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鉴互学,共同发展

互鉴互学,共同发展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西方文化理念,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包容互信、彼此尊重、和而不同。为节约成本,沃尔沃想关闭哥德堡附近的一家工厂,数百人工作受到影响。吉利设在哥德堡的研发中心,雇用的工程师人数已近500人,其中不少是原来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研发人员,中国工程师和他们在一个平台工作,采用沃尔沃轿车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路线,共同研发紧凑型轿车,实现技术融合。

互鉴互学,共同发展

“在国际并购中,存在一种‘七七规律’,即70%的并购未达到预期商业目的,其中70%的原因是文化因素。”负责研发的沃尔沃中国区副总裁沈峰博士这样说。

仅在汽车领域,就有德国戴姆勒—奔驰并购美国克莱斯勒、德国宝马并购英国劳斯莱斯等失败案例。尤其是前者,曾被称“天作之合”,却又成“最失败并购”,文化整合便是主因。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德国围栏圈不住美国野马。”

就文化因素而言,最难逾越的鸿沟,一是与工会组织的关系,二是管理方式的差异。现在看来,这两条鸿沟并未对吉利融合沃尔沃形成障碍

沈峰2010年带队去哥德堡考察,哪怕散步时遇到的工人,目光都是冷冰冰、充满怀疑的。现在再去哥德堡,当地工人充满自信,满脸幸福,主动与中国人打招呼。

这种转变的背后,除沃尔沃本身业绩的根本性改变,还有文化整合因素。

“中国人身上的一些特质,比如包容、强调人文关怀,这些元素很有张力,能充分体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李书福说。

东西方文化理念,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包容互信、彼此尊重、和而不同。

为节约成本,沃尔沃想关闭哥德堡附近的一家工厂,数百人工作受到影响。因为得到工会代表的充分理解,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问题得以稳妥解决。

沃尔沃大庆工厂,专门设立酒吧,营建适合瑞典人习俗的氛围,展示对瑞典文化的尊重,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与大庆人成为兄弟。

在一次董事会上,李书福曾说沃尔沃应该更豪华,让好东西与消费者喜好更好融合,而不是单以排量大、烧油多来满足“豪绅”的消费。结果遭瑞典媒体爆料,被指不懂瑞典的价值观

此事却直接促成了DRIVE—E动力总成的推出,比如一款SUV车配置的四缸发动机,理论数据达到400马力,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足60克,环保性能大大提升。

东西方理念的碰撞,反而促进了相互融合,催生了更高端、更豪华、更全球化的产品。

李书福说,他对未来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培养一流的汽车工程师,这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关键之处。(www.xing528.com)

吉利设在哥德堡的研发中心,雇用的工程师人数已近500人,其中不少是原来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研发人员,中国工程师和他们在一个平台工作,采用沃尔沃轿车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路线,共同研发紧凑型轿车,实现技术融合。

第二个目标是打造高端零部件体系。无论日本车企还是德国车企,其零部件体系都十分强大。有了真正的中国零部件生产体系,才能与欧美日韩的车企竞争。

记者看到,坐落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慈溪生产基地,有整车厂,有发动机厂,还有一墙之隔的众多高端零部件合资企业,让“零部件产品离整车厂的距离不超过1公里”。

一位沃尔沃高管说,沃尔沃从吉利学到了以创业心态面对市场,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吉利从沃尔沃学到了科技创新、阳光治理,在学习西方商业文明中逐渐成长。

美国《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杂志,英国《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等西方媒体,关于吉利的正面报道近期不时见诸报端,认为吉利并购,改变了资源兼并等中企海外并购传统模式,形成了一套治理跨国公司的有效体系。

吉利—沃尔沃,从成功并购,到稳定业绩,再到飞速发展,“中国投资”与“欧洲技术”顺利对接,东方所有权与西方治理架构相互融合。吉利“走出去”,打造了一套全球型跨国公司经营新范式

不过,对今后国际竞争环境之凶险复杂,李书福心里是明晰的。“西方人总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我们。只有付出200%的努力,才能得到100%的回报。在境外竞争,我们要比西方人做得更好,才能得到西方人同等的尊重。”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08日03版)

国际回声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比利时参股港口、收购风电场、兴建酒店等成为投资亮点。其中,沃尔沃汽车公司根特工厂被中国吉利集团收购后迅速扭亏为盈,目前工厂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辆汽车下线,其中约40%进入了中国市场。

——比利时瓦隆区外贸与外国投资总署署长德尔科密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