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护哈尼梯田世界遗产,责任不可忽视

保护哈尼梯田世界遗产,责任不可忽视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县住建局负责制定方案,力争2018年内完成10个污水治理项目,必须于2019年12月30日完成哈尼梯田核心区82个村庄污水治理工作。由县梯管委负责制定方案,做好哈尼梯田核心区居家环境卫生提升工作。同时,要加大遗产区私搭乱建和乱侵占行为的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占用和破坏梯田的行为,切实维护梯田景观的完整性。三是保护好梯田。要保护好哈尼梯田,核心就是保护好田的问题,确保哈尼梯田不放荒、面积不减少。

保护哈尼梯田世界遗产,责任不可忽视

陈豪书记在元阳调研时强调:“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好这笔宝贵财富,使其焕发出更加璀璨光彩,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新时代‘考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两次提到哈尼梯田,这就说明了哈尼梯田已在总书记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他一直在牵挂着我们,这也是我们的光荣。

哈尼梯田有着人类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是我们哈尼族同胞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地“雕刻”在祖国大地上的一幅山水田园画,是活态农耕文明适应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杰出典范,祖先交到我们手上的文化遗产,是要薪火相传,传给一代代后人的,一旦保护不到位,记载的将是我们的耻辱,那就无法向国家交代,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也对不起子孙后代。我们要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保护长江经济带提出的总要求,也是我们保护开发传承利用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根本遵循,只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保护优先,把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完善保护规划,保证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按照省委书记陈豪在元阳调研期间工作要求,县委办已制定任务分解方案,并将下发适时开展督查督办,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落地落实、取得实效。一是强化规划引导。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完善修订《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元阳核心区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0年)》,科学确定哈尼梯田环境质量底线,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的规划引导新格局。既要突出重点,统筹谋划遗产区建设、濒危项目抢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特色民居保护,又要统一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业。编制全县乡村旅游规划,找准哈尼梯田旅游发展定位和方向,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有重点地推进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建设,避免“一哄而起”、无序开发。二是提升风貌改造。由县住建局负责制定方案,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文化为魂”的思路,必须于2019年12月30日完成哈尼梯田核心区82个村庄村内环境卫生及房屋风貌改造提升工作。三是抓好污水治理。由县住建局负责制定方案,力争2018年内完成10个污水治理项目,必须于2019年12月30日完成哈尼梯田核心区82个村庄污水治理工作。四是推进“六治”“四严禁”工作。由县梯管委负责制定方案,持续推进哈尼梯田核心区“六治”(治乱、治脏、治污、治违、治堵、治教)、“四严禁”(严禁乱丢垃圾、严禁乱兜售产品、严禁乱排污水、严禁乱摆摊)工作。五是提升卫生环境。由县梯管委负责制定方案,做好哈尼梯田核心区居家环境卫生提升工作。六是抓好植树绿化。由县梯管委负责制定方案,做好哈尼梯田核心区村庄及周边的植树绿化、美化工作。

(二)抓好“四素”同构,确保哈尼梯田要素不变。哈尼梯田不变就是哈尼梯田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要素”不变。我们要保护的也正是哈尼梯田不变的要素,要利用不变的要素来推动它的变化。哈尼梯田“四要素”缺一不可,是相互循环、相互补充的一个完整系统。一是保护好森林。“森林”是保障,是梯田赖以生存的命脉。有森林才有水,水源林的涵养就要靠森林。要保护好哈尼梯田,就是保护好梯田周边的森林,扎实推进绿色元阳行动计划和哈尼梯田保护利用行动计划,统筹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质量改善,全盘推进“绿色水库”工程,加大哈尼梯田生态功能区保护管理力度,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保护好村寨。“村寨”是哈尼梯田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哈尼梯田文化灵魂的实体展现。村寨建设要突出哈尼特色,加强对传统农村聚落的保护和控制,对遗产区特色聚落村寨、民居建筑遗迹古迹、祭祀房、水碾、水磨的原有风貌进行保护和技术修复,注重古今结合,融入哈尼元素,切实保护其传统历史风貌,使传统村寨、特色蘑菇房成为林下、田旁、云中之景。同时,要加大遗产区私搭乱建和乱侵占行为的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占用和破坏梯田的行为,切实维护梯田景观的完整性。现在关键是要保护好哈尼梯田千百年传承下来不变的东西,在坚持不变的基础上推动它从田到景转变,从农业一产向旅游文化三产转变,从耕作居住向经营增收转变。三是保护好梯田。“梯田”是根本,是我们哈尼人民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也是中国山区稻田农耕的最高典范。要保护好哈尼梯田,核心就是保护好田的问题,确保哈尼梯田不放荒、面积不减少。关键是要提高老百姓耕作梯田的积极性,保持梯田种植水稻的传统,增加老百姓收入。四是保护好水系。“水系”是灵魂,水是哈尼梯田的生命之源,无水不成田,水对于哈尼梯田就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哈尼梯田的魅力在于它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变化无穷的景色。看日落和日出,就是因为在阳光照射下,梯田水面的色彩丰富、魅力无穷。云厚、云薄,光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光线照在梯田里感觉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它的魅力。

