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末清初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及其成果

明末清初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及其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经历了汉唐时期的高峰后,曾一度趋于低潮。及至明末清初,中外文化交流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明末清初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一时期,除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物品持续不断传入西方,其他方面的文化也开始传入欧洲,如中国的绘画、建筑、园林和文学艺术等。

明末清初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及其成果

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经历了汉唐时期的高峰后,曾一度趋于低潮。及至明末清初,中外文化交流又进入一个新阶段。从16世纪中叶开始,到1840年,这一阶段可以视为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阶段,中国文化持续传入东西方各国,西方现代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并开始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明末清初西方文化的传入

明清两朝,一度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绝如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步伐也没有停止。随着明清两朝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以后,大规模的中外交流活动销声匿迹了,而西方传教士在此期成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一个主要载体。明清以来,有不少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他们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经澳门进入中国。据统计,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至1773年的近两个世纪里,耶稣会传教士先后来华约有500人,其中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的传教士,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西方现代科技,使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一个新阶段。

明朝中期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就是其中的代表。利玛窦(1552—1610年),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利玛窦肩负传教使命来到中国。利玛窦在华传教是以东南沿海为起点,为了使天主教在中国能吸引信众,他主动迎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生活习惯,积极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为了赢得中国官员和老百姓的认可与接纳,从1594年利玛窦开始蓄发留须,穿起了当时中国儒士的服饰,并且取汉名,说汉语,行儒家礼仪,俨然成为了一个中国化的外国传教士。利玛窦留居中国28年,并最终病逝于中国。利玛窦毕生以传教为使命,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为国人较早地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在传教之外,利玛窦主动结交中国上层官员和士绅,还将西方的鸣钟、地球仪、西洋琴、天球仪、放大镜罗盘望远镜等带到中国,让传统的中国上层人士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文明。他和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一书,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学介绍给了当时的中国人。利玛窦还带来了《坤舆万国全图》,将地圆概念引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同时《坤舆万国全图》绘制的世界地图,描绘了一个万国同在一个地球的世界格局,对于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造成了冲击。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清之际比较著名的来华传教士还有意大利的龙华民、熊三拔、罗雅谷,葡萄牙的阳玛诺,德国的汤若望,法国的金尼阁,瑞士的邓玉函等,其中明末清初来华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较为有名。汤若望,是他来中国后取的中国名字,并取字道末,意在本土适应中有利于传教。汤若望在中国生活长达40年,是继利玛窦后西方来华最重要的传教士之一。汤若望知识渊博,才能出众,积极适应中国文化传统,寻找中西文化的共同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传教期间,将西方的天文数理书籍列好名录,献给当时的朝廷,促进了西方现代科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在华传教期间,他将伽利略等人的天文学学说传入中国,并撰写了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著作《远镜说》。汤若望自1630年起供职于钦天监,历经明清两朝。他精通西方天文历法,译著历书,制作天文仪器,倡导新历。汤若望还著有铸炮等方面的著作,如《火攻揭要》《神威图说》,是详细介绍西洋制炮技术和炮战技术的书籍。汤若望一生以传教为职业,使西方天主教在中国有所传播,也对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中国作出了贡献。(www.xing528.com)

总之,明清之际西方来华的传教士,他们来到中国,努力顺应当地习俗和文化传统,推行学术传教方针,同时把西方文化,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成就传入中国。除了以上两位传教士之外,其他传教士在物理学与机械工程学传入中国中也作出了贡献,如邓玉函所著的《奇器图说》。西方传教士在绘画艺术上,也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种类,增添了新的元素和艺术风格,他们融合中西绘画艺术于一体,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风格,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增加了新的色彩。当然西方传教士东来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其客观上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西方现代文明。

(二)明末清初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这一时期,除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物品持续不断传入西方,其他方面的文化也开始传入欧洲,如中国的绘画、建筑、园林和文学艺术等。在艺术方面,中国的园林艺术于18世纪初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园林中国热潮,中国式园林在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出现,这也是中国文化传入欧洲的体现。中国古典文学在17世纪传入欧洲,其中以小说诗歌、戏曲等为代表。中国文学传入欧洲,深受欧洲读者的欢迎,并对中国文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黑格尔就非常喜欢中国诗词,在他看来,“中国诗词可以比较欧罗巴文学里最好的杰作”。德国诗人歌德对中国古代小说赞赏有加,他曾说道:“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呢!”

中国哲学思想以来华的传教士为载体传入西方,他们翻译中国传统典籍,将中国哲学思想传入欧洲,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文献资料,并在欧洲开始出现专门从事中国儒家思想的学问,是欧洲东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启蒙运动的一些倡导者,都曾对中国哲学思想情有独钟,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都曾阅读过有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书籍,并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伏尔泰非常推崇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赞赏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人智力发达,爱好艺术,文明程度高,他感叹道:“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总之,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依然不断走向世界,对西方文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