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信息与生态环境风险

档案信息与生态环境风险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气污染会对档案实体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风险和挑战。1997年,学者孟献明曾经进行“光对档案破坏作用的积累效应和后效应”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后档案字迹颜色发生了变化,且光作用具有积累效应和后效应。[6]孟献明的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光污染给档案信息保护工作带来的严峻风险以及对光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与生态环境风险

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环境风险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这两类风险点涵盖的内容不一样,会以不同的方式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不同类型的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2]自然环境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提供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可能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两类。

其一,环境污染风险。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3]环境污染具有公害性、潜伏性和长久性等特征,会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严峻的风险挑战,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4]比较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空气污染会对档案实体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风险和挑战。例如空气污染中的有机酸会使不耐酸的档案字迹褪色,促使档案纸张纤维素水解,也使胶片受到危害,如试验证明醋酸蒸气会使胶片发黄、褪色。另外酸对档案制成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对纸张纤维的危害尤为明显。以二氧化硫气体为例,它的存在使档案纸张含酸量增加,导致档案纸张纤维的聚合度、纸张耐折度、绝对抗张力和白度降低,严重加速纸张老化。同时氧化性物质会促使某些不稳定的字迹材料褪色,氧化性物质也使胶片的片基、音像带的带基等其他载体材料被氧化,导致载体机械强度下降。

此外,空气污染气体及其二次污染物质会附着在灰尘上,灰尘因吸附不同的物质而呈酸性或碱性,灰尘落在档案上,则会给档案带来酸或碱,从而危害档案。[5]

光污染:光污染又称光害,是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光对档案的破坏已经成为档案界的共识。实际上紫外线光、强光会对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档案字迹模糊、档案纸张变黄变脆、照片档案影像变得模糊,磁盘、硬盘等档案载体也会受到损害。1997年,学者孟献明曾经进行“光对档案破坏作用的积累效应和后效应”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后档案字迹颜色发生了变化,且光作用具有积累效应和后效应。积累效应即如果档案长期或经常受到光的破坏,多次短时间的光照产生的影响累加起来其破坏作用是巨大的。后效应指光对档案的破坏作用小但存在于光照时且存在于光照后,光对字迹耐久性的巨大影响,光的破坏作用有后劲且后劲很强。[6]孟献明的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光污染给档案信息保护工作带来的严峻风险以及对光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电磁污染:电磁污染,又称电磁波污染或射频辐射污染。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的现象,称为电磁波辐射或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波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波污染即电磁污染。由于电磁波无色、无味、无形、无踪,加之污染既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故被科学家称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电磁污染是一种无形的污染,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类生态性公害,它给档案带来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电磁污染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受到电磁污染影响的电子系统或者电子设备可能出现操作失灵和操作障碍。例如,档案管理系统受到电磁污染后由于电磁干扰会出现系统操作错误,导致操作失灵,出现数据损坏、丢失的情况;存储档案信息的磁盘、硬盘、光盘受到光污染的影响出现失磁,导致无法读取这些新型载体中存储的档案信息和数据,严重破坏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

其二,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频繁性、不可避免性等特征。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风险和直接性危害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形式:

地震灾害:我国地质类地震发生频率极高,因为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我国位置很容易受到三大板块之间强烈作用的影响,再加上我国青藏高原受板块运动影响快速升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受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的波及范围十分广阔,且地震的破坏性十分巨大,在地震范围的一切人、物和建筑等往往会遭受相当严重的破坏,一个地区常常因为地震毁于一旦。一旦发生地震,在受灾区域的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面临的是不可逆的灾难。

处于地震发生地区的档案馆,其档案库房往往会因为地震而震塌、震毁,存放档案的档案柜与档案装具等因为房屋倒塌被砸毁,档案资料因此被掩埋在一片废墟之中。如果地震的同时遭遇暴雨或地震导致档案馆中的水路管道被破坏后,档案被长时间埋于废墟中,档案资料就会混合水与泥土等形成档案砖,这样的档案即便被抢救出来也难以复原。另外抢救出来的档案受潮后,也会因为缺乏安全场所保存而受到地震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和恶劣天气的二次损害。此外存储在计算机硬盘、磁盘等设备中的电子档案在地震中比纸质档案更容易受到严重损害,因为存储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等设备极易在地震发生时被倒塌的房屋砸坏,即使被抢救出也可能再也无法读取和恢复。比如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时,震区的部分电子文件数据信息就因为地震致使存储电子文件的设备损毁而消失。我国档案馆受地震灾害较严重的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据四川省档案局统计资料显示,“5·12”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内档案馆库和档案受损严重,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6个地震重灾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4 257 379卷,有612 848卷档案在严重受损的危房之中受到严重损毁,43 915平方米档案馆舍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档案资源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中做好防震减灾的工作,对降低档案受损风险至关重要。

