘的成就名垂青史,照古腾今;玄奘的精神泽被后世,代代相传。

对话文明:共存互鉴的不世伟业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留学生是谁,答案非玄奘莫属。如果问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谁,那也一定是玄奘。在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玄奘的盛名,沿着古丝绸之路,穿过中亚,直到印度,最终享誉欧洲。

玄奘对重修古印度历史具有重大贡献。印度虽然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古国之一,却没有修史的传统,历史记载以神话和传说为主,很难找到可靠的历史记录。而玄奘带回大唐的梵文佛经、翻译成的汉文佛经成了印度佛学存世的宝贵资料,因为印度当时的不少学说在本土已经失传了,但它们靠着玄奘的汉语译本得以留存下来。此外,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更是一本旷世奇书,这本书是玄奘回国后应唐太宗的要求所写的,由玄奘口授,他的弟子辩机执笔记录而成,全书共12卷,详细记述了玄奘西行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28个传闻中听说的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礼仪等。印度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英国的印度史学家也曾说:印度历史对玄奘欠下的债是绝不会估价过高的。《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弥足珍贵,无可替代,印度大量遗址的发掘也得益于书中的详细信息。这本书是唐太宗打通丝绸之路的指南,是英国人康宁汉姆25年印度考古工作的指南,是今人了解7世纪古印度历史的指南。《大唐西域记》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理价值、外交价值、政治价值,在今天对于研究中印交通以及中亚地区的民风民俗人文地理也有着突出的历史价值。玄奘的西行直接沟通了唐朝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特别是与印度的友好关系,至今人们仍认为玄奘是中印友好的象征。

玄奘开启了唐代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的交流。在西行路上途经各国的时候,他不断传播佛教文化,也把唐代的文化介绍给沿途各国,在印度求学的十几年中,他研读印度的最新佛法,把印度的经典佛学带回大唐,将印度所学尽传中土,充实中国佛学。他的佛经翻译工作更是功德无量,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回国后的玄奘拜见唐太宗,将张骞没有经过的,司马迁班固都没有记载的自己的所到之处,详细地给皇上讲述,使唐太宗大为叹服。当时的大唐国力强盛,广交四海,大唐想进一步完善丝绸之路的秩序,就迫切需要西方世界的信息。因此唐太宗说:“印度这个佛教胜地,离我们国家十分遥远,那里的佛迹、教理,我们已有的记载并不详尽。法师您既然已经亲自都看到过、经历过,何不把它们一一写出来,让没有去过的人也了解这些情况呢。”于是才有了《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像一座桥梁架起了中国与西域相互认知的文化之路,它不仅反映了西域诸国与印度的佛教文化和风土人情,还是唐王朝了解西域的一面镜子。玄奘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甚至全世界。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www.xing528.com)

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有秉持包容精神,才能实现文明的和谐共生。丝绸之路因贸易而兴起,商人和僧侣成为传播文化的主力,很多像玄奘一样的先贤走上丝绸之路不为寻找财富,而是为了传播思想,寻找大众的幸福之路。丝绸之路上玄奘西行所留下的文化交流魅力和坚韧不拔精神,正是今天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在我们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伟大高僧,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罕有的特出人物。同时,他也是首屈一指的翻译家,见多识广的旅行家,学贯长虹的留学生,出类拔萃的语言家……玄奘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他西行求法的壮举,为人类创造史诗般追求真理的征程;他翻译的千卷佛经法典,为后人的苦闷迷惘点亮智慧的明灯;他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是传播文明、共存互鉴的最美修行。玄奘的德行千年不磨,后人称仰;玄奘的成就名垂青史,照古腾今;玄奘的精神泽被后世,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