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希曼和《欲望与利益》的关系

赫希曼和《欲望与利益》的关系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赫希曼退休。《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这本书于1977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由李新华、朱进东两人翻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不过,赫希曼在书中似乎并未明确区分激情和欲望,追求荣誉和谋求利益被归为一类,因此中文将其译为“欲望”是可以的。

赫希曼和《欲望与利益》的关系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作者与作品的概况。

本书作者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1915—2012),德裔美国学者。他的学术生涯,早期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代表作《经济发展战略》的中译本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后期开始对思想史政治意识形态进行深入的研究(代表作《退出、呼声与不忠》《反动的修辞》等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赫希曼是一个大学者,但并非单纯生活在书斋里,他的一生都充满传奇。赫希曼于1915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的犹太人家庭,16岁就成为社会主义的支持者,加入到反对纳粹的行列中。他曾参加西班牙内战,支持共和政府反对法西斯的运动;后来又加入法国陆军,抵抗德国纳粹的入侵;巴黎沦陷后,他协助瓦里安·弗莱组织营救犹太难民前往美国(其中包括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后来他自己也逃到美国,并加入到美国陆军中(1943年起服役三年),参与了进攻意大利的行动,还参加了纽伦堡大审判。参加政治运动、加入军队服役,只是他的副业;在从事副业的同时,作为学者,他还积极地经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主业。1932年,赫希曼进入柏林洪堡大学学习,1933年就学于法国巴黎大学,1935年至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1936年到意大利的里亚斯特大学求学,并于1938年从的里亚斯特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赫希曼到法国经济社会研究所与国际知识合作学院担任研究员。1941年1月,赫希曼抵达美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至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进行研究,担任国际经济学研究员。1946年,赫希曼退伍后,进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担任经济专家,参与到拯救欧洲经济马歇尔计划中去。1952年,他至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担任该国政府的经济顾问。1954年,在波哥大他开设了自己的私人顾问公司。1956年,赫希曼回到美国,先后任教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并于1974年成为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同时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85年,赫希曼退休。看到赫希曼的简历,我们不禁要感慨,原来一个学者的一生也可以这么精彩!

关于自己的学术方法,赫希曼晚年总结道,社会科学切忌以一般原理代替实地考察,切忌如自然科学那样自负地信任数学定理。虽然他的学术生涯是从经济学开始的,但他并未像一般经济学家那样高度关注数据。他强调说,自己对统计显著性不感兴趣,因为在他看来真正重要的是“例外”(他举例说希特勒就是一个例外)。诺贝尔奖经济学获得者阿马特亚·森在为《欲望与利益》这本书所作的序中称赞赫希曼,说他是当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他的著作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形势、人类行为,以及对确定性、忠诚性和承诺的性质与意义的理解。赫希曼的著作在文字上也有自己的特色,按照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者博伊特克(Peter Boettke)的说法,赫希曼的文字简洁而深刻,具有一种罕见的天赋。(www.xing528.com)

《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这本书于1977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由李新华、朱进东两人翻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2)。本书的英文书名为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更准确的译名似乎是“激情与利益”。这是因为,在柏拉图的概念体系中,激情与欲望是严格区分的,前者是护国者具有的德性,比较高贵,后者是生产者的德性,相对低级。不过,赫希曼在书中似乎并未明确区分激情和欲望,追求荣誉和谋求利益被归为一类,因此中文将其译为“欲望”是可以的。森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说,这本书是赫希曼的杰出贡献之一。赫希曼自己在该书20周年纪念版自序中说,这本书在他的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并非是为了反驳别人,或批评某个具体的知识传统,既不是为了拥护任何现存的思想内容,也非为了反对任何现存的思想内容”。赫希曼的传记作家杰里米·爱德曼(Jeremy Adelman)说,这本书反映了赫希曼的政治温和主义,就是说,既反对经济学将人性简化为“效用最大化的机器”,又不满足于马克思主义社群主义怀有的乡愁,即怀念那失落于贪婪的消费者之手的过去世界。2003年,因这本书,赫希曼从美国政治学会获得利平科特奖(Benjamin E.Lippincott Award)。

应该说,这本书虽然篇幅很小(中译本只有125页),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本“大”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尤其是对希望理解中国国家转型的人来说,这可以说是一本必读书。它可以告诉我们,在现代世界运转中起支配性作用的利益原则,是如何战胜支配人们行为的其他准则而占据上风的。同样的题材,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也处理过,本章也会讲到韦伯针对该问题所做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