滑坡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类灾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形条件,地形陡峭且便于水的囤积;地质条件,地质主要为松散的岩层或土壤结构;气候条件,有短时间内大量的降雨等。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一般岩石层构成复杂且不稳定,降水后水积聚并渗入岩体使岩石夹层软化,进而形成滑动面,当降雨突然转强时,便会发生崩塌。泥石流形成与崩塌滑坡类似,受到长时间降水的影响,山体土质和岩石逐渐松动,这些松动的土质和岩石等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物质条件,当雨量突然变大时,极易发生山体崩塌并会伴随着大量积水转变成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一旦发生会对处于山区的档案馆产生摧毁性危害。如1986年发生的四川乡城县泥石流,导致乡城县档案馆建筑被泥石流冲毁撞坏,大量泥水混合物由档案馆的窗户冲进档案馆内,将档案文件埋于泥石中,严重破坏了档案资料,使县档案馆蒙受巨大损失。

气象类灾害:在我国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风险的气象类自然灾害主要为台风和洪涝灾害。

第一,台风灾害。我国海岸线长1.8万千米,沿海省份有沈阳、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其中大部分沿海省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会给档案部门的信息保护带来风险和危害。台风巨大的风能量会使其沿途经过的档案馆建筑受到破坏,甚至被台风吹倒,将档案资料掩埋或破坏。台风中,档案装具倾倒、受损,会造成档案从装具中散落出来,引起排列顺序的混乱,甚至被台风吹离档案库房。另外台风天气经常会伴随强降雨,若档案库房因为特大台风遭受破坏后再遭遇强降雨,档案资料会受雨水的二次损害。

第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给档案资料带来的危害更为直接,当巨大的洪涝灾害发生时,如果档案馆防护措施不当,洪水可直接将档案馆淹没,大量的档案资料浸泡在水里,导致档案遭受严重损害无法阅读甚至无法恢复。如纸质档案载体受水浸泡或存放在潮湿空气环境下的时间过长,就会因湿度过高失去韧性,极易损毁,直接导致档案资料损毁;而如果档案资料用的是胶订,受水泡影响,胶水受潮软化粘连在纸张上,使纸质档案无法翻阅,在其干燥后就会形成档案砖;有些档案资料的印刷字迹由于墨迹易溶于水,档案资料一旦被水浸泡字迹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或字迹直接消散,使档案失去可阅读性进而失去价值;尤其是新型的计算机硬盘载体,遭受水灾后数据将直接丢失,无法恢复。

(2)社会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来说,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来说,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按包含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分为不同种类。简单来说,社会环境,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综合。[7]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安全管理风险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战争环境风险:战争会给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对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和物质财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战争会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方方面面的风险。

首先,战争会对档案馆建筑造成严重破坏。战争一旦发生就无法避免使用现代武器,比如各类炸弹,这些现代武器对城市建筑造成灭顶之灾,档案馆建筑也无法幸免。战争中档案馆建筑会因为现代武器的使用而倒塌、起火,档案馆中的档案库房是存放档案的安全基地,相当于保护档案安全的“子宫”,档案馆建筑在战争中一旦遭受损毁,档案的安全也将面临严峻的风险。

其次,战争会导致档案损毁。档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统治阶级对国家进行统治的工具,古往今来战争一旦发生必先“毁其宗庙”,即首先彻底摧毁这个国家的档案,使其失去统治的工具和凭证。因此战争中档案就会成为“第一目标靶子”,是敌方的首要破坏对象,战争对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的是致命的、具有彻底摧毁性的风险。