(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梯田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对梯田资源与资本、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核心要素的整合,着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多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子,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打造符合当地实际,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是推动产业融合,实现节本增效。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破解传统农业成本高、收益低的难题,支持龙头企业、农资农机制造商、电商平台等向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拓展,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充分利用梯田“四素同构”优势,发展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产村融合的新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品质,提高农业附加值。二是发展高品质特色农业,提高综合效益。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重点,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促进农民增收,提高耕种积极性。围绕“元阳红”梯田红米等优质品牌,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持续培育和立体推介等手段,实现品牌增效。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建立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挖掘民族文化潜力,提升旅游品质。通过充分挖掘哈尼民族文化内涵,结合各村寨不同的发展条件,科学定位发展方向,差异经营,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开发田园风光型、景区辐射型、古镇村落型、传统民俗型、自然生态型、养生度假型、旅游扶贫型等多种旅游类型。四是引入大型骨干企业,辐射带动发展。创造条件引入,如华侨城集团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景区开发运营,通过企业引进资金、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依托哈尼梯田景区,把遗产区所辖乡镇、村组纳入园区运营范围,重新规划功能定位,拓展民族演艺、文化休闲、文化创意、精品酒店、民俗旅游、生态养生、公共服务等产业和领域,把村寨变景区,农民变工人,打造传承哈尼民族文化、倡导自然生态和谐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www.xing528.com)

(四)兼顾各方权益,协同推进梯田保护利用。按照科学规划、系统保护、严格管控、有限开发的要求,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村镇空间和人们的日常活动进行整体性保护、本真性传承。一是切实提升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正确处理好传统村落居民建设新房与保护老宅之间的关系,从规划、建设、土地、资金投入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确保整体性、完整性、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妥善保护好传统村落的建筑形制、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由县政府与户主签订保护合同,在维修经费、木材供应、宅基地政策方面予以必要支持。梯田生态系统的水系纵跨村落,在村落改造中,要尊重和保护自然水系,避免过多现代化设施破坏当地水循环。二是谨慎稳妥地对传统村落民居开发利用。注重保护村镇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突出传统特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确保现有哈尼传统民居空间布局、原有内外框架等不发生改变,对于造成破坏的应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科学评估传统村落的生态承载能力,严防过多的商业开发与游客流量对村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三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按照体现生态理念、文化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标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留民族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进一步深化细化哈尼梯田小镇规划设计,统筹项目布局、绿色空间、文化展示空间,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世界一流、特色凸显的哈尼特色小镇。

(五)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共保共建共享机制。集聚政府、企业、农户、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共商发展规划、共护生态环境、共担社会责任、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利益成果,使村民变成“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一是探索保护补贴补助机制。在对梯田种粮农户实行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耕地保护补贴等政策性补贴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围绕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以梯田为载体的生态补偿、传统民居保护补偿、沟长制补助等机制,加强建立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共担共享的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基金可行性研究,不断提高群众护田、种粮、爱山的生态意识,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二是健全资源要素共享机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资金有效流动,促进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转化应用,加强市场信息互通,推动哈尼梯田品牌共创共享,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融通发展。三是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产业链价值,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助服务,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联结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租金+股金+薪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落实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建立扶贫资金投入、贫困户入股分红的资产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餐饮住宿、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劳务、反租倒包、政策红利、入股分红等收益,让贫困户更多地享受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同志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保护哈尼梯田是新时代赋子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全县上下要以这次大会为新起点,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夜以继日、持续发力,实干实政、决战决胜,为实现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