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公共安全的分类及优化方案

图书馆公共安全的分类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是文献收集、借阅、信息交流的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的流动性与聚集性,决定了公共安全隐患的存在。作为大众活动场所,图书馆的安全更应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结合与大众安全最为紧密的环境等诸多要素,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主要包含公共消防安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网络安全、自然灾害预防救助等方面。这些为图书馆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图书馆治安管理不容忽视。

图书馆公共安全的分类及优化方案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及损失,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广义上的安全包括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及生态安全等。安全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个体,范围涵盖人们工作、生活以及生存的各个方面。安全是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富足、家庭安康、社会和谐标的基础和前提。

图书馆文献收集、借阅、信息交流的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的流动性与聚集性,决定了公共安全隐患的存在。安全涉及范围及领域,就图书馆而言,其传统关注的往往是图书馆自身文献资源、藏书等物质方面的安全。作为大众活动场所,图书馆的安全更应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结合与大众安全最为紧密的环境等诸多要素,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主要包含公共消防安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网络安全自然灾害预防救助等方面。

(一)公共消防安全

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历来是消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法律法规均对图书馆的消防安全防范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图书馆应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建筑物、馆藏文献安全和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消防安全机制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消防工作制度

首先确保消防安全经费的充足且专款专用;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工作制度,包括消防工作职责、消防工作例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防火检查、消防安全警示措施、火灾隐患督促整改、消防器材维护管理,并严格贯彻执行;还要建立消防工作档案,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消防工作组、消防工作制度、消防会议与活动记录、消防宣传教育情况、防火检查记录、火灾隐患督促整改记录、消防器材登记册及维护保养记录、火灾事故记录等,并且做到内容翔实,保存完好。

2.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要建立现代化的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并做好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消防设备正常使用。建立、健全消防水源、室内外消火栓、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并有显著标志,设专门消防值班值守人员,时刻树立安全消防防范意识。

3.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图书馆相关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常识、公共场所防火逃生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职工及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还要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灭火与逃生演练,做到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自救逃生、会疏散引导,以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及时疏散和引导读者到安全区域。

(二)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

图书馆的公众聚集性质,决定了卫生安全隐患存在的必然性。所以,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机制势在必行

1.图书馆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体系的法律依据

我国关于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这些为图书馆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2.图书馆公共环境卫生安全(www.xing528.com)

环境卫生主要包括空气、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等自然环境因素;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卫生设施、卫生用品、空调及通风设备等设施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符合标准,就有可能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危害。做好环境卫生安全要做到:馆内的空气、水质、采光、照明、噪声以及为观众提供的用品用具等要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并按照卫生标准定期进行卫生检测;建立卫生设施维护制度,并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示语和标识,严禁在馆内吸烟。

3.图书馆食品安全

随着“图书馆+”服务触角的不断延伸,许多图书馆内增设了读者餐厅、咖啡厅等服务设施,为读者提供餐饮等服务。因此,食品安全必须得到重视。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障。从业人员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才能允许上岗,严令禁止聘用患有相关传染疾病人员。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食品法和卫生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做好食品的购置、加工、储存、检查等,确保制售的各种食品安全卫生。

4.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急病紧急救

在这一方面,图书馆要重点做好场馆日常环境的消毒,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做好各种监控防范措施,必要时关闭场馆。另一方面,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读者突发急病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救助,为后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三)社会治安安全

图书馆社会治安安全主要指维护读者在馆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都已实施免费开放,读者成分的复杂性,为馆内治安增加了难度。暴力事件、意外事故、财产损失甚至恐怖事件等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图书馆治安管理不容忽视。

建立社会治安安全机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公众准入门槛的安全防范,在入口处利用安检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外来人员不能携带危险物品进入。2.加强安保人员业务培训,能识别可疑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控;安保人员要进行不间断的巡逻检查,同时和辖区内公安部门建立联系,必要时将不法分子交由公安部门处理。3.对馆内楼梯、栏杆、电梯等服务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使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谨防因设备原因对读者造成人身伤害。

(四)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发生了改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人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但是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入侵,甚至是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入侵,导致图书馆的数据库遭到破坏以及用户隐私泄露。因此,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建立比较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来保障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丰富他们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以便日后遇到网络安全隐患能够及时、较好地处理。

(五)自然灾害预防救助

图书馆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水火灾害等。因此,一方面,图书馆建筑要严格按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做好图书馆建筑的抗震等防灾设计建设。选址要远离河道、地震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带,从建筑物建设源头消除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最大限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图书馆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救助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的地震、水火等灾害的救助技能,并经常开展演练,以便在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之时,能及时引导读者做好防护与逃生自救,最大限度确保人员的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