再次,战争会导致档案流失异国。战争中敌方不仅会对档案进行破坏,还会对档案进行掠夺,将属于他国的档案掠夺至自己国家,导致档案流失异国。战争中档案流失异国会破坏档案之间的历史连续性,造成历史文明的断层,给国家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带来严峻挑战。

政治环境风险:所谓政治风险就是一个国家,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引发局部性、全国性的战争,动乱、工人罢工、学生群众示威游行、群众性内乱以及其他不测事件,导致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受到损害,国家、社会利益严重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政治风险是一个国家所有各类风险中级别最高、损失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风险。[8]所谓政治环境风险是指政治局势不稳定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风险。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面临的政治环境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变动风险。档案事业的发展对国家相关政策有很强的依赖性。档案事业的发展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在很大程度上说,若档案事业不受国家政府部门重视,支持档案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生变动,就会影响到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将受到牵连,从而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风险。

二是政治内乱风险。国家由于政权变更、宗族矛盾、社会利益冲突等矛盾可能会发生骚乱和武装冲突,保存统治阶级重要档案文件的档案馆会成为政治问题引起的社会骚乱和武装冲突的攻击对象。而政治内乱中以档案馆为袭击目标会给档案馆以及保存在档案馆中的档案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有些档案甚至会遭遇灭顶之灾。

经济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是指在经济发展不景气,发生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和经济倒退的经济环境中,国家政府减少对档案部门的财政拨款,档案部门缺乏国家政府资金上的经济支持而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的各种各样风险。

首先,工作人员的配置不足。例如由于经济萧条的影响,档案部门必将减少工作人员的配置投入。工作人员配置不足对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风险:一是工作人员承担的业务工作过多导致其无暇顾及或者忽视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中出现的细节问题,这些细小的问题积少成多就构成了档案信息的灾难性风险;二是由于缺乏人手,档案部门无法安排专职的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人员,工作人员在承担日常工作业务的同时兼管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工作,容易导致顾此失彼,为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原本可以避免的风险。

其次,档案安全设备配备不足。具备必需的档案安全设备设施是档案库房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更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生态性保护的基础性条件。档案安全设备配备主要包括安装库房的安全监控系统、消防设备、档案的保护与管理维护设备,以及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信息安全设施。这些档案安全设备一般属于信息技术类设施,价格昂贵,购买设备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中,政府会减少对档案馆的财政拨款,缺乏资金的档案馆无法配备相关的安全设备,这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安全风险。

再次,档案安全设备的维护不够。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设备在投入使用后需要长期定时进行维护,否则将会由于长期运行而老化,无法继续工作。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档案部门缺乏足够的资金,而档案安全设备的维护通常费用较高,档案部门由于无法支付高昂的设备维护费用可能会将此项工作暂时搁置,出现问题或者损坏的档案信息安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会造成档案信息数据丢失、存储介质损坏等问题,缺乏安全设备的保障会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法制环境风险:法制环境风险是指在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过程中,若缺乏相关法规制度的保障而导致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工作无法开展。无法可依、法规制度的缺位难以消除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此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对风险的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全的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应该包括:档案库房管理规定,档案定期清点制度,档案出入库登记交接制度,档案阅览室管理规定,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涉密信息内容范围规定,教育培训制度,涉密档案、设备定期检查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档案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文件归档制度,日常安全巡查制度,中心控制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制度,网站信息审核制度,档案评估制度,奖惩制度等。[9]制度健全与否,科学合理与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些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成效。因此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法规制度是避免、减少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过程中风险点出现的重要手段、重要路径。

文化环境风险:文化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文化习俗、民族、宗教、道德风尚、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社会因素,导致在社会文化中对档案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人们缺乏档案意识而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的风险。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中的文化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不够重视。由于社会文化环境中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社会大众以及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不够重视,忽视对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日常细节管理,导致档案管理风险点滋生,日积月累的细小风险最终汇聚成为严重破坏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巨大风险。

二是缺乏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意识。档案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档案工作思维的影响,认为档案信息保护只要保护好档案库房中档案实体的安全即可,忽视了对电子环境中档案信息整体生态的保护、新型档案存储载体的生态性保护以及档案信息设备的生态性保护等,给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

总之,识别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风险点是精准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有助于将生态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为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