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字的载体及其历史演变

汉字的载体及其历史演变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三千多年前出现的甲骨文,我们可以明确它是中国最早的汉字,故而龟甲和兽骨应是早期汉字的主要载体。这些都可以视为汉字的载体。竹简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字载体应是竹简,而且竹简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出现。造纸术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使得文字的书写和传播更加便利,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最优质的载体,而且造纸术还传入其它国家,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汉字的载体及其历史演变

现在我们的汉字都是写在纸上,那在造纸术发明之前,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呢?这得从五六千年前说起了。考古学家发现,当时中国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比较兴盛的是仰韶文化。1921年,考古学家首次在河南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的遗址,从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绘有彩色几何符号和动物花纹;1953年,又在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绘在陶器上的几何符号。如果这些符号确定是早期的汉字,那么汉字最早的载体就应该是陶器。除了陶器,岩壁上也有类似的符号。但是这些载体都不是固定的,上面所画的符号也不能完全确定都是文字,有些符号可能是装饰之用,因此我们并不能将其看作文字的主要载体。

而三千多年前出现的甲骨文,我们可以明确它是中国最早的汉字,故而龟甲和兽骨应是早期汉字的主要载体。其后出现的金文是镌刻在钟、鼎、樽、罍等青铜器之上,石鼓文是刻在体大如鼓的石块之上,还有刻在山石之上的。这些都可以视为汉字的载体。

但龟甲、兽骨容易开裂,青铜器、山石刻画复杂费力,因此人们迫切地需要寻找更加轻便的新的书写载体。

(1)竹简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字载体应是竹简,而且竹简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出现。我们可以从典和册的甲骨文字形来判断,“典”的甲骨文为“”,金文为“”,“册”的甲骨文为“”,金文为“”,其形均为编织的竹简形状。竹简一般是用线绳将30~50厘米长的竹条编织在一起,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可见一斑。

竹 简

从我们现在还在用的成语中,也能发现这一事实,如“罄竹难书”、“学富五车”等词,都是因为当时的文字是记录在竹简上的。

(2)丝帛

除了竹简之外,丝帛也是上古时期重要的书写载体。与竹简相比,丝帛质地轻盈,可以折叠,易于保存和携带;而且丝帛表面光洁,书写很清晰,比竹简更便于阅读;丝帛的吸水性也比竹简好,容易上色。(www.xing528.com)

那既然丝帛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用竹简呢?那是因为丝帛价格昂贵,而且极为稀少,只有王侯贵胄才有条件获得,而且是重要场合才会使用。即使是在现代,真丝也是非常贵重的材料呢。所以尽管丝帛有这么多优点,但是人们还是只能选择更为便宜且制作方便的竹简。

如果能找到一种材料,兼有丝帛与竹简之长,既轻便,易于书写,又容易制作,价格低廉,那就非常完美了。

楚帛书

(3)纸张

这种完美的材料就是纸。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纸质地图,但是当时纸并未普及,直到东汉蔡伦大大改进了造纸术,才使得纸张大量生产,渐渐取代了竹简和丝帛。

蔡伦的造纸术最初采用的是树皮、麻头等材料,通过搓、煮、捣、抄等方式,开创了木浆造纸的方式。东晋时期创造了染潢技术,用黄蘖汁液浸透纸张,称为黄纸。南北朝时期,又开发了新的原料,包括藤皮、竹、草等,出现了麻纸、楮皮纸、桑皮纸隋唐时期,造纸工业进一步成熟,纸除用于书写外,还用于绘画、传拓、装裱和印刷等,并根据人们的需求制作信笺纸。宋代时,造纸业已经在民间普及,而印刷术的发明,也大大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造纸工艺已相当高超明朝时质量最好、最有名的纸是宣纸清朝时竹纸应用最广。

造纸术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使得文字的书写和传播更加便利,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最优质的载体,而且造纸术还传入其它国家,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